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人臉識別系統已經大范圍普及。但“鳥臉識別”,你又聽說過嗎?在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科研部門的大屏幕上,濕地內各個角落鳥類動態實時顯示著,每只鳥都被標注出名字。這些實時畫面便是出自海珠濕地鳥類自動識別系統。
鳥類實時畫面出自海珠濕地鳥類自動識別系統。
海珠濕地鳥類自動識別系統由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胡慧建團隊研發,是廣東首個匯聚濕地與鳥類專家的智慧,以專業視角打造的新型智能化、數字化、智慧化的鳥類監測系統。
該系統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濕地鳥類及環境指標的全時監測、實時分析、即時決策,同時實現濕地生態監測調查與數據分析管理的一體化、智能化、自動化。傳統的鳥類調查方式主要依靠人工現場識別。而這一系統打破了傳統的方式。當畫面中出現鳥后,AI賦能設備自動識別能力,它會自動辨認出鳥的種類,并記錄數量、時間和錄制一段視頻。
截至目前,海珠濕地鳥類自動識別監測體系已累計集成監測設備157個,包括攝像機39個、紅外相機40個、監測桿39條以及環境監測設備39個,累計監測到228種野生動物,其中包括國家重點保護動物38種,通過AI自動識別捕捉到野生動物有效珍貴影像數據1.5萬余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