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以下簡稱《南沙方案》)在推進粵港澳教育合作方面提到,要深入開展姊妹學校交流合作活動。廣州市政協委員胡國勝圍繞深化穗港澳姊妹學校交流合作,推動大灣區青少年融合發展提出建議。
胡國勝表示,廣州與香港、澳門同屬嶺南文化,穗港澳三地同根同源,人緣相親、民俗相近,并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文化場館等資源,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近些年來,國家和省市多項政策支持為南沙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也為穗港澳姊妹學校交流打下堅實基礎。
胡國勝
胡國勝關注到穗港澳姊妹學校締結目前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此外,已經結對的姊妹學校在活動中也出現了交流形式單一、交流質量不高、“請進來多”與“走出去少”等情況,甚至一些姊妹學校簽約后從未開展過交流。
如何深化穗港澳姊妹學校交流合作?胡國勝建議政府牽頭主導,落實經費保障,并發揮民間社團等作用,共同推進與港澳姊妹學校交流與合作。他提出,廣州市教育主管部門應該以落實《南沙方案》為契機,研制出臺《加強穗港澳姊妹學校交流合作實施方案》,明確穗港澳姊妹學校交流保障措施,為姊妹學校結對提供政策指引。此外,要設立設置“穗港澳姊妹學校交流合作”專項資金,在南沙設立半官方機構的“穗港澳姊妹學校交流中心”,并發揮廣州市港澳委員、港澳企業、民間社團以及商會、協會等作用,促進與港澳姊妹學校交流多元化發展。
胡國勝還建議,以體育、文化、科技等為載體,豐富交流形式,深化粵港澳姊妹學校交流內涵。譬如以體育為媒介,組織穗港澳三地姊妹學校開展常態化的體育交流特色活動,由廣州、香港、澳門輪流舉辦,共同打造體育品牌賽事等;以歷史文化為載體,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文化項目,幫助港澳姊妹學校學生深入了解傳統文化,共同講好大灣區故事;依托廣州科創優勢,集中打造科普頂流IP,讓穗港澳姊妹學校學生感受國家科技力量的強大,并協調在職科技工作者向穗港澳姊妹學校學生進行專項科普教育宣傳等。
穗港澳姊妹學校深化合作離不開師生交流。胡國勝建議立足教育教學發展新要求,加強三地師生交流。鼓勵已結對的姊妹學校每學年組織不少于兩次的線上或線下交流互訪活動,在重大節慶和紀念日中開展互訪互賀活動;有寄宿條件的學校可開展“交換生”的活動,以三個月或一學期體驗時間,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和交往,增強三地學生友情;依托廣州優秀的教科研培訓,引領穗港澳姊妹學校共同開展“大單元主題課”“同課異構”等教育研討活動;在南沙建立“穗港澳姊妹學校教師培訓基地”,邀請包括穗港澳三地高校和專家擔任培訓講師,支持穗港澳姊妹學校教師來南沙培訓;把港澳教師納入廣州多年打造的“名校長工作室”“名師工作室”和“名班主任工作室”以內,以三地工作室建設推動港澳教師來內地講學,同時派遣廣州教師赴港澳授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