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含量越來越高,手中的“王牌”越來越多,國產手機全球市場占有率不斷上升
學黨史 悟思想 辦實事 開新局
跟著總書記學黨史
1921-2021
第四系列 總書記講述的中國故事
國產手機的故事
2016年1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提到:“近年來,我國一些企業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進行了成功探索。比如,前些年我國市場上各類手機爭奇斗艷,既有摩托羅拉、諾基亞等國外品牌,也有國內廠商生產的手機,競爭十分激烈,一些企業破產倒閉。在這種情況下,我國一些企業從生產端入手,堅持自主創新,瞄準高端市場,推出高端智能手機,滿足了人們對更多樣的功能、更快捷的速度、更清晰的圖像、更時尚的外觀的要求,在國內外市場的占有率不斷上升。”
在經歷了找買家、談出售等一系列努力后,4月5日上午,LG電子正式宣布關閉手機業務。這一曾叱咤手機市場的行業巨頭的黯然離場并非個例。近年來,很多名噪一時的國外手機廠商早已風光不再,甚至黯然離場。相比之下,很多國產手機品牌及時把握住了時代機遇,在性能品質方面不斷做出提升。
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在專利方面,國內發明專利授權量排名前3的企業依次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和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前三名中,華為和OPPO均是國產手機品牌中的佼佼者,而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所提供的端口器件產品也廣泛應用于多個國產手機品牌。
自研芯片、自研智能終端操作系統、智能工廠……隨著國產手機廠商的科創含量越來越高,手中的“王牌”越來越多,國產手機正逐步撕掉“低價”和“低端”的標簽,堅持自主創新,瞄準高端市場,在國內外市場的占有率不斷上升。
① 國產手機越來越受到年輕群體青睞。
廣東故事
今年3月,OPPO面向全球正式發布了Find系列“十年理想之作”——Find X3系列。據了解,這款年度旗艦實現了多個行業突破,將旗艦手機的視覺觀感和使用體驗提升到更高境界。
而OPPO的高端化之路,并非這兩年才提出的新概念。“從定位高端到真正成為高端,是一個過程。” OPPO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劉波表示,從十年前OPPO就開始了高端之路的探索。
專利創新多、市場占比升
國產手機實力出圈
為什么要朝著“高端化”方向努力?劉波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我認為高端化和萬物互融是未來數年內的兩大必然趨勢”。劉波介紹稱,為切實讓智能手機得到有價值的創新,OPPO堅持研究和開發并舉。“十多年來,我們已逐步建立起全球化的創新研發體系,其中包括OPPO研究院下設的6個研究所,以及成都、西安等5個研發中心。”
② 國產手機在功能上越來越能滿足用戶的多樣化需求。
而持續不斷的研發投入,讓該企業積累了更多的技術和專利資產。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布的2020年國際專利條約(PCT)申請數量排行榜中,OPPO躋身全球前十。截至2021年3月31日,OPPO全球專利申請量超過61000件,全球授權數量超過26000件,且同期發明專利申請數量已經超過54000件,在所有專利申請中占比89%。這意味著,時至今日,國產手機在專利方面的亮眼表現已不只體現在“量大”上,較高的發明專利申請占比更足以證明其專利的“含金量”不容低估。
除了自身在研發創新方面不斷取得突破,不少國產手機品牌還積極拓展專利“朋友圈”。“2018年以來,OPPO知識產權伙伴廣泛活躍在貫穿項目始終的授權認證、風險排查、協議敲定一線,累計向40家企業開放閃充專利許可,其中,VOOC閃充已成為我們的專利‘走出去’的亮麗名片。” 劉波介紹道。
持續的研發創新,給國產手機帶來了品質上的提升和品牌形象的升級,也點燃了國內外消費者的消費熱情。根據分析機構Canalys發布的智能手機市場報告顯示,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品牌前五強中,國產手機品牌占據三個席位,且前三強的市場份額已接近全球市場總份額的三分之一,較之去年同期增長明顯,小米、OPPO和Vivo的年度增速分別達到了62%、60%和48%。
技術支持、方案賦能
廣州科創助力國產手機行業發展
在國產手機取得的成績背后,不僅包含了國產手機品牌自身的努力,更有諸多企業從供應鏈、生產鏈等方面為其成長注入創新能量。在供應鏈方面,一些廣州科創企業正積極將自身的科創實力轉化為國產手機的發展動能。
廣州奧松電子有限公司是一家MEMS IDM智能傳感器企業,是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最先進的MEMS半導體芯片制造企業之一。其總經理奉貞麗告訴記者,目前很多國產手機廠家紛紛找到相關的傳感器廠家,尋求共同研發及創新,嘗試為手機賦予新功能。
③廣州奧松電子有限公司智能傳感器生產基地
近年來,奧松電子和多家國產手機廠商嘗試開展合作,共同對在手機上實現環境監測、人體健康監測等新功能進行探討與研發。這樣的嘗試目前已取得良好進展。
在國產手機等類型制造廠商的發展過程中,除了有像奧松電子一樣,從產業鏈和技術上為之提供創新支持的制造型企業,還有一些企業為國產手機制造商提供全面的解決方案,全方位助力企業騰飛。
目前,廣州擁有全球41個工業大類中的35個,是華南地區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城市,打造了汽車、智能裝備等千億級產業和集成電路、醫藥制造等百億級產業,制造業結構升級優化和企業數字化轉型帶來旺盛市場需求。廣州賽意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長期圍繞數字化解決方案為客戶提供服務的企業。在該企業品牌公關部總經理王煒澤看來,不同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側重點有一定區別,因此企業考慮轉型時需要更有針對性。目前新的電信產業鏈在深度與廣度上都得到了長足發展,通信產業鏈具備壟斷封閉性、單一直線性、技術導向性等特征。“以前統計過,市場信息回饋到研發工藝部門,很多企業需要3個月。” 王煒澤認為,這會大大延緩針對性決策,其實可以通過信息化的手段來解決這個問題。
王煒澤表示,針對數字化革新,企業結合通信行業典型客戶的數字化經驗,為通信行業客戶提供了從咨詢到管理的數字化系統全鏈條服務,為華為、OPPO、Vivo等國產手機廠商的升級發展提供服務助力。
專家新讀
堅持自主創新才能掌握發展主動權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前往湖南長沙考察調研,在聽到山河智能裝備公司成功研發出200多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裝備產品后,總書記高度肯定企業的創新成就:“你們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很多產品走在了前列,你們的創新精神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總書記進一步強調:“關鍵核心技術必須牢牢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制造業也一定要抓在我們自己手里。”
長期以來,我們黨高度重視自力更生,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都強調自力更生對于國家富強、人民富裕、民族復興的重要性。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強調,“一定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培養和吸引人才,推動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真正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到實處。”對于創新驅動發展,總書記強調說,“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奮斗基點,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堅持自主創新并不意味著走封閉發展道路,而是要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在更高起點上推進自主創新,并同國際科技界攜手努力,為應對全球共同挑戰做出應有貢獻。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歷史的高度,著眼我國科技發展和世界科技強國建設全局,繼承歷史、立足現實、前瞻未來所做的精辟論斷。今天的中國,通過自力更生,已經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中,中國排名第14位,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2019年,中國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2.5萬家,超越美國成為通過產權組織提交國際專利申請最大來源國。經過多年努力,中國科技整體水平大幅提升,在量子通信等一些重要領域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從“跟跑者”向“并行者”“領跑者”轉變。
近年來,廣州深入貫徹黨中央戰略決策部署,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打造數字經濟創新引領型城市,通過自主創新、協同創新以及開放創新,持續增強創新鏈、加固產業鏈和提升價值鏈,努力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取得了亮眼成績。在2020國家創新型城市排行榜中,廣州位居第二。廣州市高新技術企業總量從2015年的1919家增長到2019年的12099家,實現連續四年快速增長。
長期的成功實踐表明,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探索科技事業發展的歷史進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在新的起點上實現創新跨越的成功道路。我們應充分認識到,堅持自主創新,才能保證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掌握發展的主動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