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諾獎得主等全球頂尖科學家會聚南沙
5月16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2023年大灣區科學論壇新聞發布會,會上介紹,經國務院批準,2023年大灣區科學論壇將于5月20日至23日在廣州南沙舉辦。
論壇邀請百余名全球頂尖科學家與會,其中包括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丁肇中,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邁克爾·萊維特和對獲得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的IPCC報告作出貢獻者丹尼爾·科曼。
向全世界展現灣區科創成果
據悉,大灣區科學論壇是由“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發起,以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為指導單位,廣東省人民政府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最高級別的科學盛會。
據介紹,本屆論壇以“智匯灣區、灣和世界”為主題,將向全世界展現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最新進展和廣東科技創新的最新成果,為全球頂尖科學家、青年科學家、各類專家、企業家等各界人士進一步打造一個交流合作的高端平臺。
論壇采用“線上視頻+線下參會”形式,設置1場高規格的全體大會、15場分論壇。
其中,5月21日召開的全體大會包括開幕式和主論壇,擬邀請國家領導人、國家部委和機構負責人、國際組織負責人等參加并致辭,并邀請了中外頂尖科學家嘉賓進行主題演講。
邀請到5名國際獎項獲得者
據悉,截至5月15日,本屆論壇邀請到諾獎及同級別國際獎項獲得者5人(3人線下,2人線上)、海內外院士近百人,國際組織、協會代表近30人,國內外學術機構代表200余人。
其中,主論壇邀請到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丁肇中,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邁克爾·萊維特,對獲得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的IPCC報告做出貢獻者、加州伯克利大學分校教授丹尼爾·科曼,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獲得者葉玉如院士,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獲得者高文院士,國家自然科學獎獲得者滕錦光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化學獎獲得者張鎖江院士等多位嘉賓線下參會并發表主旨報告。
共促全球科技創新與科技合作
論壇同時設置了海洋科學、納米科學、高能物理、先進制造、人工智能等15個分論壇,將借助論壇這一契機,推動展示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生動成果,促進科技交流合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灣區力量。
今年正值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本屆論壇設置“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分論壇,全方位、多視角探索新形勢下“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并將發布重大研究成果《“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報告——科技創新與科技合作》。
論壇期間還將舉辦國際組織與全球合作分論壇,邀請國際組織代表聚焦環境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公共衛生與生命健康、科技創新發展等共性問題展開探討。
為灣區科技創新培育新生力量
論壇還將邀請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等高校、南沙區廣州外國語學校學生志愿者等深度體驗,搭建起科學家、科研院所與粵港澳大灣區內學校、學生之間溝通的橋梁,進一步深化粵港澳科技交流合作,為灣區科技創新培育新生力量。
本屆論壇還設置粵港澳科技創新發展分論壇等分論壇,探討從科學研究、產業聚集、政策創新、大國工匠培養等角度,助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成為有國際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