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4日,2021年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大會在廣州舉行,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獲批創建全國首個“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創新示范區。同日,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在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成立,將打造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倡議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
隨著全國首個且唯一一個“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創新示范區正式落戶,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將以更大決心、更強舉措、更優服務支持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全面實施“萬億制造”“萬億國資”“萬億商品”“萬億固投”四個萬億計劃,有力推動中小企業“辦成大事”“辦好大事”,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踏浪前行。
成立百億元規模專精特新基金
近年來,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的融資和發展,先后制定出臺“民營及中小企業18條”“暖企8條”“穩企6條”和“專精特新10條”專項政策,三年內拿出3億元專項資金支持中小企業做大做強,全力打造中小企業發展的良好營商環境。
當天,該區成立百億規模的專精特新產業投資基金,積極構建服務中小企業的金融平臺體系。該基金由廣州開發區投資集團和中金資本運營有限公司、杭州元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聯合成立,包括灣區專精特新產業投資基金和碳中和專精特新(黃埔)產業基金等,總規模超100億元,將致力于搭建灣區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專業化股權投資服務平臺,打造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對中小企業的“產業政策、營商環境、專業園區、投資基金、資本運作”全鏈條服務,提升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
“專精特新產業投資基金不光面向現有的專精特新企業,也包括未來有計劃申請成為國家‘專精特新’企業和目前有高質量高發展潛力的一些企業。我們希望發揮國有資本的引領作用,真正幫助中小企業快速高質量發展。”廣州開發區投資集團副總經理張放說。
據悉,接下來,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還將繼續強化金融服務供給,爭取國家和省市支持,支持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發行集合債、集合票據、私募債等新型債券,以及在廣東股權交易中心掛牌融資、發行各類創新型融資工具,特別鼓勵股權投資機構對處于種子期、起步期的創業早期企業開展天使投資。
啟動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百人會
支持中小企業從黃埔啟航,到灣區踏浪搶灘。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建設全國首個“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創新示范區,不僅有資金支持,還有政策端“智囊團”的助力。
當天會上,由政府人員、專家學者、研究機構代表和企業家組成的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百人會正式啟動。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百人會將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第三方智庫,聚焦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大前沿問題,推動中小企業創新發展體制機制研究,構建中小企業創新發展資源整合和創新發展環境評價平臺,打造具有國內外重要影響力的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智庫,助力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加快打造“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創新示范區。
圍繞“中小企業能辦大事”主題,各行業專家、企業家深入探討,展開思想碰撞,為推動“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創新示范區建設相互貫通“建言獻策”。
“中國經濟的韌性來自中小企業。中小企業每天面臨著生存的壓力,使得他們一點都不能馬虎、精益求精、特別有效率。對于中小企業,政府不妨礙、不干預、不折騰才是對他們最好的保護。”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理事、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表示。
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成立
10月24日,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成立儀式暨“高質量發展引領共同富裕:廣州在大灣區建設中的功能和作用”論壇舉行。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支持內地與港澳智庫加強合作,為大灣區發展提供智力支持。以此為愿景,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從醞釀走向落地。
依托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理事長鄭永年教授的工作團隊,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由廣汽集團、廣藥集團、越秀集團、廣州昊源集團、黃埔文化集團、視源電子6家穗港澳知名企業聯合發起籌備,并最終落戶黃埔區的廣州國際港航中心。
廣州著力支持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圖為視源電子的智能家居產品
“黃埔位于廣深港澳創新走廊最前哨,是廣州市科技創新軸的關鍵節點,擁有多個國家、省級平臺,一大批大院大所在此落地,集聚了眾多新興產業集群,將為研究院從獨立第三方角度開展政策解讀提供豐富資源。”鄭永年表示,研究院可以作為橋梁,讓黃埔實踐深度融入大灣區。
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過程中,“黃埔智囊”將發揮更大力量。鄭永年表示:“未來研究院要努力做好三件事:一是為廣州的發展做點事;二是為廣州與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做點事;三是為推動香港和澳門融入祖國發展做點事。”他表示,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將做原創性知識創造者,一邊踏踏實實地做好政策研究,一邊講好廣州的故事和大灣區的故事,為我們國家的軟力量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不僅要為政府決策者提供有價值的政策建議,也要為企業決策者提供政策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