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廣東省林業局發布《2024年廣東省自然教育基地和高品質自然教育基地名單》,新增20個單位被評為2024年廣東省自然教育基地,5個單位被評為2024年廣東省高品質自然教育基地,其中廣東花都湖國家濕地公園為本批次入選的省自然教育基地之一。
廣東花都湖國家濕地公園是廣州市第二個國家濕地公園,是廣州市第三個國家水利風景區,是國家植物園體系城園融合遷地保護示范區,年接待游客超過800萬人次,也是花都區生態文明的重要展示窗口。
廣東花都湖國家濕地公園是由湖、河與果林、農田交錯構成的復合濕地生態系統,動植物資源豐富。公園內共有維管束植物281種,其中蕨類植物15種、裸子植物9種、雙子葉植物199種、單子吐植物58種。濕地范圍內野生脊椎動物有223種,其中獸類20種、鳥類122種,兩棲類10種,爬行類25種,魚類46種。
目前,公園建有濕地自然學校1間、濕地自然課堂1個、自然教育徑3條、自然教育解說系統1套、文創產品2款、自然教育課程8門,自然教育導師16人、志愿者18人。2023年以來開展了自然教育課程25次、自然教育活動105次。
其中,花都湖生物多樣性嘉年華主題活動是公園自然教育品牌活動,少兒科普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是公園特色研學場所。研學過程中,基地通過專業科普講解、實物標本展示、智慧研學輔助等多形式引導參與者認識身邊的自然生態,推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平時加強與科研院校、社區、學校合作,凝聚力量打造吸引學生、游客的自然教育課程。
“2024年廣東省自然教育基地”稱號的獲得,不僅是對廣東花都湖國家濕地公園近年來堅持不懈打造自然教育品牌的認可,也激勵著公園繼續朝著“廣東省高品質自然教育基地”的目標努力奮進。
花都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新時代的自然教育不能局限于單一的知識普及,而是向更多的人傳達更多的科學思維和理念。花都湖國家濕地公園將不斷創新,采用“科技與科普”相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游客感受自然界的運行規律,形成尊重自然,按照自然規律辦事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并且激勵他們走進自然,親近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