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培養的學員成為黨的戰將、骨干 最終匯成紅色的革命洪流

  • 聽全文
  • 2021-03-19
  • 來源:廣州日報
  • 分享到
  • -

該校四分之一學員為革命獻身

  跟著總書記學黨史

  1921-2021

  廣東紅色“物”語

  仲春時節,廣州中山四路的農講所舊址內,200多年樹齡的木棉樹花開正艷,挑起半天紅霞。陽光照下斑駁的光點,灑在樹下嬉鬧的孩子們身上。差不多近百年前,也是在這木棉樹下,一批又一批的學員走出欞星門,成為各地農民運動的“推進機”和“主持各重要農民協會區域的戰斗員”,掀起了中國農民運動的高潮。

  今天的“廣東紅色‘物’語”,讓我們望向廣州農講所那800多位學員的背影。他們組成了那個革命年代里光芒四射的星座。

  一件紅色文物

  康富成的手表

  這塊瑞士手表見證了一場 發生在晉北的抗日奇襲

  1938年10月的一個深夜,山西大同臥虎灣,人們經過了一天的忙碌,大都沉沉入夢。忽然,一陣驚天動地的巨響傳來,連綿不斷,火光沖天而起,照出漫天滾滾的濃煙。日本侵略軍在這里建造的大型軍火庫,爆炸了!

  一片混亂中,一處低矮的工棚里閃出一個敏捷的身影,迅速向西奔去。當日軍緊急戒嚴、大肆搜捕的時候,他已經和同志們坐上西行的列車,離開了這里。這個身影,是蒙古族共產黨員康富成(又名賈力更、巴音巴圖),炸毀軍火庫行動小組的組長。

  83年過去,臥虎灣的硝煙早已消散。而在毛澤東同志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以下簡稱農講所紀念館)中,我們仍能看到這次精彩的破襲行動的見證物,那是康富成當時佩戴的一塊手表。

康富成戰斗時佩戴的瑞士手表。

  康富成是內蒙古土默特左旗把什村人。1925年就讀于北京蒙藏學校時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初,他奉派來到廣州,進入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1937年“七七事變”揭開了全面抗日戰爭的序幕。時任赤色職工國際中國工人俱樂部干事兼會計的康富成堅決向組織要求回到綏蒙地區投身抗戰。赤色職工國際的領導將這塊瑞士手表送給了他。炸毀臥虎灣軍火庫的時候,他就是戴著這塊手表,精心規劃時間的。

  據康富成之侄康存耀的記述,1938年10月,來到大同后,康富成“扮作乞丐,混入勞工當中,把制作燃燒彈的汽油和硫酸藏在皮襖袖筒里,若無其事地進入基地。太陽落山時,他乘機進入軍火庫,看到庫中無人便以最快的速度制作好燃燒彈并塞到彈藥箱之間,然后不慌不忙地撤離了”。

  大同是日本陸軍師團部駐地,是控制全雁北(今山西大同、朔州一帶)的大本營,警戒極為森嚴。康富成、阿拉騰扎布和一位王姓戰友等組成的這個爆破小組,硬是在敵人統治的心臟地帶,拔掉了最硬的釘子。

  康富成后曾任土默特工委書記、綏察行政公署蒙政部長等職。1941年4月,他奉組織派遣前往延安,途中在黃土梁遭日軍侵襲而壯烈犧牲。

  農講所紀念館的專家告訴記者,康富成后來將此表轉給三弟康福成用于抗日交通工作,“該手表現存的半截表帶是呼和浩特鑫光工藝社維修時添加的。1975年康富成胞妹康軍將此表捐贈給我館收藏。”

  一個紅色史跡

  農講所紀念館

  黨在這里積累了干部培養經驗 要既能“上馬殺賊” 也能“下馬作露布”

  像康富成這樣的學員,還有很多。正如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第六屆學員王建功說:“經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培訓的各地學員,像一顆顆紅色的種子撒向了祖國大地。”

  毛澤東同志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位于廣州市中山四路42號。舊址原為番禺學宮(孔廟),始建于1370年(明洪武三年)。1924年,第一次國共合作實現后,為適應農運發展的需要,在彭湃等共產黨員的倡議和推動下,以“養成農民運動之指導人才”為宗旨的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正式開辦。從1924年7月到1926年9月,廣州農講所共舉辦過6屆。

  “農講所學員在全國各地發展黨組織,舉辦農講所和農巡班,組織武裝斗爭,為中國革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農講所紀念館館長顏暉介紹,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中,約1/4的農講所學員獻出了生命,包括韋拔群、黃學增、毛澤民等。

  在一屆屆的辦學中,共產黨人對如何培養農民運動骨干的理解也愈加深入。顏暉提供給記者一份第五屆農講所章程表明,較之前四屆,這份章程特別強調入學對象必須是“中學畢業及有相當之程度”者。

  顏暉解釋說,從1924年7月至1925年9月,四屆廣州農講所培養了三百多名廣東各地的農運指導人才,使廣東“農民運動有風起云涌之勢”。但前四屆學員“皆取材于純粹農民子弟”,文化水平較低,導致“上馬殺賊有人,下馬作露布者仍難其選”,也即彭湃所說的“仍然缺少能負起責任的領導者、組織家”。為了培養“農民運動全才”,第五屆農講所對入學者的知識水平做了比較高的要求。1926年5月至9月,毛澤東任所長的第六屆農講所進一步擴大招生的人數和范圍,成為辦學時間最長、招生規模最大的一屆。周恩來、蕭楚女、彭湃、惲代英等著名的共產黨員擔任教員。來自20個省區的327名學生,在此接受了嚴格而有效的培訓。

  如今在新媒體平臺上,廣州農講所舊址的紅墻黃瓦和古老的木棉樹,是知名的攝影“打卡點”。特別是很多漢服愛好者,熱衷于在這里的古建筑環抱中,拍下古風大片。據農講所方面提供的數據,每逢節日長假,穿著漢服來拍照的,有時一天就有三四百人。

  漢服是當下年輕人最“潮”的文化現象之一,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當代化表現。類似的“潮流文化”與“紅色景點”的匯合,讓我們看到了紅色精神以一種潤物無聲的方式,進入年輕人生活中的途徑。

①農講所內建筑懸掛著番禺學宮牌匾。

②農講所依舊貌復原的學員宿舍場景。

③農講所教務部舊貌復原。

  一位紅色人物

  趙自選

  黃埔一期尖子生 在廣東南征北戰

  無論是康富成等人炸毀軍火庫的行動,還是蔡協民等參與的南昌起義和湘南暴動,抑或賀爾康等率領的湖南農民武裝,都反映出廣州農講所學員在軍事斗爭方面的不俗素養。顏暉告訴記者,在歷屆農講所的培訓中,軍事訓練都占去了約1/3的學時。“講習所的學生生活,是按著軍事化、戰斗化的要求安排的,每人發了一套蘭(藍)色軍服”,第五屆廣州農講所學員高文華回憶說,軍事教官“整日住在校內”,學員們“每天早晨一起床,便整裝集合,會集在操場里進行立正、稍息、開步走等隊列隊形訓練”。上軍事課時既講軍事理論,也進行實戰中的指揮應變,還有模擬接敵等貼近性很強的演練,及參觀兵工廠等,終于令“我們這些從未摸過槍桿子的人”成為了具備相當軍事素質的革命人才。

  說到農講所的軍事訓練,需要提到一位杰出的人物——趙自選。

趙自選

  據農講所紀念館提供給記者的資料記載,趙自選是第6屆農講所軍事訓練總隊長、中國共產黨早期軍事運動先驅者之一。他1901年7月28日生于湖南瀏陽柏家山一個貧農家庭,9歲仍在家放牛割草,后來在徐特立的幫助下,免費進入五美小學校作插班學生。高小畢業時,正值五四運動,他投考了徐特立創辦的長沙縣立師范學校,在校加入了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3年7月,趙自選從長沙師范學校畢業回到家鄉,在柏家山集鎮上的趙家祠小學任教,還辦了一所農民夜校,免費教貧苦農民識字、計數,講破除迷信的道理,并引導他們對封建宗族壓迫作斗爭。

  1924年春,趙自選再次來到長沙。在湘江中學任教的陳章甫把他留在學校,以搞雜務做掩護,從事黨的地下交通工作,并介紹他加入中國共產黨。時值國共合作之始,趙自選于1924年5月5日進黃埔軍校第1期學習,成為當期成績最優異的學員之一。12月,他和徐成章、周士第一起被派去組建孫中山大元帥府(即后來的廣州國民政府)直屬鐵甲車隊。這是共產黨掌握的一支革命武裝,趙自選任軍事教官。

  1926年5月,趙自選被中共黨組織派到毛澤東主持的第6屆農民運動講習所,擔任軍事訓練總隊長。他親自制定軍事訓練計劃,在5至7月間,集中安排了10周訓練時間,共上操128個小時。他將訓練分為三個階段,即徒手訓練、持槍訓練和野外訓練。每次訓練他都作示范,訓練完畢都作講解。

  1926年底,趙自選擔任廣東省農民協會農民自衛軍部部長兼軍事總教官。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廣東省黨組織被迫轉移到香港,趙自選留在廣州堅持地下斗爭,并當選為南方局軍委會委員。他在廣州附近秘密恢復、組建農民自衛軍,并在芳村秘制土炸彈。

  1927年12月11日凌晨,廣州起義槍聲一響,身為工農赤衛隊第6聯隊指揮官的趙自選率隊攻陷芳村警察局,俘敵60多人,繳獲了數十支槍械。然后沖進市區,配合教導團與守敵展開激烈的巷戰。

  廣州蘇維埃政府僅存三天,就遭帝國主義和國民黨新軍閥的扼殺。起義軍寡不敵眾,退出廣州城。之后,趙自選先后到北江英德地區和東江海陸豐地區開展土地革命。1928年5月3日海豐暴動中,率先入城的紅4師因寡不敵眾,陷入重圍。趙自選一面指揮部隊向朝面山、中峒方向撤退,一面抱著一挺輕機槍斷后掩護。沖出縣城時,他被敵人機槍擊中,子彈穿胸而過,壯烈犧牲,時年27歲。

相關附件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