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回顧過往,我們負重前行。展望未來,我們目光如炬。這一年,廣州迎“疫”而上,外防內控增強城市“免疫力”,奮力把“兩難”化為“兩全”,實現“雙勝利”;這一年,廣州在改革中增強發展動力,在創新中厚植發展優勢,把發展的巨大潛力不斷轉變為現實。
站上新起點,邁向新征程。在歷史的關鍵節點,我們將以時不我待的精神,跨越激流險灘,戰勝艱難險阻,向更高處攀登、向更遠處前行,奮力開創高質量發展的新境界,書寫時代奮進的新華章。
城市面貌日新月異的廣州
迎“疫”而上 勇擔當敢作為
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
2020年春節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廣州處在“兩個前沿”,常住人口超1530萬人,實際管理服務人口超2200萬人,面臨疫情防控的大戰大考,責無旁貸、不容有失。
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重壓之下的廣州,亮出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精神,周密部署,盡銳出戰。全市動員,全城奮戰,全面發力;不勸返,不封路,不封城;“地毯式”“洗樓式”“圍院式”摸排,無數個社區筑牢抗疫的人民防線,全市民眾心手相連、風雨同舟……以黨的領導為統領,廣州融合救治的專業力量、科技的支撐力量、法治的保障力量、市場的主體力量和群眾的共治力量,堅決守好“南大門”,為全國全省大局作出貢獻。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廣州把“雙線作戰”的壓力轉化為倒逼城市治理的動力,兩個擔子一起挑,兩個責任一起扛,兩場戰斗一起贏。“暖企十五條”火速推出,“越秀10條”“增城20條”“花都6條”“黃埔8條”密集出臺……直面一道道難題,落實一條條舉措,精準施策、見招拆招,切實化“兩難”為“兩全”。
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這座擁有2200多年歷史的超大城市,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持續地迸發出澎湃的活力。一年以來,廣州爬坡過坎、全力沖刺“十三五”,一步步擴大互聯互通,一步步邁向開放融合。如今,廣州躋身“超一線”城市之列,在72個國家創新城市中排名第二,與深圳、香港組合形成創新集群排名全球第2位,“自然指數-科研城市”排名躍升至第15位,在全球城市第一梯隊站穩腳跟。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的根本
2020年,一個承上啟下的重要節點。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廣州準確把握復雜形勢下的“時”與“勢”,把發現問題作為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把解決問題作為贏得機遇的重要途徑,在重大風險考驗中越戰越強。
這一年,廣州地區生產總值預計達到2.4萬億元以上,比2015年的1.8萬億元增加了約1/3。2020年前三季度,全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637.47億元,同比增長8.3%。至去年11月底,全市有效發明專利量6.95萬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45.4件,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廣州正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始終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構建全鏈條創新發展路徑,不斷催生出經濟發展新動能。
構建大格局,做好大文章。著眼灣區所向、港澳所需、廣州所能,廣州全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從一步步深化與港澳規則對接,到扎實推進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建設,廣州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要素資源在大灣區流動越來越暢通;從港版“支付寶”在穗實現掃碼乘公交,到穗港澳直升機機場一期投入運營,廣州以高水平建設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越來越便利;從打造數字經濟創新引領型城市,到舉全市之力建設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廣州迅速切換新舊動能,不斷塑造發展新優勢;從合作共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到合作發行全國首個純專利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廣深“雙城”聯動,協力提升區域協調發展水平——廣州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開放,引領區域發展深度融合,正在推動區域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城市因人而生,為人而建,為人服務。廣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從城市更新工作按下“加速鍵”,到美麗鄉村建設喚醒沉睡資源;從粵劇唱響“活態傳承”新曲,到非遺保護“見人見物見生活”;從文化設施遍布全城、普惠全民,到座座民宿成為網紅打卡地——“廣式生活”歷久彌新,有滋有味,紅紅火火。廣州擦亮城市發展的最美底色,為“四個出新出彩”交出新答卷。
在新征程上書寫奮斗新篇章
“十四五”時期關系著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好局的關鍵。2021年無疑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
當我們跨越了一座高山,也就跨越了一個自己。立足新發展階段,堅持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廣州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廣州,追求不曾改,向往不曾改。廣州將堅持以“雙區”建設、“雙城”聯動為戰略引領,加快建設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知識密集型的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核心引擎。廣州將以營商環境改革為牽引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以制度型開放為突破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規則銜接的“試驗田”、高端要素的“引力場”、科技產業創新的“頂梁柱”、內外循環的“橋頭堡”和安全發展的“壓艙石”,強力支撐全省打造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
一座城市在新格局中能否有所作為,關鍵看責任擔當。高質量推動廣州“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全市各行各業、各條戰線、各個領域勠力同心、攻堅克難,干在實處、走在前列。而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關鍵在黨、根本在黨。只有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強化各級黨委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領導核心作用,實現高質量發展才有了根本保證。
前景無比光明,前行更需奮斗。廣州不斷自我突破、自我完善,深挖稟賦、激發活力,必將加快實現老城市新活力,以“四個出新出彩”引領各項工作全面出新出彩,為全省打造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發揮重要支撐作用,奮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扛起廣州擔當、作出廣州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