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廣州建設“一帶一路”樞紐城市
廣州積極推動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 聽全文
  • 2023-08-23 09:34:52
  • 來源: 廣州日報
  • 分享到
  • -

匯聚非遺工作室 打造“非遺百工坊”

  近年來,廣州全面加強非遺系統性保護,積極推動廣州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數據顯示,廣州市已認定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216項(含擴展項目),其中人類非遺代表作2項、國家級項目21項、省級項目95項,國家級、省級、市級項目總量均居全省首位。

  8月22日,“高質量發展媒體調研行”走進南海神廟、廣州海事博物館、荔灣非物質文化遺產集聚區 ,以一線的視角聚焦非遺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活化與利用,感受海絲文化的獨特魅力,繼續探討如何讓文化“軟實力”賦能城市高質量發展。

  繼續推動“波羅誕”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

  廣州是一座因海而興、向海圖強的海洋城市。本期調研行的首站,就來到見證了中國古代海上交通貿易輝煌歷史的南海神廟。

  南海神廟又稱波羅廟,古廟始建于隋開皇十四年(594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是古代帝王祭海的場所,也是我國四大海神廟中唯一留存下來的規模最大、最完整的海神廟。

  據介紹,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從西漢時期就已經開始形成,尤其是到了唐代,廣州港成為東方第一大港。南海神廟就位于“扶胥之口,黃木之灣”,出海航船或來自遠方的航船都經過廟前的古碼頭,商船經過這里都會上岸祭祀南海神,祈求庇佑。南海神廟從此成為海上絲綢之路使節商旅朝拜的圣地,見證了中國古代海上交通貿易的輝煌歷史。

  對于廣州市民來說,“游波羅”更是首屈一指的文化盛事。南海神誕亦稱波羅誕,是廣州乃至珠三角地區最古老、最盛大、最具影響力的千年廟會。2011年,“波羅誕”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今年3月,為期三天的第16屆廣州民俗文化節暨黃埔“波羅誕”千年廟會落下帷幕。接待游客近22萬人次。

  “我們將不斷擦亮南海神廟、黃埔軍校等歷史文化遺產品牌,推動‘波羅誕’‘香雪節’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運用好考古新成果溯源嶺南文明,全面打響紅色文化、海絲文化、嶺南文化、創新文化品牌,以文化軟實力帶動產業硬實力。”黃埔區文化廣電旅游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劉銳霞說道。

  向青少年展示海絲文化魅力

  在南海神廟里的南海神廣利王廟碑上的碑文里,“海事”一詞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注意。據有關專家學者考證,目前漢語“海事”一詞(航海技術、客運、貨運等事),最早就出自此碑。而在距離南海神廟不遠的地方,廣州海事博物館便坐落于此。

  正值暑假,博物館里游人如織,更有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前來參觀。在“七海揚帆——唐宋時期的廣州與海上絲綢之路”“西出陽關——新疆文物精品展”展覽里,孩子們的注意力被一件件珍貴的文物所吸引。

在廣州海事博物館,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前來觀展。

  正在舉行的“西出陽關——新疆文物精品展”由廣州海事博物館攜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共同舉辦。該展覽匯聚了自先秦至宋元時期新疆各地區的136件(組)精美文物,呈現西域文化與中原文明交融下千年不輟的繁盛與壯闊。

  廣州海事博物館黨支部書記王芳表示,新疆是古代陸地絲綢之路的要沖,廣州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始發港,二者均承載著絲路文化遺產的重要價值。據悉,本次展覽劃分為“絲路雛形”“絲路華章”“絲路梵音”三個章節,涵蓋先秦至宋元時期新疆精美的絲綢毛紡織品、珍貴的多民族語言文字的簡牘文書、美輪美奐的雕塑壁畫、奢華的金銀珠寶、彩陶、青銅等國家寶藏。而針對這次展覽,海事博物館還舉行了游學活動,帶領廣州的學生前往新疆實地感受。

  王芳告訴記者,今年暑假,海事博物館通過研學團、講座、體驗活動等主題各異的活動吸引了大量青少年。截至目前大概已有上萬人受益。

  荔灣非物質文化遺產集聚區匯聚20家工作室、工坊

  非遺+文旅如何創新?記者在荔灣非物質文化遺產集聚區(下稱“荔灣非遺集聚區”)找到了答案。

  作為嶺南文化發源地之一的廣州荔灣,有著豐富的非遺資源。在廣州市文廣旅局的指導下,基于廣州首個非遺街區、永慶坊非遺街區的經驗,荔灣區政府、廣州珠江鋼琴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啟動打造荔灣非遺集聚區。該項目首期建設面積12000平方米,以保護傳承、活態展示、生態延續為目標,引入荔灣區優質非遺傳承人工作室20家,包括“三雕一彩一繡一窯”、采芝林中藥文化、西關正骨等荔灣特色非遺項目在內。原本散落在各處的20家非遺工作室、工坊聚在了一個園區,形成集生產、展示、體驗、培訓、研發、交流等于一體的非遺綜合性集聚發展平臺。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廣彩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譚廣輝的廣輝彩瓷工作室有著500多平方米,劃分制瓷區、展示廳、講座室、體驗室等多個功能區。譚廣輝高興地告訴記者,在這里,不僅有了一個更加規整的空間,有利于廣彩對外的宣傳和交流。同時,這里還是一個綜合性的工作區,“工人們在這里進行彩瓷的制作,環境也很好。”在譚廣輝看來,原本散落在不同地方的工作室聚集在一起,讓傳承人們有了一個更加方便交流與學習的平臺,也有了一個更好的環境去創作。

  荔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負責人謝德明表示,接下來,荔灣非遺集聚區將繼續立足廣州,面向灣區,打造廣州的“非遺百工坊”,為探索非遺保護發展的新樣式貢獻“荔灣方案”。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