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是中阿友好參與者也是受益者
明年,中國和阿聯酋將迎來建交40周年。中國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關系源遠流長,樹立了不同民族友好交往的典范。位于“一帶一路”交匯點的阿聯酋,與中國更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
3月26日下午,第二屆亞洲青年領袖論壇的主賓國活動——中國-阿聯酋青年領袖對話會在南沙灣濱海會議中心舉行。對話會上,中國駐阿聯酋大使張益明發表視頻致辭,阿聯酋駐華大使阿里·扎希里等嘉賓進行了主旨發言。中阿嘉賓共論增強文化交流,深化經貿合作,促進中阿共同發展。
中阿友好“后繼有人”,阿聯酋掀起“漢語熱”
作為阿聯酋駐華大使,阿里·扎希里見證了中阿兩國之間伙伴關系的發展,以及友好關系給兩國人民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他認為,在中阿深厚的互惠關系中,青年所作出的貢獻值得贊賞。目前,阿聯酋建立了青年理事會,并制定了面向青年的相關計劃,在數字化、氣候變化、食品糧食安全等領域為青年提供培訓,讓他們更好地服務國家,同時成為更負責任的全球公民。
阿里·扎希里鼓勵雙方青年領袖之間進行廣泛交流合作,增強中阿兩國的友誼紐帶,以促進整個亞洲的持久繁榮。
中國駐阿聯酋大使張益明在視頻致辭中也講述了他眼中的中阿友誼。他介紹,阿聯酋中文教育“百校項目”迄今已經覆蓋了158所當地公立學校,接納了54000名學生學習中文,持續在阿聯酋青年學生中掀起“漢語熱”“中國熱”。
“我每到一所學校參觀訪問,很多青年學生都會用流利的漢語和我熱情打招呼,分享他們對中國的美好印象。不少同學還提出畢業后計劃赴中國留學深造,我在欣喜之余也為中阿友好后繼有人頗感欣慰和自豪。”張益明說。
“阿聯酋總統穆罕默德曾生動地說道,‘青年才是真正的財富,而不是那300萬桶石油’。”張益明表示,中阿關系具備天時、地利與人和三大利好,為兩國青年才俊施展才華提供廣闊天地。兩國青年是中阿友好的參與者,也是受益者。相信中阿青年領袖將勇挑重擔、腳踏實地,攜手打造中阿命運共同體,為兩國和亞洲青年帶頭作出表率。
廣州與迪拜、阿布扎比等樹立合作發展城市典范
中阿友誼,在城市互動層面也有生動注解。其中,廣州市與阿聯酋多個城市就有著深厚的淵源。
會上,廣州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主任、廣州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詹德村介紹,廣州與迪拜和阿布扎比先后締結國際友好城市和國際友好合作交流城市關系,在經貿、教育、文化、科技等領域開展務實合作,交流富有成效、人民友誼日益增進,成為中阿友好城市合作發展、互利共贏的典范。
近年來,廣州城市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和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保護建設案例先后獲得“迪拜聯合國改善人居環境最佳范例獎”和第12屆迪拜國際可持續發展最佳范例獎全球十佳項目之一。2012年,廣州聯合世界城地組織、世界大都市協會共同創設廣州國際城市創新獎(簡稱“廣州獎”)。
“廣州獎與迪拜獎一道,成為促進全球城市治理創新交流互鑒的優質國際公共產品。”詹德村表示,廣州愿意與阿方一道,在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大力開展合作,同時務實推進廣州與迪拜和阿布扎比在友城框架下開展旅游、教育、衛生、文化等領域交流合作,不斷豐富兩地民間友好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