
增城區新年“計劃書”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
安排區重點建設正式項目164個,年度投資422億元,帶動全區固定資產投資保持1000億元以上。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完成基礎設施投資220億元。
融入廣州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
強化廣州東部交通樞紐商務區產業集聚功能,以2.7平方公里核心區為重點,推動一批總部項目加快建設,打造樞紐型國際特色商圈。
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力促廣汕高鐵加快建設、新白廣城際年內建成通車,協調啟動廣州東站至新塘站五六線、佛山經廣州至東莞城際建設,爭取地鐵16號線、23號線納入近期實施計劃。
打造現代化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推動改革事項清單式落實,助力廣州建設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推動營商環境5.0改革。推動181個服務事項全流程網辦。
廣州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召開以來,增城區持續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市黨代會精神,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扎實推進數字化、綠色化、國際化轉型,持續改善民生,保持社會大局穩定,做優做強現代化中等規模生態城區,為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作出增城貢獻。
全力推動產業立區,增強產業發展新優勢
增城區第二次黨代會報告提出,“全力推動產業立區,在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上奮勇爭先”,并指出“始終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持建平臺、育產業、引項目、抓創新,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增強產業發展新優勢”。
為此,新的一年,增城區將堅定不移發展實體經濟,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實施制造業強區、質量強區戰略,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特別是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推動創新與產業協同發展,重點培育“芯”“顯”“車”三大特色產業集群。
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做好整車及零部件芯片供應服務,推動形成第三代半導體全產業鏈,推進牛仔紡織服裝產業補鏈強鏈,重點在智能制造、研發設計、品牌建設等產業鏈各環節創新發展。
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聚焦數字中國、健康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等戰略部署,大力發展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生物醫藥、醫療器械、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與各產業深度融合,打造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引擎。
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能級。推動江銅產業園區擴容提質,打造華南地區有色金屬集散交易中心。積極發展增江“一江兩岸”夜間經濟和文創產業。推動電商產業集群發展。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入選全國首批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名單,2019年、2020年連續兩年榮獲全省鄉村振興實績考核珠三角片區第1名,累計認定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29家、加工企業4家,數量居全市首位……近年來,增城區鄉村振興工作邁出堅實步伐。
未來,增城區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爭當全國縣區鄉村振興引領區。要著眼國家戰略需要,拿出硬措施,增強執行力,以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為抓手,做好“三農”工作,穩住農業基本盤,確保農村穩定發展、農民增收致富。
加快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完善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1+7”政策體系,創新推動集體建設用地入市、農村產權抵押融資、有序引導人口雙向流動等措施落地。打造荔湖新城城鄉融合示范片區,推動6個示范點落地實施。加快增城廣場-荔湖片區融合發展,優化空間布局,大力引進高端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協調推進廣州科教城建設。完成科技小鎮拓展區2100多畝土地征收。
在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的同時,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創新鄉村人才培育引進使用機制,培育和引進農業科技人才、技術推廣人才,提升主體從業者生產經營能力。實施“穗農奔富”行動,試點推行農村農民資源入股參與新農企經營機制,帶動更多農民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
全心全意補齊民生短板,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為民謀利,為民盡責,為民擔當。2022年,增城區將著力補齊民生短板,織密織牢民生保障網,持續增進民生福祉,讓群眾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強學前教育學位供給,新增公辦幼兒園8所、學位2880個。推進廣大附中增城實驗中學等10所中小學新改擴建項目建設,新增優質學位約1.2萬個。實施20項“提升計劃”,促進農村薄弱學校提質增效。
加快發展醫療衛生事業。推進區人民醫院(廣醫四院)改擴建和創三甲工作,加快南方醫院增城分院二期、前海人壽廣州總醫院特色醫院項目建設,推動市婦兒醫療中心增城院區投入運營。
推動文化體育事業發展。抓好全區64處74個區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管理,推進蓮花書院遺址等考古遺址原址保護。加強夏街古驛道、瓜嶺村、坑貝村等特色村落保護利用。推廣紅色文化旅游資源,打造紅色文化旅游主題品牌。
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深入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羊城行動,啟動“鄉村振興+農村勞動力就業創業計劃”,新增城鎮就業6000人,推動8000名農村勞動力培訓和轉移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