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機遇 全球共享
第133屆廣交會正舉行。4月15日下午,作為第二屆珠江國際貿易論壇之一的“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投資制度創新高地論壇”在廣州舉行。
參加論壇的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商界代表等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在投資領域推進制度創新的具體實踐和成效等議題,探討經驗轉化推廣的可行性、加快先行先試促進創新發展的舉措,為粵港澳大灣區投資環境建設及制度創新建言獻策。
與會專家學者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開放水平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此次探討粵港澳大灣區先進投資制度理念,積極傳播了粵港澳大灣區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形象,更與全球投資者共享粵港澳大灣區投資機遇和發展紅利。
經過近年的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已成為中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水平最高的區域之一。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超過13萬億元人民幣。研究表明,粵港澳大灣區研發投入占GDP的比重達3.7%,比OECD國家平均水平要高1個百分點左右。
粵港澳大灣區正開創外向發展空間
相對于東京、紐約和舊金山灣區等世界上主要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可以說擁有港闊水深的優良海港,具備現代化的交通體系、完善的基礎設施和良好的投資環境。更重要的是,粵港澳大灣區依托中國大市場,增長動能強勁,轉型發展、創新發展潛力巨大,將為全球投資商帶來無限機遇。此外,按照中央的部署,商務部也正積極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出臺商務領域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政策措施,涵蓋消費、流通、貿易投資和經濟合作等重點領域,正在推動內地、香港、澳門三地共建單一自由貿易區。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投資制度創新高地論壇。
同時,商務部也在支持廣東自貿試驗區、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建設,支持廣州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推動粵港澳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推進與RCEP市場對接合作。
廣東積極打好“五外聯動”組合拳
制度型開放是更高水平的開放,是我國更好對標國際規則,深入融入全球化,參與國際競爭的迫切需要。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已經成為中國經濟活力最強、開放程度最高、國際水平領先的區域之一。廣東也將繼續錨定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立省,扎實推進外貿、外資、外包、外經、外智“五外聯動”,落實外資企業國民待遇,進一步提升制度型開放水平,更好服務和融入新發展大格局,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投資制度創新高地做出更大的突破和貢獻。
論壇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優勢互補
在論壇上,粵澳工商聯會會長、全國人大代表施家倫表示,澳門將加快經濟適度多元化作為施政的優先事項,對多元產業投資項目給予全方位的支持。在今年的經濟財政范疇施政方針之中,圍繞“1+4”多元產業體系,作出具體工作部署,加快出臺了大健康中醫藥、現代金融、高新技術、會展商貿等方面的法律配合、產業政策,積極籌備成立產業發展母基金,修改人才引進政策。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朝著高端產業方向發展,香港擁有便利的營商環境、完善的資訊科技基礎建設和金融體系,以及熟悉國際市場的專業服務。
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全國政協常委蔡冠深表示,香港在加強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可以在三方面發揮重要的功能:強化與粵港澳大灣區科創聯動、擴大金融服務發展機遇、更好發揮“超級聯系人”角色。廣交會作為中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商品種類最齊全的進出口交易平臺,是配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實現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重要橋梁。香港企業可以利用廣交會平臺加強跟內地企業合作,與海外客戶建立更緊密商務關系,提升國際貿易競爭力。
蔡冠深表示,香港可充分發揮國際貿易中心的優勢,尤其善用國際銷售的網絡、品牌塑造和市場推廣等強項,發展更高水平的對外貿易,例如透過建立粵港澳大灣區統一認證制度和檢測標準,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優質產品推廣平臺,并積極提升區內電子商貿跨境服務功能,為“走出去”拓展國際市場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