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全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攜手打造高質量發展典范

黃埔:開通接駁便民車、升級改造城市公園

  • 聽全文
  • 2021-12-29 16:00:08
  • 來源: 廣州日報
  • 分享到
  • -

“十二時辰”勾勒城市“幸福圈”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在廣州黃埔,一件件“急難愁盼”事項得到解決,一個個“老大難”問題加速破解,一項項惠民政策推進實施,人們從身邊的變化感受到實際的改變。

  不妨走入“黃埔十二時辰”,深入這484.17平方公里的街頭巷尾,搭上新開通的上班便民車,在全市首推的移動餐車吃上香噴噴的早餐,到升級改造的城市公園呼吸新鮮空氣,在“圖書館之城”品讀書香……實地感受這里的“幸福底色”。

  暢游黃埔24小時體會幸福質感

  清晨

  便民車與移動餐車 點點滴滴溫暖人心

  清晨6時,有軌電車輕快地跑了起來。今年,黃埔區全面提升有軌電車1號線運營水平,不僅實現3次提速,還“起早貪黑”延長了服務時間。

  對“上班族”而言,解決地鐵接駁“最后1公里”的出行問題是最強烈的需求。以前從文沖地鐵口到狀元谷一帶,缺少直達公交車。今年,文沖街中國軟件CBD便民車、“長嶺1線”“長嶺2線”便民服務車等紛紛開通,暢通了市民出行的最末端。

有軌電車1號線永順大道航拍。

  早晨7時30分,出了地鐵口,眼前早餐車散發的新鮮早餐香味讓人幸福感大大提升。黃埔在全市率先推出移動餐車經營試點備案,按照已備案的地段、時段臨時外擺經營,機動靈活方便消費者。“坐地鐵時通過微信小程序下單,出地鐵就可以拿到早餐,真的太方便啦!”市民鐘小姐高興地說。

  上午

  優良的營商環境 辦事省心又省力

  進入工作時段,各個部門在崗位上忙碌起來。黃埔區優化各項工作流程,最大程度讓群眾享受改革紅利。

  上午,有業主在黃埔領到了心儀的房產“紅本本”。黃埔區不動產登記中心聯合區稅務局等開展“交房即交證”試點服務,通過“人臉識別,自動審核”的模式,業主能“一手拿鑰匙一手拿房本”,從而免去了交房與交證“時間差”帶來的種種不便。

  上午也正是項目快馬加鞭建設的好時光。為了促進工程又快又好建成,黃埔全力推行營商環境改革和“放管服”改革。在企業投資建設項目審批方面,先后推出“來了就辦、一次搞掂”“訂制式審批服務”等諸多改革品牌,形成集成式系統性創新機制。

  “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出臺簡化提高工業用地容積率審批流程相關辦法后,我們僅2個月就獲得提容批準,為企業贏得了發展空間。”廣州華銀健康醫療集團副總經理賴波點了大大的贊。

  下午

  文化設施“上新” 帶來精神享受

  下午3時,區圖書館幾無空座。黃埔的企業、社區、鄉村、校園等,處處可聞“悅讀聲”。黃埔區在內地首創“政府資源補給+企業自主運營+社會力量參與”的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模式,建成各類型公共文化新空間500多處,達到每7000人擁有一個公共圖書館的全國領先標準。

  在黃埔,文化場館建設均是高標準。今年,粵港澳大灣區廣東省境內唯一一座“海事”專題博物館開放。廣州海事博物館整體設計巧用水域特色,進入猶如“登船出海”。

  這批“上新”的文化設施,成為市民享受精神生活的好去處。

  晚上

  “口袋公園”可遛娃 夜間服務不打烊

  晚上7時,夜幕降臨,黃埔公園傳來了廣場舞的音樂聲。今年歷時1個月升級改造大變身,它擴大了人工湖和鍛煉活動區域,成為周邊居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在社區或道路旁側,一批巧、多、密、美的“口袋公園”可隨時供市民散步、休息。

  晚上是看“一出好戲”的時光。從今年9月下旬至12月底,黃埔區委宣傳部面向區內困難群眾免費送出近萬張“惠民觀影券”,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著眼群眾實際需求,黃埔今年在全市各區率先推行夜間辦證、戶政業務全流程無紙化辦理等服務,服務延長至晚上9時,上班族不用再擔心辦證需要請假的問題了。直到凌晨,黃埔區政務服務依然“不打烊”——全區25個身份證自助辦證點燈火通明,方便市民辦證。

  以舉措力度提升民生溫度

  瞄準需求出臺舉措

  暢游黃埔24小時,于細節處感受到民生福祉。黃埔區是經濟大區、產業強區,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辦事創業的堵點痛點問題較為突出。各部門通過實地走訪調研、召開意見座談等形式,全面收集各方面的需求,把群眾的“急難愁盼”變成“履職清單”。

  “我們小區化糞池周邊臭氣很重,能不能根治難題?”這是來自魚珠街道錦田花園的呼聲。街道立即將它列入工作清單,為了降低施工擾民情況,還采取預制一體化玻璃鋼化糞池方式。“換了化糞池之后,我們經過聞不到臭味了,生活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錦田花園陳先生對惠民工程給小區所帶來的改善十分認可。

  黃埔區還啟動“微心愿”線下征集,在全區16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設立民生實事征集箱,發揮基層網格員作用,及時了解居民心聲。目前,全渠道完成民生微項目、群眾微心愿近4831個。

  “小切口”推動“大變化”

  從南向北,交通干線暢通無阻,帶動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合流”。今年,一大波道路、天橋、便民公交亮相,全面打通交通“腸梗阻”,有效減緩周邊居民的出行不便及沿途路段的擁堵問題,進一步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從孩子到老人,各個年齡階段都能感受幸福。黃埔區不斷加大教育、醫療、住房等民生領域的投入,2021年該區新增公辦中小學5所,新增公辦學位超10000個;17個街鎮的頤康中心全部完成建設; “一元錢看病”推行,提高村民在村衛生站就醫的待遇水平……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實現系列“小目標”,最終提升民生“大幸福”。

  從線上到線下,市民在網上“呼叫”就得到線下立時解決。以“小切口”推動“大變化”,黃埔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切實把改革成果體現在高質量發展和民生改善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