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聚焦2025廣州兩會
民生主題記者會關注養老醫療就業住房 民生大小需求廣東一一回應
  • 聽全文
  • 2025-03-10 09:45:37
  • 來源: 廣州日報
  • 分享到
  • -

住宅層高標準調整為不低于3米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3月9日下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民生主題記者會。從如何回應“一老一小”的民生需求,到如何堅決穩住樓市、建設和推廣“好房子”;從如何守護人民健康,到如何做好就業支持……來自民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主要負責人在記者會上一一回應民生關切,介紹惠民利民之策。

  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養老、醫療、就業、住房、社會保障、未成年人保護都是群眾關心的民生細節。如今,建設民生幸福的壯麗圖景正在廣東徐徐鋪開。

  經濟大省挑大梁,民生幸福看廣東。這片GDP破14萬億的土地上,有長者飯堂3652個、標準化就業驛站153個、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500個……一個個數字正在串起廣東的民生幸福鏈。

  在一系列數據之中,可窺見廣東在建設民生幸福中的創新之力——比如怎樣創新形成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環?在廣州,長者飯堂升級社區飯堂打破可持續難題、街坊共治“自掏腰包”更新老舊樓房……在廣州乃至整個廣東,越來越多的民生幸福實踐,正激活民生改善的社會活力。作為經濟大省,廣東正在以澎湃之力,推動經濟與民生的雙向奔赴。

  養老服務:覆蓋更多需幫助的群體

  廣東實踐:廣州社區飯堂開出新路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就要順應人民群眾的需求變化,逐步擴大相關民生保障政策的覆蓋面,有序地推進民政民生保障由兜底型、基礎型,向普惠型發展。”3月9日,民政部部長陸治原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民生主題記者會上表示,如今的民政工作正在推進保障對象、服務內容、要素保障、手段方式等四個方面的轉變,要覆蓋更多需要幫助的群體,物質救助、社會服務和精神關愛相兼顧,并以政府為主導,積極發揮市場、社會等多方力量作用。

  陸治原以養老服務為例:“越來越多老年人對社會養老服務提出需求,這就需要推動養老服務從過去‘三無’老年人為主向全體老年人拓展。”而在如何深化養老服務改革方面,他提到加快健全城鄉三級養老服務網絡;貫通協調居家、社區、機構三類服務形態;按照兜底、普惠、市場分類推進養老機構改革;構建政府、市場、社會三方協同機制等內容。而截至去年10月底,全國各類養老服務設施達40.4萬個,各地也初步形成較為健全的助餐服務網絡。

  如何打造政府保障基本、社會多元參與、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務供給格局,成為了一線的最新課題。既要滿足基本公共服務,又要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機制,如何在“經濟成本”和“社會價值”之間找到平衡點?過去一年,廣州掀起長者飯堂的“升級行動”。在廣州市越秀區六榕街道,當地長者飯堂在去年9月升級為社區飯堂,此后一下“火”了起來。周邊街坊每到“飯點”都能在這個飯堂嘗到30多個品種的飯菜。長者享補貼、街坊享實惠,社區經濟也循環了起來。

  助餐配餐的優化升級,映射的是廣州乃至廣東在激活社會資源,探索民生經濟的創新之路。早在2023年8月,廣東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便表示,“經過調研和測算,長者飯堂做長者助餐服務,平均要達到每天300個老人的就餐量才能實現保本微利,因此要發動有需求的老人積極走出家門到長者飯堂就餐,也很歡迎周圍的居民去就餐,人數達到一定的量,有助于提升服務質量、豐富配餐菜式。”有養老服務人員表示,如今廣州社區飯堂已開出一條新路。

  激活市場社會力量,培育民生經濟,社會價值與市場價值之間的壁壘在廣東廣州這片活力之地正悄然打破。不僅是養老,廣州市南沙區正以“社區合伙人”模式探索社區民生經濟。其中,南沙區逸濤社區打造托育園,普惠服務的收益中提取部分注入社區基金,找到了可持續發展之路。而最新數據顯示,廣州目前已有66個街道、70個社區的試點探索出“社區+企業”和“社區合伙人”等運營模式,在社區需求中衍生社會創新的活力,蹚出民生經濟的一條新路。

  而這些,都是廣東廣州民生經濟的一個縮影。

  城市更新:從建設時代轉向更新時代

  廣東實踐:摸索“自掏腰包”更新模式

  如何穩房價、促更新、建設好房子?在記者會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表示,去年四季度國內新建商品房的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實現了正增長,今年一二月份房地產市場繼續保持“止跌回穩”積極勢頭,接下來也將堅持長短結合、標本兼治,堅決“穩住樓市”。城市更新方面,將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舊小區納入城市更新改造范圍,抓體檢,找準問題,接著抓項目解決問題,支持有條件的縣級市開展城市體檢,此外對住宅層高標準調整為不低于3米。

  穩房價,一直是民生關切點。過去一年,廣州積極落實國家“四個取消、四個降低、兩個增加”一攬子促進房地產止跌回穩措施,通過開展“好房節”、房博會、赴港房地產推介會等促銷活動,自2024年10月份起市場熱度保持復蘇態勢,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態勢初現。

  到了2025年1月,廣州房地產市場延續去年四季度以來止跌回穩的向好態勢,新建商品房成交實現“開門紅”。接下來,廣州將從供需兩端持續發力穩住樓市,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值得關注的是,國內城市已從建設時代進入更新時代。城市和人一樣,也是有機的生命體。記者會上,倪虹表示,人要保持健康,就要通過體檢,發現病灶、找到病因,開準藥方、解決問題,城市也一樣。倪虹說,經過前一階段的試點探索,現在,“先體檢、后更新”“無體檢、不更新”已經成為城市更新工作的共識。而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是城市體檢要堅持的兩個導向。但在一線工作中,城市更新的每一項工作,想要達成共識都很不容易。

  頗有意思的是,正是在過去的一年,廣州在看似“最不可能”的更新方式上實現了突破。在廣州市花都區,當建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集群街2號樓“舊得不能再舊”時,在政府部門推動下,當地街坊選擇了“自己掏腰包,自己當甲方”,委托開發商以原拆原建的思路進行拆除重建,自下而上,開啟了“自拆自建”的探索。從一起開共商會議,到大家掏錢轉到共管賬戶里,再到2024年3月18日,拆除重建工程正式開工。一年以后,街坊紛紛喜獲新樓。

  作為廣州市首例多業主自主籌資更新、政府給予激勵的拆危建新試點項目,集群街2號樓的拆除重建具有里程碑意義。實際上,廣州也同步出臺實施辦法和工作指引,探索“原拆原建”危舊房改造新模式,而針對一些社區小問題,則引入了社會治理方法,推動街坊共同出資修繕老樓房。

  更早前,在廣州市荔灣區泮塘五約,則是首次引入“參與式”力量推動社區微改造,并進行社區營造。多元的城市更新,讓城市的發展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也保留了更多的人情味。

  今年,廣州計劃新開工老舊小區改造156個,圍繞打造完整社區推動14個成片連片改造示范項目。今年廣州將加快推進14個危舊房改造試點項目落地,發動居民或產權人把握危舊房改造的政策紅利,加快解危;同時拓展資金籌措渠道,增加危舊房屋改造的“造血”功能,降低居民改造的資金負擔;此外,聯合規劃部門研究用地聯動改造機制,鼓勵成套化改造、優化戶型設計、增設配套設施,讓更多老舊社區實現“自主煥新”,全面提升居住安全和城市品質。

  就業保障:補貼技能培訓解決就業矛盾

  廣東實踐:已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

  在記者會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表示,職業技能培訓是勞動者貼近增收的重要途徑,也是加強技能人才培養,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的關鍵所在,將重點實施“一個行動”,做到“三個強化”,實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訓行動,從今年起連續三年,每年補貼職業技能培訓一千萬人次以上。社保方面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重點向中低收入群體傾斜;將更多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等納入企業職工社保制度,擴大新就業形態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

  過去一年,廣東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十大行動,推進“家門口”就業服務圈建設。在廣州,則是基本建成“15分鐘”家門口就業服務圈,建成342個“家門口”就業驛站、101個院校就業創業e站和29個零工市場(零工服務站點),建有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55個。

  2024年,“加強重點企業、重點人群就業服務,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服務”就已經是廣州市十件民生實事之一并如期完成,舉辦新就業形態(零工及靈活就業)專場招聘會203場次,提供招聘崗位17.2萬個;舉辦重點企業專場招聘會227場次,提供招聘崗位29.09萬個;認定高質量就業社區63個、高質量就業村57個;開展各類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13.56萬人次,就業驛站連線成面,撬動各類資源,就業培訓提升技能特長,這就是廣州的就業推動之策。

  就業是民生之基,社保則是民生之依。過去一年,廣州全市企業退休人員人均養老金、失業保險金、工傷保險傷殘津貼標準分別提高至4038元/月、2070元/月、6358元/月。全市建立企業年金企業超2900家,覆蓋職工近51萬人。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44.70萬人,特定人員參加工傷保險38.40萬人。全市打造“社保服務主題銀行”35家,延續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惠及企業47.11萬家,發放穩崗補貼8.18億元,位列全省第一。

  今年年初廣州掀起春風行動,為更好滿足春節前后異地務工人員來穗就業需求及企業招用工需要,加強人力資源合理配置和勞動力市場供需對接,舉辦150多場招聘活動,就業市場一片火熱。而“以高質量服務推動就業創業”更是入選民生實事,今年廣州將以高質量創業帶動就業,目標實現全市城鎮新增就業25萬人,組織創業能力提升培訓1000人,開展就業創業指導進校園、進社區服務100場次,培育鄉村振興創業典型村10個,讓人們找到逐夢之路。

  醫療服務:推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

  廣東實踐:廣州村民享受“一元錢看病”

  政府工作報告提到,今年人均基本公共衛生經費再增加5元,達到人均99元。在記者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雷海潮表示,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提升之后,將在優化服務內容、提升服務頻次、保證服務質量方面進一步改善水平,進一步優化服務。

  此外,如何讓基層群眾就近看病也是老百姓關心的熱點話題。“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的能力和水平都有了明顯的提升,我們國家的醫療衛生體系還是相對健全的。”雷海潮表示,今年要進一步推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實現90%以上的縣域達到緊密型標準,到2027年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基本實現全覆蓋。

  什么是“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簡單來說,就是指在一個縣域的范圍內,把縣鄉村三級的資源和服務聯系起來。縣醫院要發揮好牽頭和帶動的作用,支持基層。

  基層醫療機構連接著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最后一公里”,其建設關乎廣東省過億常住居民的健康,牽動著每一個人的民生關切。

  2024年,廣東省縣域醫共體人員下沉鄉鎮衛生院實現全覆蓋,讓村鎮群眾看病更方便。而在廣州,實行緊密型鎮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的機構覆蓋率達88.12%,村衛生站醫保定點和“一元錢看病”覆蓋率均達100%,享受“一元錢看病”診療服務的村民超過182萬人次,為村民直接減負超過4000萬元。廣州還推進開設午間、夜間、假日“不間斷”門診,讓醫療服務“加時”守護居民健康。在過去一年的廣州,就診群眾的滿意笑容更多了,看病路更暢通了,就醫體驗更好了!這不僅體現出廣州健康至上的堅守,更折射出廣州務實為民的溫度。

  面向2025,“提升縣域醫療服務水平和完善居民醫保激勵機制”被列入2025年廣東省十件民生實事,明確2025年要聘請200名副高級以上職稱的醫療專家到縣級公立醫院工作,并推動三甲醫院選派超500名專家到縣級醫院開展技術幫扶。廣州亦將著力打造醫療衛生服務高地,實施醫療衛生強基工程,推進基層疾控能力提升三年行動,力爭緊密型鎮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機構覆蓋率達90%,讓居民生活更有“醫”靠、更有質量。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相關新聞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