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市教育局新年“計劃書”
基礎教育
新增公辦學位超6萬個。
繼續把“雙減”工作作為教育督導“一號工程”;提高作業設計、課后服務、課堂教學水平;完善校外培訓“標本兼治”的長效治理機制。
教育國際化
計劃新增15-20所中小學作為教育國際化窗口學校第二批培育創建單位,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區創建“國際教育創新樣板區”。
高等教育
推進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和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雙高計劃”建設;推進省高水平中職學校建設,爭創國家優質中職學校;深化廣州大學、廣州醫科大學高水平大學建設,支持廣州醫科大學“雙一流”建設;大力推進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籌建工作;繼續推進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國際校區建設。加快籌建廣州交通大學。
廣州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要著力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圍繞推動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促進更加充分就業,提供更加優質公共服務,完善更加可靠社會保障,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廣州、幸福廣州。
廣州市教育局表示,全市教育系統將緊緊圍繞國家中心城市、國際化大都市、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核心引擎城市的定位,加強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改革創新,堅持系統觀念,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構建教育發展新格局,打造現代化教育高地,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022年新增公辦學位超6萬個
2022年,廣州進一步推進學位建設相關工作,將主要采取四項措施:一是謀劃廣州市中小學校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市區兩級財政協同發力,擴大公辦中小學學位供給,改善學校辦學條件;二是推進基礎教育設施建設、完工及交付;三是做好學校開辦的各項準備工作。此外,將結合城市發展建設繼續謀劃增加公辦教育設施。預計2022年新增公辦基礎教育學位超過6萬個。
在學位規劃布點方面,與廣州市國土空間規劃的空間、人口、產業布局進行對接,積極發揮教育資源在城市新區建設、舊城改造、產城融合、鄉村振興方面的支撐作用。“十四五”期間,全市十一個區均有一定規模的學位增加,一方面,根據城市發展需要,在中心城區以外地區高標準建設幼兒園和中小學校,擴大學位供應;另一方面,補齊中心城區辦學條件短板,統籌利用中小學校舍資源,擴大學校辦學空間。
促進高等教育高質量內涵發展
按照《廣東省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七個聚焦、七個著力”,廣州高等教育結構將進一步優化,進一步增強與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的適應性;辦學格局進一步擴大,高等教育發展空間和辦學資源有效拓展;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廣州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力顯著增強。聚焦國家和區域重大戰略需求,高等教育按照“差異化、特色化、高水平”發展思路,進一步優化廣州高等教育類型定位,促進內涵發展,推進廣州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深化廣州大學、廣州醫科大學高水平大學建設,支持廣州醫科大學“雙一流”建設。完善學科專業動態調整機制。持續擴大優質高等教育資源供給,大力推進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籌建工作。加快籌建廣州交通大學。
推進職業教育提質培優。繼續推進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和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雙高計劃”建設,支持有條件的高職院校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大力推進省高水平中職學校建設,爭創國家優質中職學校。深化產教融合,推進專業布局精準對接產業發展。推動職普融通,完善廣州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大力推進廣州科教城建設。
推進新一輪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
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持續增強,是廣州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的今后五年目標任務之一。2022年,廣州教育將進一步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國家重大戰略,不斷完善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加大教育教學改革和教育對外開放力度。
實施《廣州市教育對外開放“十四五”規劃》,依據未來五年發展藍圖和發展路徑,點、線、面多維度、多層次逐步實現廣州教育對外開放的發展目標。印發廣州市中小學國際理解教育指導意見,推動制訂廣州市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管理等相關配套文件。
新增若干個規范化、高質量的高中階段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辦好具有國際化特色的優質民辦學校和港澳子弟班(校),按需增設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持續推進教育國際化窗口學校培育和創建工作,2022年計劃新增15-20所中小學作為第二批培育創建單位,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區創建“國際教育創新樣板區”。
推動職業院校合作辦學特色化發展。配合廣州企業“走出去”,鼓勵和支持職業院校通過多種形式加強與沿線國家(地區)教育合作交流,有針對性開展人才培養培訓,推動海外“魯班工坊”項目。
此外,今年將指導支持市屬高校申報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鼓勵支持市屬高校與境外知名高校開展合作。支持國際友城大學聯盟吸納更多國際友城大學加盟,深化交流合作。持續打造“留學廣州”品牌,推動來華留學內涵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