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候鳥遷徙季來臨,海珠濕地作為廣州這座超大城市中央的絕佳“驛站”,吸引了不少專業人士和觀鳥愛好者前來“盯梢”。日前,兩個新面孔——橙頭地鶇和黑枕黃鸝現身海珠濕地。
橙頭地鶇和黑枕黃鸝都是出了名的色澤鮮艷、音色甜美,屬于顏值與實力并存的選手。至此,海珠濕地鳥類“合唱團”成員增至193種。
橙頭地鶇
橙頭地鶇(學名:Geokichla citrina)是鶇科、地鶇屬中型鳥類。整個頭、頸和下體為橙栗色,其余上體包括兩翅和尾呈藍灰色或橄欖灰色,腳為橙黃色或肉黃色。特征極明顯,野外不難識別。
橙頭地鶇主要棲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腳地帶的山地森林中,尤喜茂密的常綠闊葉林,也棲息于次生林、竹林、林緣疏林和農田地邊小塊叢林中。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它性格害羞膽怯,常躲藏在林下茂密的灌木叢中,不易看見。在中國主要為留鳥,部分為夏候鳥。
鶇科是善鳴的鳥類,橙頭地鶇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們嗓音甜美清晰,還能模仿其他鳥類叫聲。
其主要以甲蟲、竹節蟲等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也吃植物果實和種子。
保護狀況:IUCN:LC(無危)(即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無危類);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黑枕黃鸝
黑枕黃鸝(學名Geokichla citrinaOriolus chinensis)黑枕黃鸝又稱黃鶯、黃鸝、金衣公子等,是雀形目黃鸝科黃鸝屬鳴禽。雄鳥整體主要呈鮮明的黃色;雌鳥羽色較暗淡,背面較偏綠色。自額基、眼先、過眼而至枕部,連成一條寬闊的黑紋,故名黑枕黃鸝。
黑枕黃鸝主要棲息于低山至平原地帶的闊葉林、混交林等具闊葉樹種的林地,偏愛山林和距離水域較近的林地。一般單獨或成對活動于樹冠層,鳴聲響亮而多變,也會模仿其他鳥叫聲的較復雜的鳴唱。主要食物為昆蟲。
繁殖期為5-7月,營巢于樹上,巢呈吊籃狀,編織于水平樹枝的末端枝杈處。在中國主要為夏候鳥,部分為留鳥。
黑枕黃鸝是天生的歌唱家,其鳴囀如行云流水,清脆悠揚,宛如西洋樂器中的黑管,音調美妙多變,又被譽為“林中黑管手”。
它們常常單獨或成對活動,有時也見呈3-5只的松散群。主要在高大喬木的樹冠層活動,很少下到地面。
繁殖期間喜歡隱藏在樹冠層枝葉叢中鳴叫,鳴聲清脆婉轉,富有彈音,并且能變換腔調和模仿其他鳥的鳴叫,清晨鳴叫最為頻繁,有時邊飛邊鳴,飛行呈波浪式。
黑枕黃鵬主要以昆蟲為食,對農林業生產有益,在植物保護中意義很大。它與橙頭地鶇一樣,被列入中國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