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量政策”撬動“發展增量”
2024年9月末以來,國家密集推出投資、消費、金融等一攬子增量政策和重要舉措,有效提振市場信心,不斷釋放和激發經濟社會發展動力活力。
廣州迅速響應,用好用足政策工具箱,推動增量政策落地見效,讓政策暖流有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隨著一攬子增量政策深入實施,房地產市場供求兩端多項指標運行態勢向好。汽車換“能”、家電增“智”、家裝煥“新”成為潮流,裝備器具生產、銷售、使用全鏈條企穩向好。降準、降息等一系列貨幣金融政策和助企幫扶政策加力推出,帶動全市市場需求擴大、預期回升、效益改善,為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房地產市場供求態勢向好
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后,廣州迅速行動,成為首個全面取消限購的一線城市。
限購解除首周成效初顯。恰逢國慶黃金周,全市一手住宅認購量達5855套、認購面積約61萬平方米,7天認購量數據均超過8月、9月的全市一手住宅單月網簽面積。
國慶后,廣州房地產市場保持復蘇趨勢,止跌回穩態勢不斷鞏固。數據顯示,2024年,全市一手、二手商品房成交之和為2125.4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1%。價格企穩、銷量回升的良性態勢持續鞏固。
在供給端,廣州也積極推動盤活存量相關工作,在利用專項借款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安置房方面已經打通政策堵點。成功申報城中村改造專項借款項目52個,授信金額4096億元。
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024年,在存量政策逐步落地顯效,增量政策持續跟進發力之下,廣州房地產市場供求兩端多項指標運行態勢總體向好,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的一攬子政策初見成效。
金融“及時雨”推升投資熱度
金融政策的“及時雨”,同樣推動了投資熱度回升。
國家加力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金融政策涉及降準降息、優化房地產金融政策、創設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支持資本市場發展等方面。
在政策推動下,2024年,廣州全市金融機構新增本外幣存款4164億元、貸款4500億元。自9月以來,住戶定期存款余額增速逐步回落,活期存款余額增速穩步提升,至12月末分別增長10.3%、7.2%,這些細微變化折射出市民信心指數持續回暖。
此外,廣州住戶短期消費貸款余額12月末降幅比9月末收窄3.4%,同樣顯示居民消費信心有所恢復。企事業單位中長期貸款、住戶中長期經營貸款余額連續三年兩位數增長,信貸資金對經營主體的支持力度持續增強。
“兩重”“兩新”是貫穿2024年經濟工作的重要發力點,也是擴大內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三季度以來,政策持續加力,7000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全部下達,用于“兩重”建設和“兩新”工作的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已全部下達到項目和地方。
廣州發揮重大項目這個“壓艙石”的作用。2月6日召開的廣州“新春第一會”透露,2025年,廣州將大力推動1722個市“攻城拔寨”項目建設,特別是集中精力抓好287個新開工項目,并強化要素保障,突出抓好投融資體制改革,通過專項債、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資產證券化、土地綜合開發等多種手段解決資金問題。2月7日,廣州就馬不停蹄地舉辦了2025年一季度重大項目開工活動,共341個項目開工,總投資超2389億元,為廣州今年“拼經濟”開好局奠定堅實基礎。
以舊換新帶動超6億元銷售
廣州抓住“兩新”機遇,創新消費場景,多渠道激發消費潛力,不但率先印發全省首個實施方案并迅速推動各領域以舊換新工作落地實施,還結合廣州消費實際情況,將汽車、家電產品、家居家裝這三大品類一一涵蓋,讓政策溫度轉化為市民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數據顯示,2024年,廣州不僅爭取到中央超長期國債和省配套資金共43.7億元,資金規模居全省第一,而且以舊換新全品類參與企業達到3300家,積極發動線下近2000家實體門店參與。
為爭取更多實惠,廣州還提高燃油車補貼標準,使之與新能源車的補貼標準差距從5000元縮小到1000元。在以舊換新政策促進汽車銷量增長的帶動下,去年四季度汽車整車單月產量逐月回升,家電行業產銷兩旺,規上家用電器制造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15%。
今年1月20日,廣州官宣家電、數碼以舊換新補貼,最高補貼2.95萬元。其中新增數碼產品以舊換新補貼,手機、平板、智能手表手環均可領取補貼。截至今年2月1日,廣州市家電等以舊換新累計帶動銷售額超6.13億元,核銷補貼金額9625.93萬元。
用實干作答、以成效說話。
央地政策協同發力,有為的政府支撐起更加有效的市場。
央地政策精準到位,讓政策紅利精準直達各類市場主體。
央地政策有效落地,“增量”政策真正激發廣州發展“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