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議立法創新 獻策文化傳承
2月20日,在廣州市十六屆人大五次會議首場“代表通道”上,6名廣州市人大代表與媒體“面對面”,分享履職故事、暢談履職心聲,圍繞立法工作、營商環境、鄉村振興、傳承弘揚優秀廣府文化等社會熱點建言獻策。
市人大代表孔繁華:
做好廣州地方特色立法工作
自擔任本屆人大代表以來,市人大代表、華南師范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孔繁華參與了十幾部地方性法規的修訂、調研、起草和審議等工作,親身感受法規的出臺過程,“廣州市地方立法的亮點突出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具有地方特色,二是著力解決實際問題?!?/span>
孔繁華以《廣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為例進行了闡述。她表示,在該條例修訂過程中,秉承“一不寫兩必寫”的立法原則,既不能簡單重復上位法的規定,又要突出廣州市的地方立法特色。
經過多次的調研和征求意見,最終,廣州具有歷史特色的南粵古驛道、具有文化特色的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具有廣州地方特色的云山珠水景觀等廣州城市名片被一一梳理收集,融匯入《廣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
孔繁華
市人大代表陳寧:
讓每一部法律都滿載民情民意
南沙基層立法聯系點正式掛牌運作即將滿一年。在實踐中,應如何發揮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南沙基層立法聯系點作用,反映廣州的法律訴求?市人大代表、南沙區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陳寧用一組組數據回答了這個問題。
陳寧表示,在落實《南沙方案》的實踐中,廣州遇到不少最新最前沿的法律問題。因此,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在廣州設立南沙基層立法聯系點,給了廣州一個直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反映大灣區實際情況,反映廣州法律需求、法律訴求的重要平臺。
“開設‘直通車’,搭起‘連心橋’,讓每一部法律都滿載民情民意,‘原汁原味’,這是基層立法聯系點的責任和使命?!标悓幈硎?,南沙基層立法聯系點自掛牌以來,已經對4部法律草案提出意見建議700多條,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報送有關法律問題的專項報告6份。“期待通過南沙基層立法聯系點,讓廣州南沙大灣區的聲音,直通國家最高立法機關,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持續走深走實。”
陳寧
市人大代表陳武:
以立法推動積極心理養育
“我站在這里,心情既激動又沉重?!闭旧洗硗ǖ溃腥舜蟠?、廣州市天河區龍口西小學校長陳武一開口便說了這樣一句話。
陳武解釋:“激動”是因為去年11月,《廣州市中小學生心理健康促進條例》正式實施,標志著全國首部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法規的誕生?!斑@不僅是立法的進步,更是對每一個孩子的尊重和關懷?!?/span>
同時,陳武也坦言:“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我們不可忽視的挑戰。作為一名教育一線的工作者,我深感問題之嚴峻、責任之重大。”
陳武所在的龍口西小學積極探索創新舉措,讓《條例》落到實處。該校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德智體美勞五育相融合,讓每位老師都參與進來,共同培育孩子的“大心臟”“好心態”。
“《條例》像一把鑰匙,開啟積極心理養育的大門?!彼硎荆稐l例》從立法層面告訴了大家,心理問題不是羞恥,這是每個人都可能會遇到的、十分普遍的挑戰,要敢于發現、敢于面對,以科學的方法和積極的態度去應對和解決。
陳武
市人大代表應華江:
廣州辦事有速度、服務有溫度、改革有深度
“廣州始終走在優化營商環境的前沿,‘辦事有速度、服務有溫度、改革有深度’,打造了一系列全國首創的改革經驗。《廣州市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條例》正式實施,更是為民營企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笔腥舜蟠?、北明軟件有限公司總裁應華江分享了自己對廣州營商環境的真實感受。
應華江表示,廣州一直圍繞營造產業友好型、企業友好型、企業家友好型營商環境積極作為,堅決維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完善各類經營主體公平競爭的政策體系,強化要素保障,“正是這些扎實有效的舉措,讓企業得以在廣州這片沃土上安心經營、專心發展,也讓身為人大代表的我,對廣州充滿信心,并始終致力于推進民營企業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
今年兩會,應華江提出支持和鼓勵民營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等3點建議,他期待出臺更多扶持政策,助力民營企業健康、高質量發展。
應華江
市人大代表雷映霞:
大力培育“文化+產業+旅游”發展新業態
增城正果鎮畬族村是廣州市唯一的少數民族聚居地,市人大代表,增城區正果鎮畬族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雷映霞,分享該村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上的實踐經驗。
近年來,畬族村大力推動特色產業發展,以特色產業賦能鄉村振興。因地制宜打造了本土特色高端荔枝——玉荷包荔枝示范基地,畬族枇杷入選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名單,還打造了水果、藥材、菌菇、蜂蜜四業并舉的立體種植模式?!拌凌死笾μ鹆?,產業‘旺’了,村民生活更甜了!”她笑著說。
雷映霞也非常關注畬族村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她希望讓畬族600多年文化的傳承“活”起來。“在市、區人大常委會的推動下,畬族拜祖公圖、畬族服飾、畬族彩帶編織技藝、畬族烏飯制作技藝4個項目入選了省級、區級非遺項目。”
雷映霞透露,未來,畬族村將繼續大力培育“文化+產業+旅游”的發展新業態,努力走出一條民族村寨特色發展之路,把“百千萬工程”施工圖變成幸福生活的實景圖。
雷映霞
市人大代表林勁:
傳承優秀廣府文化靠三個“粵”字
廣州全力推進文化強市建設,加快推動城市文化綜合實力出新出彩,廣州可以通過哪些措施更好傳承弘揚優秀廣府文化?市人大代表、番禺區融媒體中心副主任林勁,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聽粵韻、品粵味、傳粵俗。
“聽粵韻”即粵劇、粵曲。林勁認為應推動更多廣東音樂、粵曲以創新方式走進校園和社區,不僅培養愛好者、表演者,更要鼓勵民間創作,挖掘更多優秀作品?!爸泟⊙輪T吳非凡的做法值得借鑒和提倡,她將粵劇走圓臺基本功創編成粵劇舞步,讓年輕人和孩子們喜歡學、學得會?!?/span>
“品粵味”即粵菜。林勁建議繼續改革和提升美食節形式,使其成為新菜式、新名廚、新創意、新模式的發布會,大力鼓勵跨界、跨節傳播。
“傳粵俗”即對體現廣府精神且有積極意義的廣府習俗,要大力鼓勵創新性傳承發揚。林勁舉例說,龍舟文化活動在廣州乃至整個廣府地區群眾基礎深厚,建議可以把起龍、醒龍、游龍、趁景、賽龍、藏龍整個過程進行有機整合,打造成龍舟文化嘉年華。
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