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廣州兩會期間,為全方位把粵劇傳承好、發揚好,市人大代表、紅線女藝術中心主任蒙菁建議,加強粵劇劇裝戲具制作技藝整體保護利用,進一步擦亮“粵劇”這張亮麗的城市文化名片。
蒙菁
“粵劇是廣州帶給世界最好的文化藝術之一,也是粵港澳及海外粵語華人民心相通、文化認同的紐帶,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獨特的藝術魅力。”面對粵劇發展的欣欣向榮,蒙菁表示,近年來廣州市科學規劃粵劇事業發展,通過打造精品創作、人才培育、經典傳承等八大工程,統籌發力,推動粵劇藝術融合創新,取得可喜的成果。“在振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時代背景下,粵劇迎來大好春天,也面臨不少挑戰。”
蒙菁認為,目前粵劇的傳承保護側重于表演藝術,劇裝戲具等粵劇藝術的其他組成項目的傳承保護還缺乏整體保護、發展規劃。“粵劇是集體創作的綜合藝術。”在粵劇傳承發展中,劇裝戲具占有重要地位。“粵劇劇裝戲具是粵劇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反映了嶺南人民的審美觀念和藝術追求。”蒙菁說。
對此,蒙菁建議全面摸清家底,對粵劇劇裝戲具各類項目進行挖掘與整理,系統梳理其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和藝術特色,全面、準確反映粵劇劇裝戲具各項目的獨特性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