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建大灣區“廣佛極點”
2月28日20時,歷經242天大中修的沙尾橋恢復全部車道通行。一頭是荔灣,一頭是南海,作為橫跨廣佛的重要通道,沙尾橋是兩市居民每日過江通勤的必經之路。隨著大橋的全面通車,廣佛之間的交流合作也將繼續駛出“加速度”。
圍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粵港澳大灣區廣佛極點核心區,當前,荔灣區加快推動廣佛全域同城化建設,2022年荔灣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加強廣佛高質量融合先導區共建力度,促進政策規劃、基礎設施、產業布局、環境治理、民生服務有機銜接。
近日,荔灣區與南海區共同召開廣佛高質量融合發展工作會議,雙方就如何將“荔南合作”做實做深交換意見,一致達成建立常態化聯席會議協調機制,致力共同推動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廣佛極點戰略地位。
“一盤棋”統籌
重點合作項目清單化責任制
廣佛大橋、廣佛灣、龍溪大道改造……每一個項目都牽動著荔灣、南海兩地市民的心,近年來,廣佛全域同城化進度明顯加快,隨著荔灣南海共建項目逐步增加,兩區以區級共建帶動廣佛走向市級共融,全面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廣佛極點戰略地位。
近日,在荔灣區召開的廣佛高質量融合發展工作會議上,荔灣、南海圍繞進一步促進兩區融合發展會面座談,領域涉及發改、住建、水務、規劃、生態等多部門。從融合發展到高質量融合發展,工作會議期間,兩區分別介紹了當前各自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情況,著重就協調推進兩區交通規劃、水環境治理、產業協同和社會治理等工作進行了對接溝通,達成了建立常態化聯席會議協調機制的一致意見。
會上,南海區方面主要圍繞區域合作重點,從項目規劃、項目推進、政策爭取、工作機制四個層面上提出全力推進廣佛全域同城化建設的建議;荔灣區方面提出要以“一盤棋”統籌推動兩區合作,采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的機制,以更緊密的方式與南海區從更高層次、更高戰略共同推動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廣佛極點”。
記者從荔灣區發展和改革局獲悉,目前,荔灣—南海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廣佛極點2022年重點項目擬包含5大類,分別是:規劃銜接類、灣區策劃類、基礎設施類、生態環保類、軌道交通類。
“現階段兩地合作重點推動的項目正在完善中,確定后將形成年度項目清單。”荔灣區發改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常態化聯席會議協調機制成立專班,全面統籌重點項目清單建設,此外,兩區主要分管區領導將對照清單統籌推進每月項目建設進度。
接下來,兩區將重點圍繞兩地市民關切的交通出行通達性、公共服務便捷性、人居環境可持續性等方面,務實加快兩區產業協同發展、合作項目建設,進一步提升兩地群眾幸福感。
定制化銜接
結合區情充分挖掘合作潛能
共飲一河水,共享一座橋,共建一極點。重點合作項目清單讓廣佛高質量融合有了務實的落腳點,雙區圍繞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城市規劃、社會民生等方面,持續挖掘區域發展動力源,提升區域整體實力,打造廣佛同城的“荔南品牌”。
荔灣區“十四五”規劃提出,主動對接全省“一核一帶一區”戰略布局,全方位增強廣佛同城核心區的經濟帶動力和產業輻射力,深度參與廣佛全域高質量發展。
去年,荔灣與南海區、三龍灣管委會保持常態化緊密對接,聯合編制廣佛新城、廣佛灣、《廣佛高質量發展融合試驗區先導區建設方案》等多項跨區域發展融合規劃,提升兩地接壤的邊界咬合地區共建共治共享。
此外,兩地不斷加強謀劃廣佛兩市規劃融合:以高站位、高品質、高標準打造廣佛新城標桿,荔灣區編制《海龍圍廣佛高質量發展科創區規劃(2021—2035)》,主動征詢佛山市南海區、三龍灣管委會意見,強化兩地在規劃層面的溝通協同。
從交通先行到全域同城化建設,廣佛攜手走過也見證著彼此的發展。如今,兩區合作項目與日俱增,截至2021年,兩區跨城通業務共涉及荔灣區15個部門300多個事項,跨城通辦事項共達700多個,基本涵蓋了所有法人事項。
2022年,荔灣區提出建設國際化大都市中心城區、粵港澳大灣區廣佛極點核心區的發展目標,結合區情實際,并以荔南合作為著力點,荔灣正深入分析區域發展優勢,挖掘經濟新增長點,以“點”帶“面”進一步推動“廣佛互聯”。
荔灣區發改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荔灣區將以三大平臺為發展引擎,立足自身稟賦謀求與南海區的新合作支點。在結合區情和政策現狀的前提下,荔灣將謀求在更高站位上爭取廣佛極點建設的政策紅利。
“同時,針對土地財政、財稅扶持、產業發展等面臨的困難,荔灣期望可以通過未來的機制創新,加強與南海在廣佛極點建設上的合作,共同打造共謀、共建、共治、共享的協同治理新格局。”上述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