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8日,全國兩會第二場“部長通道”開啟。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介紹,十年來,全國生態環境發生了根本性、轉折性變化,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可以概括為“下30、跨90”。“下30”就是PM2.5平均濃度去年降到了30微克/立方米以下,達到了29.3微克/立方米,大幅度超過了“十四五”所計劃的PM2.5濃度下降10%的目標,累計下降幅度達到16.3%。“跨90”就是地表水的優良水質斷面比例跨過了90%這個門檻,達到90.4%。
廣州實踐
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萬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美麗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廣州正以打造美麗中國城市樣板為統領,以綠美廣州生態建設為牽引,以做好全運會生態環境保障為契機,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不斷提升環境治理能力和水平,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綠色轉型不斷深入推進,羊城處處向“新”向“美”。
2024圓滿收官,廣州再創藍天佳績!監測顯示,2024年,廣州市空氣質量全面達標,優良天數比例達94%,超額完成年度目標,連續兩年超九成;PM2.5濃度均值為21微克/立方米,歷史最優,連續5年達到世衛組織第二階段標準,在國家中心城市中保持最優。
藍天白云、璀璨星空,良好生態環境是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也是人民群眾對幸福感、獲得感的具體感知。變美的不僅僅是藍天與星空,家門口的河湖也在不斷蛻變,變成了“詩與遠方”。
流溪河里消匿60年的飛瀑草回歸,滅絕40年的唐魚重現;增江上白鷺蹁躚,魚翔淺底,為魚群和191種鳥類提供重要生境節點;荔枝灣涌兩岸,碧道宜人、文化悠遠,成為深受市民喜愛的“西關水客廳”……廣州市按照“三水統籌,全域治理”的系統治水思路,深入推進碧水保衛戰,國考、省考優良斷面比例由85.0%提升至100%;全力打造美麗河湖精品體系,奮力在粵港澳大灣區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中作示范當樣板。2024年,廣州已建成30個市級美麗河湖,并計劃在十五運會前完成100個市級美麗河湖創建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