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題:吳孟達先生作品研討暨追思會(2021年總第20場)
時間:2021年3月1日17:00
地點:廣州大劇院
廣州廣播電視臺杜主持人雨軒: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文藝界的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
2021年2月27日下午,香港知名喜劇演員吳孟達因肝癌去世,消息一經確認,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得到消息之后,我想每個人的心情都是一樣的,是悲傷的,是哀痛的,也是不舍的。達叔在他生前最后一條微博中轉發了央視新聞的微博,有五個大字的評論:“我是中國人”,我相信這五個字真的引起了我們所有人的共鳴和感慨,我們說達叔是一個愛國愛港的香港電影人。
同在灣區,粵港澳三地唇齒相依、同聲同氣。今天,我們在這里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共同來追憶達叔為我們所留下的經典形象。
從22歲出道,從藝50年,達叔塑造了很多經典角色,也帶給觀眾很多的歡樂和思考,可以說是陪伴了幾代人的青春和歡樂。
下面的時間,讓我們一起通過一條視頻來回顧達叔給我們留下的這些經典的形象。
(視頻)
“當演員,能做就拼命做。”達叔把這句話視作他的事業信條。達叔幾乎一輩子演的都是配角,但是他對每一個角色都是特別認真、特別投入。所以和達叔所合作過的所有影視界同行、采訪過他的媒體同行們,都對他交口稱贊。
接下來,我們也一起來看一下社會各界對于達叔的悼念視頻。
楊燁:
各位電影界同仁,各位影迷們,朋友們:
今天,大家相聚于此,舉行吳孟達先生的追思會,以各自的方式表達對吳孟達先生的思念和敬佩之情,在此,我謹代表中國電影家協會對吳孟達先生的逝世表示沉痛的哀悼,對他的家人和親屬表示誠摯的問候,對今天在線上線下參加追思會的各位同仁、影迷表示衷心的感謝。
吳孟達先生的逝世是香港電影界的損失,更是中國電影界的損失,他的愛國之心、友善之心、敬業之心值得所有電影從業者感悟、學習。在這里,我也希望大家秉承吳孟達先生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在各自的崗位上繼續精誠協作、敬業奉獻,用實際行動持續推動港澳電視界與內地電影界的交流合作,支持、推動中國電影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生產出更多優質的電影作品,共同講好中國故事,共同創造屬于中國電影的光明未來。謝謝大家!
苑瓊丹:
達哥是我很尊敬的一位前輩,他在電影里面的表演有多好,大家有目共睹。私底下他的為人如何,我給大家講個故事大家就明白。有一次我們一起拍戲,導演看到我們說“兩位喜劇演員,不如這樣吧,一場正戲通過喜劇的方法去演繹”,當時我就覺得不是吧,導演,這場是正戲、是感情戲,你叫我們用戲劇的方式去演,讓我們蹲在地上講對白?接著我已經想質疑導演了,達哥就說“苑仔,先別說話,蹲下,演一次給導演看”,于是我就蹲下演一次。演完之后,達哥就問導演說“這時候有沒有人走過?”導演就說“沒有”,達哥說“這樣子沒有反差感,對這個表演沒有幫助的”,導演聽完之后說“好,那你們繼續用你們的方法演”,隨后突然間導演就說“我想到了,不如你們用‘之字步’邊走邊演吧。”我聽到之后就有點生氣了,不是吧,用“之字步”走,有沒有搞錯?達哥又跟我說,“苑仔,別說話,照做,演給導演看,多演一次,走‘之字步’吧”。做完之后,達哥就和導演說“你覺不覺得我們沒有感情交流呢?”導演說“那好吧,你喜歡怎么演就怎么演吧”,我們就接著演。這時候導演突然說“我想到了,不如這樣吧,你罵達哥‘你這個負心漢!’達哥就‘哇’這樣,很夸張地演”。達哥當時想了一下,他看到旁邊有一棵樹,他就轉過去問那棵樹,“喂,阿樹,你覺得我這樣演好嗎?”又跟導演說“導演,這棵樹說這樣演不好”。
其實大家也發現了,達哥在演繹上首先是這樣的,他就算覺得有問題,他也不會馬上講,他照演,也叫我配合導演去演。演完后,他才說“導演,我演給你看了,是不是有點問題呢?”他再將問題說出來。到最后,他真的沒辦法了,他只好用一個搞笑的方法,四兩撥千斤,將事情化解掉,那我們就用演正戲的方法來演這場感情戲。
所以達哥除了懂得尊重人之外,他還懂得去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這些是值得后輩好好學習的。
孫耀威:
大家好!我是孫耀威,知道達哥的離去,我想大家跟我一樣,應該都是非常難過、非常不舍的。我有幸能夠有機會在過去這兩年跟達哥一起拍戲,他給我的印象是一個非常有愛、對身邊的人非常關心的一個人,他的專業更不用說了。現在他在天堂沒有病痛了,希望他在那邊好好的,我相信他的作品、他的笑聲永遠都會陪伴著我們。
達哥,我們會永遠想念你的。
李力持:
李力持悼念達哥,永遠懷念吳孟達。結緣于蓋世豪俠,達哥一人飾兩角,驚嘆專業無甩拖。再拍他來自江湖,三叔金水爆收視。黃金拍檔現江湖,從此跳出電視框,勇闖銀幕放異彩。喜劇之王做劇務,實質是超級臥底,無厘頭的代表作。破壞之王筯肉人,表面兇狼實溫柔。食神超級大反派,徹頭徹尾黑人憎,演出驚喜無人敵。少林足球衰教練,其實是個大好人。不同角色皆精彩,百看不厭萬人愛。感恩多年曾共事,合作回憶難磨滅。實至名歸是影帝,喜劇之王是達哥。廣交朋友結善緣,臺前幕后好口碑,亦師亦友好家人。祝愿天堂無痛苦,長留歡笑在人間,永遠懷念達哥,永遠懷念吳孟達。李力持悼念。
呂振亞:
吳孟達先生去世后,許多人在網上緬懷,稱他為達哥的很多,稱他為達叔的也不少,所以吳先生的粉絲跨越年齡,更說明吳先生的影迷不分年齡。是的,我也是他的粉絲和影迷,這句話暴露了我的年齡。達哥的經典影視形象已經在我的腦海里存放了三四十年,今天我雖然遠在北京,但是我跟現場參加追思會的各位一樣,懷著敬重之情,不停地在腦海里重播著達哥那些好笑好玩的片段。
達哥出生在廈門,算是我們地道的閩南男人,我很自豪有這樣的老鄉。他雖然年少離鄉,但家鄉情、國家情很深很濃,這一點尤其讓我敬佩。我愿意借此機會,以一位媒體人的情懷致敬達哥。達哥,我們永遠懷念您。
楊時旸:
對于影迷而言,吳孟達是一代人的青春記憶。在他去世之后,很多人都會說“吳孟達是港片里的綠葉,是甘草”,但實際上從某個角度去看,是他成就了周星馳,如果把他從周星馳的電影中徹底剔除,那些電影的敘述語氣和整體氣質或許都會發生整體的改寫。當他還在世的時候,當他還活躍在熒幕上的時候,我們對于他所有出演的那些角色,更多地樂于去直觀地感受,而缺少理性的分析。當這一次他離開我們的時候,我們才開始重新思考,為什么吳孟達所塑造的那些角色能夠如此打動我們。首先,他出演的那些人物都不那么體面、不那么光鮮,有很多毛病、很多缺點。第二,那些人物看起來有些混不吝、有些瘋癲甚至有些猥瑣。但是你會發現,他總是在某個重要的時刻會突然閃現出一些深情、一些人性的光輝,但當你剛剛要感動的當口,他又開始變回無厘頭、搞笑的那個樣子。那些角色其實都在努力地掩藏真心,但是都保有真心,他們都是在生活中被忽略、被漠視、被壓抑的普通人的變形。所以從這個角度去看,吳孟達所演繹和塑造的那些角色像極了現實中的我們自己,像極了每一個在生活當中沉浮的普通人,是他替我們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疏解,這就是為什么每當我們想起他都會自然地生發出一種親切感的原因。
柯湘:
這幾天在忙,只要看到手機推送關于吳孟達的消息就會打開看一看。年輕時愛看香港電影的原因之一就是有周星馳、有達叔,特別喜歡《笑林小子2之新烏龍院》里的您,《流浪地球》里看到您是我最大的驚喜。當記者問您,“配角演得那么好,秘訣是什么?”時,你的回答是“每個角色我都是在當主角演”,正因為這種敬業精神,對每一個角色都竭盡全力,使您成為那個年代的黃金配角。人無論多普通,只要有自己的堅持,大是大非上不出錯,總能得到肯定。再見,達叔,謝謝您陪我度過的青春,希望您在天堂一切都好!
杜雨軒:
今天的現場,灣區電影人齊聚,共同悼念達叔。接下來,我們首先有請廣州市電影家協會副主席、毒舌電影創始人何君女士代表廣州電影媒體上臺致辭。
何君:
大家好!我是何君。2021年2月27日,達叔離開了我們,也就是上個星期,他突然被報道因肝癌轉移入院治療。我想對于每一個喜歡達叔、真的看著他的電影長大的人來說是難以接受的。明明在不久前,達叔還出現在電視節目上很要強地說“我不可以掉隊,我要繼續拍出更多好的作品”,而且就在春節期間,他還在宣傳與唐季禮導演合作的賀歲片。大家一直都覺得達叔的戲我們還沒有看夠,達叔好像會永遠陪伴著我們。作為一個評論電影的媒體,雖然我們總是在分析一部電影里的角色是不是有深度、演員演得夠不夠傳神,但是很奇怪,在達叔面前,好像平時的那些專業需要都消失了,他就像我們的一個熟人一樣,覺得他不是演員,他就是達叔。最開始認識達叔還是不怎么看得懂電影的時候,尤其我們現在做新媒體,代表的可能更多的是80、90后,唯一的印象就是“總出現在周星馳身邊的那個人”,他經常很慘,但又很好笑。到后來才明白過來,原來這就是港式的“無厘頭”,我們記住了“無厘頭”這個詞。才發現,原來這笑聲里并不簡單,有一點悲涼,也有一點對生活的無奈,還有永遠不低頭的熱血。
再后來,達叔的身影不再是只出現在港片里,我們越來越多看到他與內地影人的合作,他一出現,不用刻意逗我們笑,這張熟悉的面孔就能讓人心理熱乎起來。但是,漸漸地我們也發現,達叔也不再是那個“叔”了,尤其是在國產科幻片的標桿電影《流浪地球》里,他一出現,我們覺得達叔好像變成了爺爺。其實他半開玩笑地說過“我不相信中國能拍出好的科幻電影”,但是看完《流浪地球》的劇本,他接了這個角色,那時候他剛剛做完一場很大的手術,心臟還沒有恢復得很好,拍戲的時候他穿的戲服有70多斤重,經常一邊吸氧一邊去拍完他的戲份。在熒幕上看到達叔的那一刻,突然驚覺他的皺紋和白發也不是化妝化出來的了,他的那份遲暮和吃力也不完全是演出來的。
不想面對也要面對,那個時候我們發現,達叔真的老了。他一生演過的角色幾乎都是配角,我們在香港電影里習慣把這樣的演員稱為“黃金綠葉”或者是“甘草演員”,但是很多時候必須要有這片“綠葉”、這棵“甘草”,電影的精髓才完滿,才有了最長遠的余味。
港片今天依然留在我們的心底,無法被時間抹去的也正是那份味道:生活味、市井味、人情味,可能你從來不覺得這些是高高在上的藝術。就像達叔,他是一個什么樣的演員呢?雖然在電影里他一直是個配角,但在香港喜劇、在中國電影史上,我相信他是留在了不可替代的一頁的。
而在現實生活中,達叔是一個堅定的愛國者,他留下的最后一條微博只有五個字“我是中國人”,在忠于祖國這件事情上,達叔是永遠的主角,每一個愛國者都是主角。
最后,我謹代表廣州市電影家協會,也代表粵港澳大灣區電影人,對達叔表達最崇高的敬意。他是大灣區電影的代表性人物,希望我們大家能夠秉承達叔的精神,將他留給這片土地的愛和藝術財富傳承并發揚光大,為大灣區電影新的輝煌,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交往、交流、交心、交融做出自己的努力!
杜雨軒:
謝謝何君女士的發言。
電影讓人與人之間沒有距離,一個好的、優秀的演員也讓人與人之間沒有距離的,他通過人心的角度去震懾你、感悟你。我想到20多年前,我還是一個毛頭小子的時候,距離這兒1000多公里外,我也能感受到達叔在電影中給我們帶來的歡樂和溫暖,這就是一個演員的力量。
現在我們身處粵港澳大灣區,粵港澳三地唇齒相依、同聲同氣,我想應該有更多優秀的文藝工作者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民族認同感、文化認同感和人與人之間心靈的溝通。
接下來,有請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廣東省電影行業協會榮譽會長、廣州市電影家協會聯誼中心主任趙軍先生上臺致辭。
趙軍:
大家下午好!我們在這里一起追思尊敬的吳孟達先生,我跟他是從《少林足球》開始結緣的,我到會場的一路上都不斷地去追憶我們認識和認識的那天下午,所以我想在這里用廣州話來表達我對他的懷念,我很希望能夠和他永遠都留在那一天的那個時刻。
當時《少林足球》是有機會、有可能在大陸上映的,當時香港和大陸影人很熟悉的田雞先生請我去香港和他聊,那天下午我和田雞見面的時候吳孟達就在旁邊。從此,吳孟達在我心中有一個這樣的位置。我和田雞說話的時候,吳孟達是很低調、很尊重人地坐在旁邊的,他就是一個配角。從那時候開始,我就認識了吳孟達,從《少林足球》到后面的《流浪地球》,這個“球”與那個“球”之間,香港電影在大陸市場的爆發、香港電影人對大陸影視的努力以及為今天大灣區電影所鋪墊下的一切基礎,我覺得包括吳孟達在內的很多電影人都做出了很多很多的努力,而且后來我與他們有很多在廣州電影院舞臺上的合作關系,我介紹他們的電影與我們的觀眾見面,在我們每次上臺的時候C位幾乎永遠都不是吳孟達,我們會看到一個又一個的導演、主演站在中間,而吳孟達先生是很安靜地站在旁邊和大家問好的。
今天吳孟達用自己的電影表演和自己的生命走到了這個主角的位置上,在這個主角的位置上,他成就了一個電影人的傳奇。他與周星馳先生的合作,創造出來的不只是電影,比電影還要大,是一種文化、是一種人品、是一個事業。這種文化我曾經評論過,我認為它是人類逐心時代文明解構之后的一個很了不起的文化符號。我相信這些電影的文化財富會永遠留在中國電影乃至世界電影的長廊,是財富。
大灣區電影剛剛起步,廣東、香港、澳門、全世界的電影人是一家人,我們希望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看到香港電影、廣東電影、澳門電影、大灣區電影攜起手來走得更穩、走得更快。
最后,我想說一句:天堂無病痛,吳孟達先生,一路走好,您永遠是我們的護旗手,您永遠是了不起的中國人!
杜水軒:
謝謝趙老師。相信粵港澳大灣區電影界正是因為有達叔、趙老師這樣的非常投入、非常認真的電影人,灣區的電影未來一定會在世界電影史上有一席之地。
接下來,有請著名作家、編劇章以武老師代表廣東電影人向達叔致辭。
章以武:
香港著名電影演員、愛國者吳孟達先生病逝,去了天國,我們廣東電影人懷著十分悲痛的心情召開這樣一個追思會,深深地哀思他。吳孟達先生46年的藝術生涯,甘當配角、甘當綠葉,在熒幕上發光發亮,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他在《楚留香傳奇》《新扎師兄》《流浪地球》等電影中塑造的可圈可點的藝術形象長久地、鮮明地、生動地留在我們的心里。
吳孟達先生生前最后一條微博“我是中國人”,短短五個字,讓我們讀懂了他對國家深深的愛,他的高尚人格代表了香港同胞的主流價值觀。廣大觀眾不僅愛他精良的演技,更愛他具有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
正如網友所說,“藝術無國界,藝術家有祖國”。吳孟達先生當了一輩子的配角,但論其愛國,他一直是主角。
吳孟達先生,我們深深地懷念您,您感動了大家!
杜雨軒:
謝謝章教授的致辭。
達叔有很多好朋友,在生前,達叔有很多工作伙伴,今天,達叔曾經的工作伙伴八兩金先生來到我們的現場,他和達叔共同合作《行運一條龍》《喜劇之王》等優秀的喜劇作品,角色形象深入人心。現在,我們有請八兩金先生上臺致辭。
八兩金:
今天大家都帶著很沉重的心情來參加達哥的追思會。達哥,我是八兩金。
說到達哥,我是80年代末開始進電影圈,90年代初我有機會與達哥一起參演電影時,當時我不知道他是哪里人。我還沒進電影圈之前已經看到他拍的所有電影,古裝、現代裝、好人、壞人,都演得非常出色,所以一有他的電視劇我就會在家里看。當我有機會第一次和他碰到一起的時候,我覺得很驚訝。在吃飯之余,他教了我很多事,說了很多。最后我才知道,原來他和我是同樣在廈門出生,同樣在廈門長大,然后去香港的。
現在我想用國語向大家講講跟他合作的過程。在拍戲的過程中,我在他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一個人能拍幽默搞笑片,是“沒有我的存在”,為了大家,自己甘當小丑,才能拍更好的電影,讓人家笑,這是為人帶來快樂的。所以在吃飯的時候,他跟我說到“廈門人果然讓我大吃一驚,因為同鄉有這樣的演得出戲的電影人”,所以我必須向他好好學習。他說到他在廈門哪一個地方長大、喜歡去哪一個島玩,我說“我也是,廈門有個鼓浪嶼島,我們小孩每天都跑到那里去玩。”九幾年的時候,我們同樣在廈門買了一層樓,買樓上樓下,本來想的就是有一天老了、退休了,我們可以回來泡茶,退休回故里,今天達哥你為什么要那么快走?
很多年前,他告訴我,“我們是中國的根,在中國長大的。”所以讓我有很大的感慨,我也教導兒子一定要有愛國之心,我們是中國的根。
所以今天看到他走,我們很心疼。不只是我們,是全中國、全世界喜歡看他電影的影迷們都很心疼。但是今天我想告訴你,你已經完成了使命,為大家帶來了開心和快樂。
最后,我要用閩南話說:達哥,雖然你先走了,但是希望你一路好走,到天上活得快樂、活得自在!
杜雨軒:
感謝八兩金先生。從您剛才的分享當中,我們也再次能夠感受到,其實在達叔的歡笑背后、喜劇背后的一種家國情懷。達叔演了一輩子的喜劇,所以我想他可能在天國也希望我們能夠帶著笑容送他一程,能夠用他的樂觀的精神去照亮灣區影人前行的道路。
接下來,我們繼續有請達叔生前的工作伙伴黃一山先生,讓我們一起聽聽他與達叔的故事。
黃一山:
首先謝謝大會給我這個機會追思達叔的生平,我應該叫他達哥,我1991年就跟他一起拍戲了,拍了《逃學威龍》。這30年期間,我與他合作了差不多10部電影,每一部電影我都在達哥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曾經我看過一個演員,他說著說著突然之間就能表演出喝醉酒之后吐的感覺。如果是普通人,肯定就是分鏡頭來拍,我就說“達哥,那個演員為什么那么厲害?他可以說著說著就突然之間吐東西出來?”達哥說“小龜,其實不困難”,我說“怎么不困難,一邊說臺詞,一邊突然之間就吐”,他說“你只需要在這之前把一些牛奶喝到肚子里,然后就說臺詞,說到你要吐的時候,你就用橫膈膜一頂,這個奶就可以出來了。”聽到這,我也嘗試了一下,還是做不了,所以證明達哥的演技真的很厲害。我也問達哥,“達哥,其實你最喜歡拍什么戲?”他說其實他不喜歡拍喜劇,他也不喜歡拍重復的角色,“那達哥你喜歡拍什么?”他喜歡拍悲劇。所以如果一個導演拿一個悲劇劇本給他,如果他覺得好,他可以不收片酬都愿意去拍。我說“為什么?”他說因為大家對他的印象就是拍喜劇的人,其實他的演技是非常好的。剛才大家都看過,達哥雖然說受限于一些造型,但是他的表情都是很到位的,尤其是《流浪地球》爺爺的角色,完全不搞笑。其實還有一部電視劇《十月圍城》,他是演當官的,一點都不搞笑,但是他演得很好,但是很遺憾,真的沒人找他演過悲劇,可能這也是達哥一點小小的遺憾吧。
達哥給我的印象就是一個硬漢子。大家都知道,2014年達哥因為病毒感染心臟,引致心臟衰竭,他那幾年沒出來拍戲。2018年,有一部戲找我做監制,我就親自打電話給達哥,因為之前已經找過他幾次了,這次達哥說“好的,小龜,既然你邀請我那么多次,我就過來吧”,我們就在深圳的一個酒店里恭迎他,那個酒店的餐廳在二樓,知道達哥快來的時候,我們馬上跑到包廂門口對著樓梯看看達哥到了沒有。結果達哥到了,攙扶他的是他的小兒子,就是馬來西亞的小兒子,他很疼愛他的小兒子。2018年其實達哥的身體還是不怎么好的,左邊小兒子攙扶著他,右邊扶著樓梯,就這樣(很累的樣子)。但是當他走到樓梯的差不多盡頭的時候,一看見我們整個劇組的人都在恭迎他的時候,他馬上甩開他兒子的手,又是這樣(大搖大擺)地走進來,中氣十足。他說“小龜,你們為什么不在包廂里等我?走出來干嘛?進去進去”,完全沒有一點病態。達哥說“拍戲是辛苦的,但是你賺了人家的錢,你就必須要付出”。到拍戲的時候,我們在橫店,那時候是夏天,差不多40度的高溫,達叔演皇帝,所以要穿很多衣服,要戴頭套,要粘胡子。一到休息,他就把外套弄下來,也不怎么跟我說話,他就是這樣(很累的樣子)。等他休息幾分鐘之后,畢竟我們拍戲都要趕時間,我就問“達哥,OK了嗎?”他就馬上“OK,當然OK了”,又沖出去拍鏡頭。
所以達哥給大家的表面印象就是一個硬邦邦的漢子,不會讓大家看到他軟弱的一面。
我問了我身邊的朋友,知道達哥去年的時候身體已經出現了問題,他的肝癌在去年年底就發現了,他馬上跑到澳門去看醫生,但是澳門的醫療條件還沒有香港那么好,所以他1月份已經跑到香港去看病。但是大家想一想,今年1月他在香港看病,而我們知道達哥入院的時間是2月20日,也就是年初幾,達哥就是忍得不能再忍的時候才透露他的病情讓大家知道,因為他知道他真的要看看身邊的朋友了,所以那時大家才知道,就是為了讓大家過一個開開心心的春節。所以達哥的心是很好的,就算他離開我們的那一天,也是元宵之后的一天,正月十六,他也希望大家可以開開心心過完這個元宵,而后才接收他離開的消息。
達哥一生都為大家著想,也希望帶給大家歡樂。所以我希望,對于達哥的離開,大家不要懷著悲痛的心情,我們要看看他的喜劇,看看這個給我們帶來很多歡樂的超級巨星。
最后表達一下我對達哥的敬意。2019年,華為被外國打壓的時候,我也發了一條微博,表達我們作為中國人都要支持華為。結果微博一發出來,馬上有很多人罵我,當然那些人都不是愛國的,當時真的是把我罵得狗血淋頭。后來我知道原來很多香港人都不是愛國者,唯獨是達哥,他不經常發微博,一發微博就像這樣,五個字,“我是中國人”,一錘定音。在大是大非之前,我們不能退縮,因為我們永遠都是中國人,都是愛國者。謝謝
杜雨軒:
謝謝黃老師的發言。
文藝是需要懷念的。27日我得到消息之后,我發了一條朋友圈,我們80、90后的童年沒有太多的網絡,但是陪伴我的有電視。我突然就想到,20多年前我們一家老小在飯桌上守著電視、端著飯碗、看著達叔的電影哈哈大笑的場景。
文藝其實也是需要傳承的。今天我們看到無論是電視機前還是網絡上活躍著各大年輕的電影人、媒體人,達叔的歡樂在我們的文藝工作者的身上流淌的血液一直在進行下去,這是我們非常欣慰看到的現象。
今天,我們的現場也請到了年輕一代的各位電影人和媒體人一起來發表追思,下面我們首先有請何冠霖先生上臺發言。
何冠霖:
大家好!我是成長于大灣區的何冠霖,現在是一名美國波士頓大學傳媒學院大一學生,主修電影專業。
在我很小的時候,也是香港電影鼎盛的時代,受父母的影響,看港片就成了我們一家聚在一起最快樂的時光。也是從這時候開始,我有幸觀看了吳孟達叔叔的電影,也確確實實地成為了一名小影迷,每次看都能看得我哈哈大笑。就這樣,吳孟達叔叔的電影變成了我的成長記憶,伴隨著我的成長。
在我高中的時候,我開始了我的留學生涯,每當我想家、想念祖國的時候,回顧達叔的電影成為了我緩和情緒的絕佳方法,其中《逃學威龍》系列電影便是我的最愛。
吳孟達叔叔是優秀的中國電影人,是粵港澳大灣區電影人的代表。達叔在他的演藝生涯里絕大部分時間承擔的是配角的身份,雖然不是主角,達叔依然兢兢業業地在每一部電影里發光發亮,為我們呈現了一次又一次的經典熒屏形象,也因此成為了包括我在內的絕大部分影迷心中的最佳黃金配角。作為學習影視的后輩,我要學習他的專業精神和敬業精神。
達叔也是令人尊敬的愛國者,也是值得每一位年輕人學習的榜樣。達叔,謝謝你的陪伴,我會想你的!
杜雨軒:
感謝冠霖,也讓我們看到了灣區年輕一代的力量。
接下來,有請自媒體創作者Evey來到臺上,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她的聲音。
Evey:
大家好!我是一名博主,也是一名自媒體人,我之前在舊金山留學,學的是傳媒專業,也一直和我的朋友們涉足一些電影專業的選修課。
作為一名90后,我可以說是看著達叔的電影長大的。小的時候,我只看得懂作品里的搞笑、幽默,讓我心情比較快樂、放松,所以我就一直看他的各種《逃學威龍》系列,我也想有一天我可能也可以像那樣輕松愉快地上學,不要這么有負擔、不要壓力這么大。但是長大以后特別是留學以后,我就慢慢地被他的作品所影響,我開始體會到他作品中那種小人物的勵志故事,“小人物也可以做大事”,看完以后我就覺得超級熱血。那時候我們在美國舊金山開始和另一名海外博主“角角”(毒角SHOW)一起做一些宣傳中國文化的短視頻,甚至幾條視頻還被中共團中央翻過牌子,也上過央視。這些短視頻的想法很多也是來源于達叔的戲,“角角”也和我分享他做搞笑視頻中的很多動作、行為舉止、語言方式也是通過不停地看達叔的戲進行摸索和學習的。
但是作為自媒體人,我覺得達叔讓我最敬佩的地方是,他屬于中國的心是從不動搖的,他68年以來一共發了257條微博,除了對作品的宣傳、分享生活的趣事,其他幾乎全是對中國的愛。那么,像我這樣的自媒體人又怎能不受鼓舞、影響和感動,又怎能不盡自己的力量去海外宣傳我們自己的文化、分享我們自己的故事呢?所以當時我們在舊金山,在灣區的中心城市,周圍有很多留學生和我們一樣,都受到了達叔的影響,也開始做自媒體,一起宣傳中國文化,也讓世界看到中國的優秀。
達叔生前不只是留下了這么多作品,他也留下了最后的一條微博,上面寫的是“我是中國人”。在我心里,他不僅僅是一個演員、一個大家所說的配角,他更是一位愛國藝術家。
最近我剛從國外回來,還沒有來得及回味他的戲,他就已經走了。作為自媒體人,我們真的都非常心痛。但心痛之余,更加堅定了我們要為宣傳中國文化出一份力的這種決心,只要做這件事的人越來越多,那么我也相信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
謝謝大家!
杜雨軒:
謝謝Evey,也謝謝冠霖,給我們帶來年輕一代的電影人和媒體人的心聲。
一位優秀的演員是非常值得人尊敬的,不僅僅是他的作品,而且在他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能感受到他對你的影響和啟迪,達叔如此,我們很多優秀的演員也是如此。
我們今天邀請到了廣州市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演員郭東文老師給我們朗誦一首詩。剛才在后臺,我看到郭老師還在兢兢業業地改著朗誦詞,醞釀著感情,用鋼筆寫下每一個字,這也是我們演員的精神。下面,有請郭老師帶來《安然地睡》。
郭東文:
是不是真的覺得好累,
所以你想歇一歇、睡一睡,
是不是你已經厭倦了喧鬧,
所以才想停下來,不想疲憊,
是不是你知道,你離開之后,
那經典的歡笑,會永恒地定格在人們的記憶中?
如果是這樣,那你盡管好好地睡吧。
不會有人再驚擾你的夢,
不會有煩惱再讓你憔悴,
不會有心痛讓你流淚,
不會有冷漠讓你傷痕累累,
你盡管安然地睡吧。
沒有陽光刺痛你的眼,
沒有微風輕撫你的眉,
沒有高山,沒有流水,
沒有蛙鳴,沒有花美,
你盡管安然地睡,
不必再想塵世的過往輪回,
不必埋怨紙錢緩緩的飛。
從此你長眠在地下,
成了永遠的古人,
睡吧,安然地,睡吧。
杜雨軒:
感謝郭東文老師為我們帶來的這一首深情的《安然地睡》,感謝今天現場所有嘉賓的真情流露,大家對達叔的緬懷之情溢于言表。現在,有請在場所有的嘉賓一同起身走上舞臺,讓我們在會場舉行一個燭光追思儀式,共同追憶達叔,致敬愛國者。
達叔在影視圈從業多年,塑造了無數經典角色,也帶給觀眾許多歡樂和思考,也陪伴了我們幾代人的青春。作為愛國愛港的香港電影人,他的敬業精神以及他對藝術的追求讓人動容。
相信大灣區的廣大文藝工作者也會以達叔這樣愛崗敬業的電影從業者為榜樣,創作出更多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精品,讓文藝創作更緊密地與人民群眾聯系在一起,充實粵港澳大灣區的文藝力量。
達叔,走好。今天,吳孟達作品研討暨追思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