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廣州市委組織部公布廣州市基層黨建“雙百”案例名單,其中,增城區中新鎮濠逕村黨支部書記湯偉強《實干鋪就致富路 擔當振興美鄉村》和五聯村黨總支書記趙文容《盡責實干作表率 強村興農富五聯》入選《廣州市基層黨組織書記工作經驗100例》。
中新鎮濠逕村
據悉,濠逕村曾先后獲評為“廣東省鄉村治理示范村”“廣州市文明示范村”“廣州最美村莊”等稱號。該村創新實施“送學上門傳黨聲”“守護朝夕美好”“黨群議事小板凳”“愛心點亮微心愿 黨員爭做圓夢人”等聯系服務群眾舉措,全面提升黨組織為民服務力。
為深化美麗鄉村建設,濠逕村結合“三清三拆三整治”與“四小園”建設,村黨組織書記帶頭拆除自家親戚破舊瓦房,建設“四小園”31個,獲評區級“四小園”示范村。完善村規民約,新增落實“門前三包”責任、支持綠化道路建設等村規民約條款,把利益分配與村民遵規守約掛鉤,激發村民建設鄉村、參與治理的主人翁精神。
濠逕村積極發動黨員、鄉賢帶頭捐款修繕湯氏宗祠,深化拓展祠堂內涵,將祠堂打造成展示歷史、承載鄉愁、浸潤鄉土、教化村民的新時代村民活動中心。為培育文明鄉風,該村邀請“羊城好鄉賢”湯定武定期返鄉開設公益性書畫培訓班,帶頭制作文明墻繪,營造文明和諧的鄉村氛圍。
濠逕村積極探索基礎設施完善帶動土地出租經濟效益提升的經濟發展新路徑,鼓勵黨員干部率先作為,示范帶動村民無償騰出綠道建設用地近20畝、讓出青苗3000余棵,合力建成長約3公里的生態景觀經濟走廊,進而提高出租土地的附加值。土地租金從原來每畝不足1000元上漲至每畝1400元,拓寬村民增收渠道。
聚焦文旅融合,保護修繕子彥湯公祠與濠逕古書院歷史建筑,盤活村域草坪、稻田、叢林等綠色資源,引入集地質科普、生態觀光、野外探險、戶外運動、研學旅行于一體的金山地質博物館,成功打造廣州首個科普小鎮和增城首個“廣東省研學旅行實踐基地(營地)”。立足村社生態優美、古韻深厚的特點,深度挖掘古樹名木、百年宗祠等景觀的文化內涵和生態觀光價值,精心設計“鄉賢書畫室——親水花海碧道長廊——金山地質博物館——馬術體驗場——嶺南文化尋根百石園——福和園民宿”精品旅游線路,吸引外地游客前來觀光游玩,持續拉動文旅消費。
中新鎮五聯村
中新鎮五聯村位于中新鎮中部,自然環境優美,歷史文化遺產豐富,有白洞森林公園、白洞水庫、仙人騎鶴、高車十二角炮樓、趙屋十二角炮樓、荷嶺路涼亭等景點。近年來,五聯村把產業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的關鍵一招,在強基、拓源、提質三個環節上持續發力。
五聯村健全完善村干部分片責任制,采取干部包片黨員包戶的模式,組織黨員干部進村入戶,疏通村民思想,做好土地流轉政策宣傳解讀工作。通過深入細致的群眾工作,五聯村高質量完成近2000畝土地的流轉工作,先后引入綠天然、德權漁業、優農家庭農場等優質農業企業,做大做強五聯“土特產”品牌,推動五聯村榮評省“一村一品”專業村,實現村社集體經濟收入翻2倍,讓800名村民群眾在家門口的田間地頭就業增收。
實施結對共建,持續擴大致富隊伍“朋友圈”,實現黨企群攜手奔共富。五聯村引進培育優農家庭農場后,與農場黨支部簽訂協議書,創新組建“黨企群創富聯盟”,開展以發展思路共謀、產業項目共推、基礎設施共建、農民就業共促、基層黨建共抓為主要內容的結對共建。以土地資源作價入股的形式,成立旅游咨詢公司,推動產學游融合發展,建設集農業生產、農業技術推廣、農耕體驗、黨建活動、中小學生研學科普、親子度假、休閑觀光于一體的農旅綜合體,打造鄉村振興特色產業,帶動村民就業增收,實現村集體增收、村民致富、企業做強的共建共享格局。
五聯村完善企業聯系服務制度,針對企業產業項目籌建、增資擴產過程中的道路建設、臨時用電、雨污水排放等問題,主動對接上級單位,協調鎮職能部門、村民群眾推動問題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