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燈光節已連辦十年 今年大灣區11座城市地標建筑閃耀珠江北岸
11月18日晚8時,一束激光從廣州塔頂,射向花城廣場南廣場的C位作品《時空·共生》,宣告了廣州國際燈光節第十年如約與廣州市民相見。值得一提的是,廣州國際燈光節成為今年三大國際燈光節中,唯一如期舉辦的燈光節。
廣州國際燈光節十周年
經過9年培育,廣州國際燈光節已經成為廣州一張響當當的城市名片。至今,累計有超過6300萬名游客參觀廣州國際燈光節,創下此類項目參觀人數的全球之最。今年,從新中軸的花城廣場、海心沙、舊中軸線上的巨幅3D裸眼大屏,到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琶醍)、珠江北岸24棟建筑,代表著廣州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地標同時閃耀,絢爛的光語,訴說著廣州的“幸福時光”和出新出彩。
百米步道渲染成鮮花之路
提前預約的觀眾進場后,沿著南環線、新光大道的線路不但能夠欣賞到過去9年燈光節的經典作品,還能在140米長的環繞式燈光長廊里,感受彩色光束營造出的夢幻世界。
8時10分,約200架無人機從海心沙升空,為市民游客獻上了燈光節10周年無人機表演。只見無人機編隊在空中擺出“2011—2020”的字樣,向燈光節10歲生日送上祝福。
海心沙帆船屏
市民龐小姐今年第一次參加廣州國際燈光節?!爸熬椭肋@國際三大燈光節之一的文化盛典就在廣州舉辦,今年有機會一定要來見識一下!”龐小姐說,在海心沙現場,讓她印象尤其深刻的是在海心沙南環線的燈光作品“幸福的樣子”。兩側盛開的花海,配合音樂節奏投影在地上的燈光,把140米步道渲染成一條鮮花之路。她情不自禁地說:“我在走花路!真的是幸福的感覺。”
與幾百米外的燈光作品《時空·共生》遙相呼應,《春動·城光》《夏語·星空》《秋贊·收獲》《冬望·律動》帶市民游客們穿越四季。
走進《夏語·星空》區域,160平方米巨幅曲面屏上遼闊的星河迎面而來,星光璀璨中,能感受大自然原始而神秘的力量。站在曲面屏前仰拍,也成了公認的最佳拍照點。
北京路講述廣府文化
過去十年,廣州國際燈光節經歷過單會場模式,也嘗試過全城開花的9大分會場模式。今年,燈光節采取了“1+3”的展覽模式,除了新中軸上的花城廣場、海心沙主會場,北京路—海珠廣場舊中軸線和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琶醍),也被首次納入分會場。
北京路經過升級改造,煥然一新。新大新百貨樓上安裝了一塊全國最大的3D裸眼曲面屏,這塊大屏通過數字重構、歷史資料還原等技術,把越秀區與廣州市的歷史發展、海上絲綢之路的輝煌以及廣府文化特色文化元素,通過創意視覺方式呈現給游客,讓大家領略廣府文化獨特的傳承與創新。在北京路北段騎樓,作品《我們的南窗》則以“東山少爺”“西關小姐”為主角,講述了一場廣府人的愛情故事,勾起老廣人的記憶。
在珠江琶醍啤酒文化創意藝術區,一場沿江戶外投影秀正在上演。本次燈光節活化利用了舊珠江啤酒廠儲藏麥芽的倉庫,制作了此次珠江琶醍3D光影秀。據介紹,這塊麥芽倉是珠江沿岸少有的大面積立體空間,外側5個倉庫立面面積達到1127平方米,即使在珠江對岸也能清楚地看到這場光影秀。
珠江兩岸表達魅力羊城
舊中軸分會場和琶醍分會場,一江兩岸分會場同樣有著精彩的燈光演出。其中最重頭的就是珠江北岸24棟建筑群的城市立面表演。
珠江北岸24棟建筑群動畫時長約5分鐘,將分為5個篇章、7個主題,用40萬顆點狀光源,表達燈光節“幸福時光,魅力羊城”的主題,講述奮進中的廣州出新出彩的故事。
一排排屹立在珠江河畔的建筑上,40萬顆點狀光源璀璨升騰,逐漸點亮24棟樓體:石室圣心大教堂、中山紀念堂、陳家祠、廣州塔、琶洲會展中心……一座座廣州地標出現在珠江北岸的外立面上,拉開了燈光節表演的序幕。
隨著“一彎江水”從“白云山間”流過,燈光秀進入“珠水同源”的部分。燈光以水墨畫的方式,勾勒廣州一江兩岸的美景,彰顯廣州云山珠水的變遷之美。廣州的市花在枝頭絢爛,五羊雕塑靜默守望,定格成唯美的城市相片,為廣州祝福。
燈光藝術,作為現代科技的代表,也在不斷融合科技元素,深入到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燈光表演的下一階段,在動畫中呈現各種智能生活場景,結合“中國新四大發明”呈現衣食住行的未來形態,預示著我們未來生活的美好。
最后在珠江夜景中,大灣區11座城市的地標建筑都齊聚珠江北岸,星空下的灣區美景,描繪未來家園的幸福向往,也為大灣區的蓬勃發展吹響了號角。
據悉,本次燈光節將從11月18日持續展出到29日。屆時,除了花城廣場、海心沙主會場外,北京路—海珠廣場舊中軸線和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琶醍)也將持續“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