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要推動南沙打造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臺,建設大灣區國際航運、金融和科技創新功能承載區。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大局中,南沙是粵港澳合作三大平臺之一。南沙經濟發展近年來增速居于廣州市前列,先后獲批綜合保稅區、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和國際化人才特區等,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即將竣工,南沙科學城建設快馬加鞭,大灣區科學論壇落戶南沙,南沙發展的多項指標規模邁上了新臺階。
近年來,南沙在哪些方面取得了亮眼的成績?面對廣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的新要求,南沙未來將如何建設戰略性基礎設施、打造制度型開放高地、強化粵港澳合作示范?本期“云桌會”,邀請省黨代表、專業人士、專家學者暢談南沙的現在與未來。
看變化:
南沙正高速發展高質飛躍
主持人:如今南沙已經煥發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從您工作的領域來看,南沙發生了什么變化?優勢和特色又在何處?
南沙正煥發生機
黃炳林:我最初在黃埔港工作過兩年,2004年報名參加了南沙港一期的建設,南沙港改變了廣州缺乏優質深水碼頭的歷史,為廣州改革開放的推進打開了一扇優質窗口。
省黨代表、廣州南沙聯合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兼工程技術部經理 黃炳林
如今南沙港區外貿航線通達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個港口,有112條外貿航線通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港口,極大促進了我國對外經濟貿易交流。南沙港區還享受國家級新區、保稅港區、自貿試驗區等“多區”疊加優勢,政策密,通關快,具備優良的營商環境。
郭麗:2014年8月,我來到南沙區第一幼兒園工作,該園是當時唯一的公辦幼兒園,也是區屬唯一的省一級幼兒園。該園老園區場地老舊破,辦學質量不高。而當時幼兒園正要迎接三年一次“省一級幼兒園”復評,教育部門數次評估前督導檢查的反饋都不理想。
省黨代表、南沙區第一幼兒園園長 郭麗
作為主持工作的副園長,我和大家一起努力做出了系列變革,讓該園最終通過了省一級幼兒園的復評。隨后在南沙區的支持下,我負責了南沙區第二幼兒園、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南沙幼兒園三所幼兒園五個園區的籌辦和管理工作,親身經歷南沙區學前教育迅速發展的過程。南沙也被認定為“廣東省學前教育改革發展實驗區”。去年,南沙在廣州市發展學前教育第三期行動計劃督導驗收中獲評“優秀”等級。
董淳鍔:南沙最大的優勢和特色是形成了具有品牌效應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根據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1年度“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指數”,南沙的貿易便利化指數位居全國54個自貿試驗(片)區第一,綜合創新指數排名第三。今年1月份,南沙推出了《南沙自貿片區對標RCEP CPTPP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試點措施》,這是全國首個以RCEP、CPTPP雙協定為對標標的制定的自貿試驗區集成性創新舉措。
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副院長、廣東省法學會民商法學研究會秘書長 董淳鍔
廖曉生:自貿區掛牌以來,南沙金融業基本從零起步、迅猛發展并躋身當地五大重點產業之一。金融業增加值從不足1億元增加至171.52億元,GDP占比從0.01%上升至2021年的8.27%,排名全區行業前5。金融主要企業納稅額連續多年快速增長,如今累計有超6670家金融企業匯聚扎根南沙,金融生態日臻豐富,形成跨境金融、航運金融、綠色金融、金融科技、融資租賃、商業保理、股權投資、期貨交易八大特色金融板塊。在多個國家級金融政策的支持下,南沙承擔著為國家“更開放更安全”外匯管理機制探路先行的重要使命。
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金融工作局黨組書記、局長 廖曉生
黃志勇:南沙在2020年設立了粵港澳大灣區暨“一帶一路”法律服務集聚區,當地規模較大的7家律所都進駐了法律服務集聚區。最為明顯的變化是南沙的律所和律師開始更加明確了發展目標,并且會緊跟南沙的政策去調整業務發展方向和模式,特別體現在粵港澳大灣區跨境法律服務和涉外法律服務方面??梢哉f,南沙法律界正在逐步形成一個由國際仲裁、跨境律師、涉外商事審判等組成的法律生態圈。
金橋司徒鄺(南沙)聯營律師事務所主任 黃志勇
開新局:
進一步發揮制度創新優勢
主持人:南沙如何繼續建設成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節點,進一步發展開放型經濟?
黃炳林:2014年,我參與建設了南沙港四期工程。該工程是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全自動化碼頭。南沙港四期建成后,南沙港區將提供集裝箱深水泊位20個,年通過能力超過2400萬標準箱,位居全球單一港區前列。
今年的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南沙港區五期的前期工作。自動化碼頭是未來的趨勢。南沙港四期工程是為未來建設所進行的前期探索。目前我們需要繼續優化“廣州方案”技術路線,繼續走出屬于自己的路。
廖曉生:今年初經國務院批準,國家外匯管理局在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南沙新區片區開展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作為資本項目改革方面的一項措施,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廣州南沙新區片區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境內投資試點在今年5月12日正式落地實施。
為了深入推動試點,南沙區將充分發揮先行先試政策優勢,結合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自由貿易賬戶等創新政策試點,并加快落實金融領域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各項政策措施,為試點政策落地創造更加便利的跨境投融資環境;同時加快建設國際風險投資中心,吸引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和標桿效應的外資股權投資機構加速集聚,形成風險投資內生發酵型生態環境,增強南沙產業升級功率引擎。
南沙無感智慧辦稅服務廳為納稅人帶來快捷的辦稅體驗
顧乃華:南沙在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內應堅持以制度創新為突破口,踐行先行先試的發展理念,做好改革開放“試驗田”,進一步發展開放型經濟。一是攜手港澳加快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推動各領域對外開放。放寬外國產業或資本的準入條件,加速內外資在人才、技術乃至資本等要素方面的融合,進一步彰顯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試驗田作用。二是堅持在體制機制上做文章,完善營商環境、創新治理制度。特別應在建設過程中解放思想、大膽探索,對標國際一流開放標準,找準創新切入點,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暨南大學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研究院副院長 顧乃華
優服務:
持續打造“硬環境”和“軟環境”
主持人:南沙如何繼續完善自身環境,加快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新高地?
顧乃華:南沙要順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律,吸引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并提供良好的產業鏈發展環境。在完善自身環境方面,南沙首先要優化營商環境,促進創新業務和一流企業集聚,利用制度創新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加大對戰略性對新興產業的吸引。二是打造一流政府服務。對戰略性新興產業而言,新技術、新產品在市場導入期容易遇到障礙,需要政府推動謀劃相應政策措施,并通過示范效應推動社會應用。三是營造良好創新生態環境。應當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策源作用,進一步將科技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
李奎:南沙區常住人口增速位列廣州前茅,但是人口總量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產業與人的聚集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產業發展的目的是為人服務,產業發展的動力也由人來提供。南沙需要繼續以產聚人,以人興產。
廣東省華南技術轉移中心總經理 李奎
引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過程中,南沙區要瞄準已有的產業基礎要素體系優勢,明晰新引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在產業鏈水平提升中能夠發揮的作用。同時,南沙要遵循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的路徑和要求,讓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優勢產業實現協同發展。
主持人:您覺得南沙該如何繼續完善公共服務以更好地凝聚人氣?
郭麗:南沙近年來發展迅速,吸引諸多高端人才前來定居。這些高端人才大部分是80后,對教育品質的要求很高,而他們的孩子大多處在接受學前教育的階段。好的學前教育對于南沙吸引人才、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具有重大的支撐作用。我非常希望南沙可以率先構建幼托服務體系,打通0~6歲幼托服務,進一步解決人才的后顧之憂。在南沙區的支持下,明年9月我們計劃在一所幼兒園旁附設托兒所,為公辦幼兒園招收2至3歲幼兒做一些探索。
董淳鍔:我建議從優化“硬環境”和“軟環境”兩方面著手?!坝箔h境”優化是指,南沙可根據其地理優勢,打造有特色的宜居社區、辦公環境、旅游景點,成為國內外創業者、旅游者能“快速識別”且“愿意前往”的地區?!败洯h境”優化是指,南沙應著力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品牌,營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圍;努力創新城市管理、社區治理的模式,不斷提高在南沙的創業就業者和居住者的“主人翁”意識,讓他們“都愿意來”,且“不舍得走”。
促合作:
關鍵是制度融通和機制銜接
主持人:南沙正加速打造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全面合作”的含義是什么?南沙如何進一步推動與港澳規則銜接?
董淳鍔:我的理解,“全面合作”至少有三方面含義:一是合作領域的全面性。經濟、社會、法律、文化、科技、教育等各領域都可作為推進粵港澳合作的基點。二是合作過程的全面性。不是在個別要素、個別環節上體現“合作”,而是力求全面挖掘“合作點”,串起“合作鏈”,構建“合作網”。三是合作方式的全面性,粵港澳三地是一個互聯互動、循環往來的“合作環”。南沙推進的粵港澳全面合作,不應局限于“引進來”的合作,也包括“走出去”的合作。南沙一方面可以主動建立或修改相關制度、機制,以利于港澳融入內地,另一方面也可以積極走入港澳,尋求在外合作。
我個人認為,全面合作的關鍵抓手是制度融通和機制銜接。因為粵港澳三地的任何合作,首先都需要解決制度、機制層面的障礙,都需要盡量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黃志勇:法律領域的規則對接是與港澳規則銜接的重要部分。涉及法律的問題比較復雜,如果從港澳來內地投資經營的角度來看,目前三地的公司法存在一定差異,建議南沙能夠在營商環境方面以及法律框架合規前提下給予更多的便捷政策,在法律領域實施先行先試的規則對接。以我們聯營所為例,我們希望從律所管理模式,比如內地的合伙制度向香港的有限責任合伙制度學習、稅務制度的優惠和港澳對接、在部分人才職稱認定等方面盡快融合和統一標準。
聲音
我非常希望南沙可以率先構建幼托服務體系,打通0~6歲幼托服務,進一步解決人才的后顧之憂。
——省黨代表、南沙區第一幼兒園園長 郭麗
目前我們需要繼續優化“廣州方案”技術路線,繼續走出屬于自己的路。
——省黨代表、廣州南沙聯合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兼工程技術部經理 黃炳林
自貿區掛牌以來,金融業基本從零起步、迅猛發展并躋身南沙五大重點產業之一。
——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金融工作局黨組書記、局長 廖曉生
全面合作的關鍵抓手是制度融通和機制銜接。因為粵港澳三地的任何合作,首先都需要解決制度、機制層面的障礙,都需要盡量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副院長、廣東省法學會民商法學研究會秘書長 董淳鍔
南沙要順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律,吸引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并提供良好的產業鏈發展環境。
——暨南大學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研究院副院長 顧乃華
產業與人的聚集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產業發展的目的是為人服務,產業發展的動力也由人來提供。南沙需要繼續以產聚人,以人興產。
——廣東省華南技術轉移中心總經理 李奎
建議南沙能夠在營商環境方面以及法律框架合規前提下給予更多的便捷政策,在法律領域實施先行先試的規則對接。
——金橋司徒鄺(南沙)聯營律師事務所主任 黃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