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全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攜手打造高質量發展典范

廣州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 大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

  • 聽全文
  • 2023-01-17 09:35:42
  • 來源: 廣州日報
  • 分享到
  • -

全方位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今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廣東將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全面建設教育強省、科技創新強省、人才強省。

  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再到職業教育,廣州正在全方位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努力讓更多孩子既能“好上學”,更能“上好學”。

  同時,廣州大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和能力,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打下堅實的人才基礎。

今年,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向海外英才拋出橄欖枝

  基礎教育

  讓孩子“好上學”“上好學”

  新學年“上新”新學校,是廣州基礎教育追求教育公平、答好“民生考卷”、惠及千家萬戶的一個縮影。廣州堅持協調發展,加強基礎教育空間規劃,提前謀劃學校與學位建設,變被動適應為主動保障。實施中小學校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全年累計新增基礎教育公辦學位14.5萬個。

  2023年,廣州將繼續鞏固學前教育“5085”成果,推進幼兒園課程建設和省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實驗區建設;持續開展中小學校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中期調整,加大力度擴增中小學公辦學位;繼續促進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推進中考改革試點工作;繼續推動集團化辦學迭代升級,鼓勵和支持成員校優質特色發展,進一步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努力讓更多孩子既能“好上學”、更能“上好學”,讓教育公平向更廣、更深的層面延展。

  此外,廣州以“雙減”為契機推進課程改革,聚焦校內提質,建好學校主陣地。通過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特別是將“雙減”有關內容納入教師培訓全過程,推進教師轉變教育理念、革新教學手段、優化教學設計、豐富教學內容,嚴格執行課程計劃,確保學生在課堂上學足學好。

  為有效解決“四點半”難題,讓家長少操心,廣州強化校內課后服務,構建涵蓋學業鞏固、學科拓展、綜合實踐、素質提升等內容的課后服務體系,提供多元化課程清單供學生選擇。截至2022年10月底,全市義務教育階段校內課后服務參與學生人數116.31萬,占應開展課后服務學生總數84.41%;實現“平躺睡”學生數為79.21萬人,占午休托管學生人數比例94.12%。八個典型案例獲教育部推廣,作為試點城市唯一代表在全國“雙減”工作會作經驗介紹。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新時代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培養計劃(2022—2025)培養基地及培養對象名單,華南師范大學被確定為名師培養基地,廣東5名教師為名師培養對象,5名校長為名校長培養對象。

  打造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廣州教育邁向新階段的重要基石。廣州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023年,將繼續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選樹首批師德師風建設優秀學校;持續建強教師發展支持體系,啟動公辦中小學優秀青年校長推薦與培養工作,重視新教師、骨干及專家型教師進階式培訓;深入推進義務教育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推進人工智能新技術與教師隊伍建設的深度融合。真心愛才、悉心育才、傾心引才、精心用才,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廣州教育事業中來。

  高等教育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

  今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推動高等教育提升質量、辦出特色,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

  2022年,是廣州高等教育界喜獲豐收的一年。去年2月,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公布,廣東共有8所高校榜上有名。到2025年,廣東還將新增1~2所高校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行列,12~15所高水平大學進入全國前列;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學科,新增3~5個學科進入世界前列。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2022年6月,經教育部批準,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正式設立。至此,廣州這座教育名城又多了一所令人矚目的高校。2023年新年伊始,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發布招募消息,向海外英才拋出了橄欖枝。校方承諾,海外英才加盟后,學校將提供不少于500萬元科研啟動經費。此外,國家、省、市、區還將提供600萬元~1100萬元的科研支持經費及安家費等配套費(以政府最新政策發布為準)。

  今年,廣州還將全力支持落地南沙的高校打造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全力支持南沙打造高等教育開放試驗田、高水平高校集聚地、大灣區高等教育合作新高地;推動高等教育差異化特色化高水平發展,支持廣州醫科大學高質量推進“雙一流”高校建設,支持廣州大學大力發展新工科,努力打造具備沖一流能力的特色優勢學科——廣州高等教育,未來可期。

  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高松看來,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進行“三位一體”統籌安排、一體部署,并擺放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即“高質量發展”之后的突出位置,極具戰略意義和深遠影響。

  港科大(廣州)校長倪明選曾介紹,港科大(廣州)采用全新的、學科融合的學術架構,立志建成世界上第一所融合學科大學,為世界和人類社會面臨的重大挑戰提供解決方案。學校采用“樞紐”和“學域”的學術架構,取代傳統學科學術架構的“學院”和“學系”,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同時大力發展新興學科和前沿學科。倪明選說:“這在全球高等教育界是一項創舉。”

  廣州大學是港科大(廣州)的內地合作辦學方。廣州大學黨委書記、校長魏明海表示,廣州大學將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與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等共同籌建全國重點實驗室。“我們希望未來進一步依托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的高端人才和科研資源優勢,在人工智能、材料裝備制造一體化、生命科學等前沿交叉領域,開展聯合培養研究生和深度科研合作,特別是推動形成科研人才和科研生態創新集聚效應,共同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去年,華南理工大學迎來了組建70周年暨建校105年校慶。這一年,由教育部、廣東省政府、廣州市政府和華南理工大學四方共建的華工廣州國際校區也全面建成。廣州國際校區圍繞高端裝備制造、量子通信等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領域,開展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國際前沿科學研究、高水平科技成果轉化,已成為廣州高等教育的新名片、新品牌和新標桿。

  作為廣東高等教育界的“領頭羊”,中山大學近來備受關注。2022年11月12日,中山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成立,這拉開了中山大學學部制改革的序幕。同年12月11日,中山大學醫學部也宣告成立。“成立學部,是為了進一步完善學術治理體系,促進 ‘三個有利于’——有利于人才培養,有利于隊伍建設,有利于學科交叉,優化多校區多院系的學術治理。”高松說。

  廣州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陳爽表示,廣州將努力把科教人才資源優勢轉化為創新發展勝勢,支撐建設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

  職業教育

  立足產業發展 培養大國工匠

  2022年10月12日,廣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科教城校區熱鬧喜慶,該校學前教育、早期教育等6個專業的近1500名新生全部進駐科教城校區。他們也成為科教城的首批入駐新生。

  廣州職業教育給出的“成績單”很亮眼——2022年,廣州積極推進職業教育提質培優,創建省域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和培育單位5所,省高水平中職學校建設單位10所,數量居全省第一。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雙高計劃”建設中期考核均取得“優”等次(公示中)。中高職學生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國賽一等獎10個。廣州成為2022年唯一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學習型城市網絡會員的中國城市。2022年,廣州成立國內首個職業院校服務社區教育聯盟。

  制造業由大到強,需要一大批能工巧匠和大國工匠。職業教育肩負著為社會輸送技能人才的使命,如何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戰略需求,讓從職業院校畢業的人才契合經濟社會轉型發展需求,是廣州職業教育界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2022年12月8日,番職院智慧汽車學院揭牌成立。該校黨委書記林洽生表示,希望能將智慧汽車學院打造成廣州汽車產業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基地。

  成立智慧汽車學院正是番職院立足產業發展需求,緊盯廣州支柱產業萬億級產業鏈而做出的抉擇。近年來,該校不斷提升專業設置與區域重點產業、支柱產業和特色產業的匹配度,新增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等6個招生專業,45個專業獲批省1+X證書制度項目試點,8個專業獲批省現代學徒制項目試點。

  2023年,廣州還將進一步加強現代職教體系建設,推進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職教本科試點。同時,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推動建立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為打造“引領灣區、國際一流”的高質量、示范性職業教育高地奠定堅實基礎。

  代表委員建言

  省人大代表、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黨委書記、校長姚訓琪:

  拔尖創新人才

  加強早期培養

  今年省兩會期間,廣東省人大代表、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黨委書記、校長姚訓琪帶來了《關于加強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的建議》。他認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需要著力加強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

  姚訓琪認為,要加強拔尖創新人才中學與大學的銜接培養,建議鼓勵一些有條件的高水平中學,先行先試,在育人方式、課程設置、特長培養等方面對有天賦的孩子集中培養,為大學培養拔尖創新人才輸送好的苗子。

  同時,姚訓琪建議,要加強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城鄉協調。他列舉了一組數據:研究發現,有特殊天賦的孩子在人群中占比2%左右。這些孩子不僅在大城市中,也在鄉鎮中。2023年廣東省“英才計劃”90名高中生中,僅有4所縣域高中8名學生入選,占比8.9%,其余都是大城市的學生。“建議一方面要堅持普通高中多樣特色化發展,另一方面要將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納入加強縣域高中的建設體系中,從而實現城鄉協調培養、促進鄉村振興計劃落實。”

  姚訓琪還提出,建議教育行政部門允許中小學探索建立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基地,深化中高考選拔制度改革,堅持并完善多元選拔、綜合評價機制,摒棄學科考試總分為唯一選拔依據的做法,為拔尖創新人才的成長開辟綠色通道。

  省政協委員、省新階聯副會長曹志偉:

  加大職教投入

  培養技術人才

  制造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舉足輕重,但近年來制造業人才缺口日益擴大。廣東省政協委員、省新階聯副會長曹志偉自2017年就持續關注制造業技術人才缺口和職業教育水平的問題。今年,他向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提交《關于發展職業教育,提高生產力,推進制造業高水平發展的建議》。他呼吁,在落實制造業當家戰略過程中,必須加大職業教育投入,培養技術人才生力軍,才能推進制造業高水平發展。

  他建議將吸納生源作為首要措施。一是將中等職業教育納入非強制性義務教育。二是對廣東省的困難地區年輕勞動力提供免費學習和提供勤工儉學崗位,為廣東省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提供技術工人。三是打通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發展通道,增強中等職業教育吸引力和認可度。

  其次是要提高辦學水平。一是擴建職業院校,增加教師編制,增添先進的教學和實踐設備,增設獎、助學金;加強學生專業理論素養、專業技能方面的培養,增加教學實踐;定期舉辦各類職業技能大賽。二是提高職業院校、尤其是民辦學校和臨聘老師的薪酬水平,設置不低于全省教師平均工資的底線。同時,設立公平的職稱晉升和評定機制,提供定期免費進修機會,每年定期考核,表彰優秀教師。

  此外還要加強校企合作,創新培養模式,定制專業人才,提高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適應性。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