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準發力 打造“家門口”養老服務站
“一老一小”是每個家庭最關心的對象,也是民生政策最關切的群體。如何盡可能地鋪設服務網絡,做好老人和兒童關心關愛服務?多位市人大代表聚焦“一老一小”、守護“朝夕美好”話題密集發聲,為織密“一老一小”社會保障和服務網絡建言獻策。
發展社區養老產業 成立社區養老服務站
如何為老年人創造更好的養老條件是廣州市人大代表、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張革化的關注重點。她認為,智慧養老是破解超大城市養老難題的關鍵路徑,建議以科技創新重塑養老服務體系,在保障老年人尊嚴與自主性的前提下,通過政策引導、技術賦能、場景創新,打造“科技溫度”與“人文關懷”兼具的模式,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貢獻力量。
張革化建議,政府可出臺專項扶持政策,鼓勵企業、科研機構和社會組織參與智能化養老服務的研發和推廣。同時,完善智能化養老服務的標準體系,涵蓋產品技術、服務質量、數據安全等方面,為行業發展提供規范和指引。
如何進一步激活“互聯網+銀發經濟”創新模式,通過資源整合挖掘銀發經濟的新增長點?“隨著科技的進步,智能化居家養老也將成為‘互聯網+銀發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睆V州市人大代表、廣東省中醫院主任醫師邱波認為,除了智能化居家養老、互聯網醫療健康等方式外,完善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服務模式也是“互聯網+銀發經濟”的一大創新。如建立線下社區的健康體驗館,不僅可以為老年人提供養生知識、社區購物、健康咨詢等線上服務,同時還能讓老年人親身體驗各種服務,增強服務的真實性和可信度,并為老年人提供一個交流、活動的平臺。
廣州市人大代表、廣州市華安達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丘育華認為,如今老年人更愿意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居家養老,因此也可以精準發展社區養老產業,成立“社區養老服務站”,站內配備具有執業證書的護士和有經驗的護理人員為所輻射范圍內的老人提供基礎的咨詢服務、體檢服務、配送服務和“半小時”上門醫療服務等基本養老服務保障。
進一步加強普惠育幼服務體系建設
如何進一步加強普惠育幼服務體系建設?廣州市人大代表、廣州??p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總經理郭曉欣建議要加強托育服務供給,加快完善托育服務體系。郭曉欣建議,進一步加強普惠育幼服務體系,加大對3歲以下嬰幼兒托育服務的支持力度,增加普惠托育服務供給。
越秀區光塔街普惠托育園的課堂教學現場。
不僅如此,他還提出,通過政府補貼、稅收優惠等引導和支持普惠性托育機構的發展和普及,同時加強對托育機構的全流程、常態化監管,提升托育機構的整體質量和規范性,為嬰幼兒提供安全、科學、優質的托育環境,促進托育行業健康有序地發展。
廣州市人大代表、廣東穗恒律師事務所林淑菁則建議,以行政街道、鎮、社區為單元,構建便民、普惠托育服務網絡。盡快推進落實在每一個行政街道、鎮至少建立一所公辦民營的普惠托育機構,逐步推進到每一個社區(村居)至少建立一所公辦民營0—3歲嬰幼兒(尤其是6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普惠托育機構,由社區提供一定規模的場地,政府財政支持與市場企業運作相結合,通過優惠措施鼓勵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經營運作。
場地是托育機構建設的基礎,如何利用好當前“潛在”的場地?對此,林淑菁建議,可在街道、社區已經建立的頤康中心、日間托老機構劃分部分場地,開設0—3歲嬰幼兒公辦民營普惠托育機構,將原已經建成投入使用的頤康中心建設提升為養老托幼“一老一小”的綜合一體化托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