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過聘書,從創業徒弟到引路師傅
“大灣區職場導師,既是港澳青年觀察大灣區發展的窗口,也是他們的‘盲公竹’。”去年,來自澳門的李彩紅獲頒聘任證書,成為廣州首批大灣區職場導師的一員,心系港澳青年的她近年來已組織多場港澳青年交流活動。2022年,隨著《支持港澳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就業創業的實施細則》落地,“大灣區職場導師計劃”正式實施。目前,廣東已聘請190名港澳人士擔任導師,其中廣州已發出導師聘任證書54份,數量位居全省首位。以一杯咖啡開啟創業歷程的龍天翔、試水直播帶貨的“石榴姐”苑瓊丹、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創辦者林惠斌……來自各行各業的港澳籍人士接過導師聘任證書,在大灣區這片熱土上為港澳青年提供職業發展指導等,托起一個個港澳青年內地就業創業的夢想。
2023年3月22日,當時作為學員的李祖維(右一)與其導師董健業(右二)結對。
每位大灣區職場導師均獲得聘任證書
導師可與港澳青年結對幫扶
廣州率先成立大灣區職場導師庫
今年7月,已成為大灣區職場導師的李祖維(左)與其學員沈曉芳(右)在暨南大學駐校職場導師工作站里交流。
搭平臺
一紙導師聘書開啟三年帶徒追夢路 她組織交流團牽線項目落地南沙
“大灣區職場導師計劃”實施以來,一批批有內地職場經驗和生活經歷的港澳籍人士獲聘為職場導師,為有意向在大灣區內地九市就業創業的港澳青年提供實習、崗位推薦、職業發展指導等服務。2023年1月,首批36名港澳籍人士在廣州獲聘為大灣區職場導師。2024年3月,廣州新增聘任18名港澳籍大灣區職場導師。一張張聘任證書,見證著一個個港澳青年在大灣區這片熱土上找到屬于自己的舞臺。
澳門國際科技產業發展協會會長李彩紅,是去年首批獲頒大灣區職場導師聘任證書的導師之一。2023年1月12日,廣州市大灣區職場導師庫成立大會在南沙舉行。在現場,李彩紅接過大灣區職場導師聘用證書,開啟為期三年的任期。
在內地發展已有20多年的李彩紅,多年來一直關注港澳青年創新創業。三年前,她在南沙創享灣成立粵澳國際產業融合發展青創基地(簡稱“青創基地”),至今已組織多場港澳青年交流活動。今年6月,她所在的協會組織了“大灣區創新創業交流考察團”,30位港澳青年走訪了廣州、深圳等5座大灣區城市。行至南沙創享灣時,港澳青年表現出濃厚興趣。“南沙有什么創業政策?”“相關補貼政策有何參保要求?”在大灣區職場導師就業創業講座和討論環節,包括李彩紅在內的4位職場導師為港澳青年分享灣區就業創業的經驗,解惑釋疑。
“我們有針對性地尋找有項目的團隊,希望更多港澳項目落地南沙。”李彩紅介紹,考察團成員主要是澳門大學等院校的博士生和澳門青年企業家,大部分都帶著創業項目。“這里辦公環境優美,服務專業,加上政策好,我們打算將公司遷到南沙來。”參加活動的澳門科技大學博士艾希對青創基地十分滿意。
組織交流團、講座分享只是李彩紅跟港澳青年交流的途徑之一,此外,她還為創業團隊提供指導意見。“有個澳門大學的創業團隊是做環保貓砂的,我推薦他們到南沙來。”李彩紅回憶,她向團隊介紹相關政策、服務,最終吸引團隊入駐南沙。得益于良好的創業環境,項目不僅獲得澳門特區政府的獎金,還獲得南沙的配套獎勵,如今項目產品已量產,并在澳門的寵物店上架。
“拿到大灣區職場導師聘書后,就有了使命。”李彩紅說,“我們不僅會向港澳青年介紹大灣區的發展現狀、利好政策,還會幫忙尋找合適的落腳地,幫助對接資源。”
結對子
澳門畢業生忙求職心存擔憂 導師帶著跑人才對接會還做心理輔導
“拿到證書那一刻,我覺得要‘開工’了。”今年3月,在廣州市“大灣區職場導師計劃”交流大會上,香港青年林廣健成為廣州第二批大灣區職場導師。此前,林廣健已多次參與港澳青年的交流活動。
2016年,林廣健來到內地高校讀本科,畢業后在廣州從事律師工作。作為行業新人,加上身在異鄉,林廣健一度感到孤獨。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實施,灣區青年的交流活動豐富了起來。在廣州大學城附近的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里,林廣健結識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找到“朋友圈”。“有了圈子,能相互傾訴和支持,也有了感情羈絆。”林廣健還擔任了番港澳同心聯誼會秘書長,為港澳青年在大灣區創新創業、生活融入等方面提供幫助。
一紙聘書,意味著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成為導師后,林廣健積極投身到服務港澳青年就業創業中。每當看到就業創業活動、賽事、升學等資訊,他總會第一時間轉發給港澳青年,“大家缺乏獲取資訊的渠道,我就盡力打破資訊壁壘。”
除了參加職場講座、創業輔導、企業訪學等公益活動外,大灣區職場導師還能與學員結對。據統計,目前廣州已促進導師與港澳青年結對幫扶46人次。最近,林廣健便與一位碩士畢業的澳門青年“結對子”。“我的學員既擔心在內地找不到好工作,又擔心回港澳不好找工作。我建議他多面試、多拿offer,不限制在本專業就業。”林廣健除了為學員進行心理開導,還帶著他跑遍各類人才對接會。
“你們最大的資本是年輕,大灣區出臺很多新政,帶來很多機遇。”林廣健經常鼓勵港澳青年多嘗試。他打趣地說:“現在來內地發展的港澳青年很幸福,廣州出臺了多項針對港澳人士就業創業的優惠政策,可以領取住房補貼,還可以報考公職崗位。”
接力棒
去年導師為他介紹創業資源 今年他為學員提供創業好點子
隨著“大灣區職場導師計劃”進入第三個年頭,港澳青年融入灣區工作獲得更多政策支持、貼心幫助,一批過去的“老學員”蛻變為“新師傅”。
在廣州第二批大灣區職場導師中,便有一位特別的導師——李祖維。去年還是學員的他,今年已經接過導師聘任證書,成為大灣區職場導師。“職場導師擔當引路人的角色。首批職場導師董健業博士為我引路,作為新導師,我也將把自己走過的路分享給有意創業的港澳青年。”李祖維表示。從事體育教育行業的李祖維回憶,“創業路上,我對佛山的市場并不了解,董博士將他的佛山朋友介紹給我,幫助我把業務開展到佛山。”
如今,李祖維從自身經驗、資源出發,發揮創業引路人作用。7月的一天,他約了香港學員沈曉芳在暨南大學駐校職場導師工作站見面。2022年,畢業不到3個月的沈曉芳決定“把副業做成主業”——提供求職和職業生涯規劃咨詢服務。與許多創業者一樣,她在創業路上也遇到市場拓展難題。“進入學校的方式有很多,如通過公益課堂等,但關鍵是要考慮產品的變現能力。”李祖維認為,提供知識付費服務受限于個人時間,沈曉芳應搭建團隊,以此放大自身優勢。
創業之余,沈曉芳對繳納社保有著顧慮。對此,李祖維化身人社部門“代言人”,“如果你是雇主,為雇員參保是法定責任。其中,小微企業招用離校2年內的未就業畢業生有社保補貼。對于個人來說,在香港買的商業險未必覆蓋你在本地的醫療費用,內地醫保還能報銷中醫費用……”一番解釋下來,沈曉芳大受啟發。
李祖維認為,剛進入內地的港澳青年對新的工作環境、生活習慣都不熟悉,需要引路人帶領他們融入內地,導師正起到這個作用,“解決衣食住行問題,才能真正成為大灣區人”。
加速度
將走進校園和產業園招募學員 推動更多港澳導師學員結對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一日千里……這里不僅交通便利,生活習慣更容易適應。最重要的是,這里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我會盡我最大的努力,有什么問題,找我!”今年獲頒大灣區職場導師聘任證書時,知名藝人“石榴姐”苑瓊丹道出了許多導師的心聲。拍Vlog、推廣非遺、直播帶貨……在充滿機遇的大灣區,苑瓊丹把各種新工作做得風生水起,如今,她希望通過自身經驗和經歷,幫助更多港澳青年盡快適應大灣區生活。
苑瓊丹獲頒大灣區職場導師聘任證書。
一紙聘任證書,激勵著大灣區職場導師為港澳青年就業創業領航賦能。
7月31日,《廣東省促進港澳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就業創業條例》由廣東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將于9月1日起施行。其中提出支持有內地工作經驗、生活經歷的港澳人士擔任職場導師和創業導師。
據了解,“廣州市大灣區職場導師計劃”訪談節目今年在“廣州港澳之窗”平臺推出,“大灣區職場導師計劃”的影響力在不斷提高。
同時,廣東、廣州還推出了一系列創新舉措,為港澳青年融入大灣區發展提供全鏈條的就業創業多元服務。“我們旨在幫助港澳青年構筑‘生活圈’‘朋友圈’,吸引更多港澳青年來粵交流、就業創業。”廣東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介紹。
廣州正以實施“大灣區職場導師計劃”為抓手,在全省率先成立大灣區職場導師庫,還率先聯合暨南大學共建首個駐校職場導師工作站。
廣州市人社部門介紹,未來還將加強多部門聯動,爭取聚集一批有影響力的港澳僑賢力量,擴大“大灣區職場導師計劃”在穗港澳的關注度、知名度;力爭年底前在廣州各區至少創建一所“大灣區職場導師工作站”,鼓勵各區走進校園、產業園開展學員招募,推動更多導師與港澳青年學員結對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