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老有頤養”民生幸福城市
“十三五”時期,廣州市作為全國唯一一個同步開展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中央財政支持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醫養結合和康復輔助器具租賃服務5項國家試點的超大城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9064”養老服務體系初步建立,全覆蓋、多層次、多支撐、多主體的大養老格局基本形成,民政部批復支持廣州發揮養老服務改革發展先行示范作用。
展望“十四五”,廣州養老服務有哪些值得廣大老年街坊期待的發展變化?答案就在廣州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中。
近日,經廣州市委市政府同意,廣州市政府辦公廳印發《廣州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指出,“十四五”時期,廣州市將繼續發力,抓住養老服務改革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戰略窗口期,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以老年人實際需求為導向,以實現老有頤養為目標,以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為重點,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構建具有廣州特色的“大城市大養老”模式。
居家服務:足不出戶的晚年,也被守護著
在許多人看來,居家養老服務無非是安裝適老化設備、上門給長者搞衛生、量血壓做檢測,上門服務還是“中看不中用”。然而,在家庭養老床位的普及下,如今,廣州居家養老服務內涵不斷拓寬,結合長護險,讓越來越多長者足不出戶便能享受到完整的養老服務,享受晚年生活。
海珠區鳳凰街上,劉豐(化名)今年86歲了,是一位重度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同時還有高血壓病、冠心病、主動脈硬化等病史。在申請家庭養老床位之前,一直是兒子劉微(化名)和媳婦照顧。但是,一次突發的走失,讓這個家庭陷入了困境。“那次我父親出門,是鄰居把他送回來的,因為他忘記了回家的路,幸好被鄰居發現,我們當時真是嚇出了一身冷汗。”父親癥狀的加重,讓他有點憂心。在社區養老機構的幫助下,劉微開始為父親申請長護險。2019年12月4日,劉豐長護險申請成功。2019年12月22日,養老機構為老人家安裝了家庭養老床位。
每天,養老機構的服務人員上門四個小時,為劉豐提供基礎的生活照料服務,包括提供居家清潔、清潔護理等。由于有長護險的支撐,服務時間可以長達四個小時,費用也從原來的四千多元降低到一千多元。除此之外,養老機構的社工們還會定期上門、免費為長者提供音樂療法、感統訓練、認知康復訓練等,讓劉豐可以在家里就享受到這種只有養老機構才有的“專業”訓練。
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養老院具備專業的社工團隊,而且比較穩定,“因為老人家只是失憶,但是行動還能自如,所以我們希望通過專業的訓練,幫助他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的發展”。而劉豐也對養老機構的社工服務也比較認同,“如果只是一些生活上的照護,可能我們請保姆也可以做到,但是論專業的社工訓練,只有養老機構才信得過。”他說。
如今,越來越多廣州市民意識到,在老年人身邊有既滿足需求又觸手可及的養老服務,其實這類服務比很多人想象的更重要。但如何完善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的15分鐘高質量養老服務網絡,仍有一些痛點:包括高齡老人的“床邊”問題、無人照料的“身邊”問題、配套社區養老服務的“周邊”問題。而當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所面臨最緊迫的需求之一,是高齡、有疾病、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照護問題。
為此,廣州市大力推廣與頤康中心相配合的家庭養老床位服務,由養老服務機構為有專業照顧服務需求但不愿意入住養老機構的居家老年人進行適老化和智能化家居改造,并按照養老機構的服務標準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居家照顧服務,服務半徑范圍不超過15分鐘,滿足老年人“養老不離家”的愿望。截至2021年9月,全市各區已建成家庭養老床位超過1.6萬張,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社區服務:沒有圍墻的養老院嵌進社區
在自己熟悉的環境里養老,是廣大老年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隨著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高齡、失能、獨居等老年人對周邊、身邊、床邊專業化的生活照料、康復護理、醫療保健等服務有了更高的期待。針對街鎮綜合養老服務功能相對薄弱、自我造血能力不足以及養老床位結構性問題,廣州市以街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頤康中心)為抓手,積極構建“1+N”基本養老服務網絡,并大力推廣家庭養老床位服務,成為解決養老服務優質供給不足、加快建設高水平老年友好型城市的創新舉措。
受固有養老觀念和養老服務現狀、家庭經濟狀況等因素影響,國內大多數老年人更愿意選擇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做實做細做優街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頤康中心)無疑成為當前打造老年人高品質生活標桿的一大發力點。
在廣州市老年人口最多的越秀區,位于鹽運西一巷的北京街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頤康中心)是政府主導委托社會力量運營的街(鎮)級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也是街道提供基本養老服務的主陣地。這一頤康中心共5層,一到二層提供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有助餐配餐區,多功能活動區,康復訓練區、日托休息區等多個功能區域,三到四層提供機構養老服務,設有全托養老床位12張。在廣州市首批24項基本養老服務項目中,除了傳統的助餐配餐,生活照料,老年人還可以在這里享受照護需求評估、養老服務向導、日間托管、康復護理等18項基本養老服務項目。
北京街頤康中心
像這樣的頤康中心如今已經成為廣州市全面推進居家社區機構養老服務協調發展的重要抓手。2020年,廣州市委深改委印發了《廣州市街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頤康中心)建設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在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全覆蓋基礎上,每個街鎮至少建設1個具備全托、日托、上門服務、統籌調配資源等綜合服務功能的頤康中心,每個村居至少設置1個具備日間照料、上門服務、助餐配餐等功能的頤康服務站,形成“1+N”基本養老服務網絡,為失能(失智)等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康復護理、生活照料、醫療保健、日間托管、臨時托養、輔具租賃、家居改造等覆蓋老年人全生命周期的綜合養老服務。既能更有效滿足老年人多元化、個性化、就近就便養老服務需求,又找準介入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的可持續模式。截至2021年9月,全市176個街鎮已建成頤康中心179個,實現街鎮全覆蓋并逐步輻射村居,逐漸在廣州搭建起了一張一站多點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
機構服務:服務有偏重,邁向專業化
在廣州一養老服務機構,如今90歲高齡的黃穎(化名)已經在院里住了15年時間,從普通床位轉到了護理型床位,盡管年齡大了,腿腳不方便了,自理能力相對也差了,但是卻絲毫沒有動搖她繼續在養老院安享晚年的信心。因為在這里,黃穎能夠被有尊嚴地照護,能夠保留社交、遠離孤獨。
該養老機構目前已有養老床位800張,入住長輩有435人,超八成是護理型床位,也就是說,逾80%入住長輩有不同程度的失能、失智,需要不同級別的護理。2019年,本是有活力、愛穿坡跟鞋的黃婆婆在一次小意外之后無法行走,由自理級別升級到重度失能護理級別。行動要坐輪椅、大小便需要護理員清理、洗澡要護理員幫助……但是這種種的不便,卻沒有給婆婆帶來情緒上的不安。
在這里,院方會根據長輩的身體情況,給予不同的硬件待遇和不同的照護措施,有需要的長輩,還可以提供專業的醫療床。不過,對于行動不便的長輩們來說,硬件不是主要的,照護才是他們最看重的。
在失能失智區,護理員們每天的工作從早上開始,接著一直忙碌到晚上,其間要幫助長輩洗漱、喂飯喂水、清理大小便、定時翻身、床上擦浴,此外還要幫助排便、服藥、理發、洗衣疊衣并整理進衣柜,每天的房間清潔、消毒,更是必不可少。
志愿者為老人剪頭發。
平時,由于失智、失能長輩大部分都要插胃管、尿管,但是長輩們偏偏會隨時自己拔管,護理員需要隨時盯著;護理員們需要換班,但是有些長輩只認定一位護理員,一旦換人會鬧情緒,甚至不吃飯,護理員需要想方設法把長輩“哄”好;因重度失能而長期臥床的長輩,喂食前要先擺好體位,喂食要很慢,喂完飯后一定時間后才能把床放平,避免長輩發生嗆咳等現象,有些長輩肢體僵硬,完成每一個動作都需要護理員很大的力氣。
而黃穎每天可以在護理員的幫助下穿著坡跟鞋、坐著輪椅出入,可以讓自己的身體保持得干干凈凈,可以有條不紊地吃飯、喝水,可以感受到許多人的關心和問候。“這里都是一家人,護理員對我很好”“如果我自己在家,那才狼狽了”……當別人問起自己的養老生活,黃穎笑稱,自己是在住“別墅”。
在廣州,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67%,提前達到并高于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設定的55%指標,居于全國前列。不管是輕度失能還是重度失能,還是同時失能失智的長輩,都能找到自己的安身之所,這樣美好的未來,正在變得可期、可盼。
養老院照護行動不便的長輩。
目標
打造國內領先的“老有頤養”民生幸福標桿城市
“十四五”期間,老年人口增長曲線相對平緩,健康活力老年人數較多,養老服務現實壓力相對較小,是實現從“老有所養”向“老有頤養”的轉型,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窗口期。廣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養老服務工作,為養老服務發展提供良好的支持保障,城市更新也為養老設施布局帶來難得機遇。現代科技快速發展又為養老服務提供新的手段和工具。適逢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戰略機遇,穗港澳養老服務發展前景廣闊。
“如今,廣州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初步建立。”廣州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五年,廣州街坊將見證本土養老服務大變化。根據《規劃》,廣州將著力加強養老服務統籌規劃、激活社會多元力量、深化改革創新、做實制度支撐、做細網絡覆蓋,到2025年,全面形成與本市人口老齡化進程相適應、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協調、與養老服務需求相匹配,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完善全覆蓋、多層次、多支撐、多主體的“大城市大養老”模式,制度體系更加健全,服務產品豐富優質,要素支撐更加有力,宜居環境持續改善,綜合監管科學有效,以“大供給、大平臺、大保障、大監督、大產業”充分發展為特征的“大養老”服務格局全面形成,基本養老服務人人可及,多元化、個性化養老需求有效滿足,老年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成為國內領先的“老有頤養”民生幸福標桿城市。
突破
五個維度發力構建“大城市大養老”格局
為實現形成與養老服務需求相匹配,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人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的核心目標,廣州將通過“提升養老服務大供給能力”“構建養老服務大平臺體系”“提升養老服務大保障水平”“建設養老服務大監管體系”“推動養老服務大產業發展”等五個維度發力,構建“大城市大養老”格局。
在養老服務“大供給”方面。廣州將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老年宜居環境,拓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促進機構養老服務提質增效,加快農村養老服務發展,推進“醫養康養”服務發展,積極發展老年教育。值得關注的是,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方面,廣州計劃開展四大重點項目提升社區居家養老生活品質,包括街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頤康中心)項目、家庭養老床位項目、家庭適老化改造項目、家庭護老者培訓計劃項目等。
在養老服務“大平臺”體系方面,廣州將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建設智慧養老平臺,將信息技術引入養老服務各個領域,實現廣泛參與、信息互通、資源共享、系統整合。做大做強廣州公益時間銀行等,積極探索互助養老服務。
而在養老服務“大保障”方面,廣州將加強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強化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支持家庭承擔養老功能,強化醫療保障支撐,提升老年人支付能力,落實養老服務扶持優惠政策,打通養老服務發展瓶頸。
在養老服務“大監管”體系方面,廣州將堅守養老服務安全底線,完善綜合監管機制,加快信用體系建設,加強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完善養老服務評估機制,對養老服務主體的服務活動進行全覆蓋、全方位、全過程監管。
在養老服務“大產業”發展方面,廣州將大力發展銀發經濟,加強跨境合作,重點推動中醫藥健康養老、輔具用品、智慧養老、老年宜居、老年旅游健康等養老產業發展。
展望
17個量化指標支撐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
廣州養老服務一系列舉措將給市民帶來哪些切實改變?廣州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透露,此次《規劃》提出了17個量化指標支撐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街坊們亦可從17個量化指標中一窺廣州養老服務的未來改變。
據悉,在擴大優質養老服務有效供給方面,《規劃》要求在2025年,實現街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頤康中心)街鎮覆蓋率100%、村居頤康服務站村居覆蓋率100%、有意愿的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完成率100%、有意愿的老年人家庭養老床位服務覆蓋率100%、星級以上養老機構占養老機構總數的比例50%,增加就近、便利、普惠的優質養老服務供給。
在保障人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方面,《規劃》要求廣州在“十四五”期間實現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75%、基本養老服務床位占比70%、醫養結合機構170個、認知癥障礙照護床位4000張、老年人健康檔案建檔率85%、有集中供養意愿的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100%、長期護理保險覆蓋率100%,在確保特困老年人應養盡養基礎上,構建面向全體老年人,以經濟困難和亟需照護的老年人為重點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
在著力解決養老服務場地設施問題方面,廣州將實現《養老機構服務安全基本規范》等國家標準達標率100%、居住(小)區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達標率100%、人均養老服務設施用地面積0.25平方米,新建居住區按照每百戶不低于25平方米,已建成居住區按不低于15平方米的標準補齊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強化場地用地保障。
在支持社會力量充分參與養老服務方面,《規劃》提出,廣州社會力量提供的養老服務占比90%,全國有影響力、規模較大的養老服務龍頭企業和社會組織10個,加大扶持力度,搭建發展平臺,支持各類主體參與養老服務,持續推動社會力量成為提供養老服務的主體力量。
此外,廣州將推動城鄉養老服務平衡充分發展,建立“黨建引領+專業運營+村民自治”三位一體的管理和運營機制,完善“頤康中心+長者飯堂+敬老院+N個村級站點”四點聯動的鎮村養老服務網絡,創新發展“黨建+農村互助養老”。
期待
人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和社區居家養老“1+N”服務網絡
完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十四五”期間,廣州將建立健全以市域為單元,以經濟困難和亟需照護的老年人為重點、以失能照護為主要內容、以機構為支點、以居家社區為主陣地,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全體老年人基本照護需求相契合,覆蓋全面、保障適度、普惠均等、方便可及、質量可靠、權責清晰、共建共享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制定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并動態調整。2021年版清單面向全市老年人提供涵蓋全體老年人供需對接、服務供給、服務保障、醫養康養、權益維護的5大類24項基本養老服務,包括照護需求評估、助餐配餐、基本生活照料、家庭養老床位、日間托管、臨時托養、長期托養等項目。其中,公辦養老機構、政府委托運營的養老服務設施、享受政府資助等優惠的普惠型民辦養老服務組織實施普惠性收費。實施全市統一的照顧需求等級評定制度,評估結果作為入住公辦養老機構、享受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等基本養老服務的依據。由養老管理員根據評估結果制定服務方案,精準匹配供需。
實施街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頤康中心)建設提升三年行動。推動每個街鎮建設至少1個具備全托、日托、上門服務、對下指導、統籌調配資源等綜合功能的街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頤康中心),每個村居設置至少1個具備日間照料、上門服務、助餐配餐等功能的村居頤康服務站,形成以企業和機構為主體、社區為紐帶、滿足老年人多層次服務需求的“1+N”服務網絡,增加嵌入式、綜合性、多功能、普惠型優質養老服務供給,為街鎮所有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全托、日托、助餐配餐、醫養康養、家政+養老、適老化改造、家庭養老床位、輔具租賃等“一站式”綜合服務,滿足居家老年人就近、便捷養老服務需求,實現大多數老年人“養老不離家”或就近在自己熟悉的社區養老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