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AI為企業“量身”賦能
近日,廣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以下簡稱“算力中心”)官宣正式部署接入DeepSeek,成為全國首個率先開放了DeepSeek-R1 671B昇騰適配版試用的政務級安全算力中心。
記者了解到,當前算力中心正通過將DeepSeek“本地化”為各類企業、機構部署私有化模型。針對備受關注的安全性問題,目前正在進一步構建政務數據“進不來、拿不走、看不懂、改不了、跑不掉”五重防護體系。
算力中心
支持全量版本政務企業排隊“嵌入”
春節假期剛過,廣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主任、廣州數據集團副總經理李學軍格外忙碌。年后上班第一天,就有高級副總帶著公司的IT部門總監專程到訪,希望通過算力中心,將DeepSeek嵌入自己公司的辦公OA系統。
“我們已經接待局委辦、餐飲企業、旅游集團等各類前來拜訪的企業不下20家,很多企業拜訪都排到下周了。”李學軍告訴記者,算力中心很早就開始部署DeepSeek,于今年1月28日正式上線了升級版DeepSeek。經過了底層優化后的DeepSeek,相當于一位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混合專家”,接入算力中心后的應用場景也更加廣闊,如政務民生領域中的政策智能問答,科研創新領域的醫療健康管理,產業協作領域工業質檢等。
目前,算力中心支持DeepSeek V1-V3、R1等全量版本,涵蓋671B滿血版及7B、14B蒸餾小模型,支持在線推理、API調用、一鍵數據處理、模型微調及部署等,可支撐1000家企業同時接入。
“本土化訓練”后應用場景更廣闊
值得注意的是,DeepSeek R1的開源,進一步加速了AI技術的“平民化”進程。對于算力中心這樣的平臺來說,接入大模型后如何深挖各行業、各場景的需求和痛點開發出有價值的AI應用與服務顯得格外重要。
在李學軍看來,過去許多平臺通過出售大模型API調用次數、模型授權等方式盈利。但在開源時代,模型不再是稀缺資源,單純“販賣模型”的商業模式將難以為繼,“但模型本身開源并不代表著服務不能產生價值,這個時候服務才是真正幫助用戶獲得價值的抓手。”李學軍說。
他進一步指出,作為通用大模型,DeepSeek要深度參與到某個行業、企業具體的生產運營和管理,需要接受算力中心本地化的“訓練”和“微調”,從而成為DeepSeek的“本地模型”。
“我們正在做這樣一件事情,根據客戶的使用場景和需求,整理出客戶專屬的私有化模型,幫企業產生更大的商業價值。”他舉例,目前很多連鎖餐飲企業都建立了一套標準化的SOP運營操作流程。算力中心將每個餐飲集團不同的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標準作業程序)作為語料,對DeepSeek進行訓練、微調,成為企業的一個私有化模型,從而提升餐飲集團對旗下各門店企業的標準流程管控能力。
此外,算力中心還能做方法論的培訓,針對行業分析哪些痛點最適合用DeepSeek大模型解決,比如高效生成辦公中創意設計、營銷文案、公文撰寫;高效處理客服行業中的意見反饋、打造智能化客服座席;智能標準流程自動采集數據輸出分析和建議等。
構建政務數據五重防護體系
記者注意到,當前,各行各業都在積極接入DeepSeek。特別是對于政務級算力中心這樣的平臺而言,接入后需要注意什么?
對此,李學軍告訴記者,在政務單位使用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提供的模型時,保障數據安全與信息安全是核心任務,需重點關注數據全生命周期安全、模型行為可控性、系統攻擊面管理三個方面問題。
從實施路徑來看,他建議可分階段部署:一期選擇政務服務熱線智能問答等低風險場景試點,積累安全防護經驗;二期擴展至政策文件輔助撰寫等中度風險場景,同步完善審計追溯機制;三期探索應急指揮決策支持等高價值場景,部署量子加密信道等強化措施。
此外,建立聯合實驗室,由網信辦牽頭,聯合算力中心、網絡安全企業成立專項工作組,開發政務大模型安全中間件,實現敏感數據識別精度>99%,惡意請求攔截響應時間<200ms。
“目前,我們正通過以上措施,構建起政務數據‘進不來、拿不走、看不懂、改不了、跑不掉’的五重防護體系。”李學軍說。
相關新聞
廣州政務外網全面上線DeepSeek滿血版模型
近日,廣州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在政務外網正式部署上線DeepSeek-R1、V3 671B大模型。通過融合海量政務數據要素,大模型將豐富政務服務場景應用,催生政務服務提質增效的“鏈式反應”。
據悉,本次大模型上線工作依托數字廣州創新實驗室實施,并已經完成DeepSeek-R1等模型深度適配國產硬件,將通過政務專網算力推動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民生政策解讀系統、12345熱線工單分派等政務領域應用。
記者從廣州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獲悉,該局正籌劃構建基于DeepSeek的“1+3+N”智慧政務體系,打造支撐廣州“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數字化新引擎。“1”是指以DeepSeek等國產人工智能大模型為核心驅動引擎。“3”是推動政務效能、城市治理以及民生服務三個先行場景建設,深化“AI+政務”實踐。“N”是指打造“多元共生”產業創新生態。推動民生服務、技術交流、產業協同等多個產業生態多點融合、矩陣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