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8日晚,在悠揚的古琴琴韻和粵劇粵韻中,國際青年“灣區夜話”活動在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國際校區拉開帷幕。該活動由中國對外書刊出版發行中心(國際傳播發展中心)、廣州市委宣傳部主辦,華南理工大學協辦,以“多元、融合、創新——以人文灣區建設助推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邀請非遺大師、專家學者與國際青年、灣區青年對話,共探人文灣區發展之路。
國際青年“灣區夜話”現場
為灣區注入青春力量
中國外文局國際傳播發展中心副總編輯尹杰表示,未來中心將積極匯聚全球資源,為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融合、傳承、發展、創新提供更具創造力、影響力的平臺。同時,將舉辦系列面向國際青年的參訪和對話交流活動,讓更多國際青年領略到大灣區乃至中國的活力與風采,感知中國跳動的時代脈搏。
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推出4周年之際,與會的國際青年和領域嘉賓圍繞“多元、融合、創新——以人文灣區建設助推高質量發展”主題,共敘友誼、共話合作、共謀發展,既是為灣區注入青春力量,也是共同播下春天的第一顆種子。
他介紹,這些年,在人文灣區建設背景下,廣州讓更多嶺南文化符號活了起來,以藝術為橋譜寫灣區畫卷,堅持講好中國故事、灣區故事、廣州故事。他期待國際青年朋友能夠以積極、開放的姿態更好地了解灣區、讀懂灣區、融入灣區、扎根灣區,為世界更好感知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擔起青年的責任擔當。
在對“以人文灣區建設助推中華文化走出去”議題的探討中,人類非遺代表作古琴藝術(嶺南派)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謝東笑、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廣東醒獅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趙偉斌,與來自克羅地亞的資深創意總監、攝影師馬丁和來自俄羅斯華南理工大學金融學碩士研究生安娜,分別分享了如何讓傳統文化傳承煥新、走出國門,以及在不同文化間穿行、感受中華文化魅力的真實體驗。
人文灣區建設需打造一個優質文化生活圈
構建人文灣區如何服務高質量發展?圍繞這一議題,華南理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院長王慶年談到,“人文灣區的核心是文化,文化的核心是精神?!彼J為,人文灣區建設需要打造一個文化創造力興盛、文化產業體系完善、文化消費動力充足的優質文化生活圈。同時,可深挖嶺南文化資源,聯合打造一體化文化景觀長廊,共同展示粵港澳三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此外,應發揮穗深港澳四大城市的龍頭作用,將灣區人文優勢在城市合作與互動的進程中盡情發揮出來。
對于如何推動人文灣區建設,往來粵澳兩地的澳門宏臻網絡傳媒創始人何樂然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她認為,可邀請香港、澳門等地區的旅游達人親身體驗多元灣區,整合大灣區旅游資源,為最新旅游產品作針對性推介;推動“旅游+研學”,以寓教于學形式結合大灣區資源,讓參與的中國香港、澳門學生加深了解大灣區的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