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廣東省水利廳印發2021年度全省水土保持目標責任考核結果,廣州市2021年水土保持目標責任考核等級獲評優秀。自2018年廣東省開展該項考核以來,廣州市已連續4年保持優秀等級。
補齊短板、創新體制機制
廣州是如何做到連續4年保持優秀?創新體制機制,深入推進“放管服”,科學開展水土流失治理,嚴格水土保持執法是關鍵。
廣州市將水土保持目標責任考核內容納入市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工作考核,推動各區政府水土保持目標責任落實。此外,進一步簡政放權、重心下移。出臺《廣州市水土保持管理辦法》,將市級立項且未跨區的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審批下放到區,壓實水土保持屬地監管職責;明確水土保持相關職能部門具體工作要求和監管責任。
廣州市水務局將水土保持設施自主驗收報備納入建設項目聯合竣工驗收環節,聯合市住建局印發《廣州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水土保持設施自主驗收報備工作指引(試行)》,提高水土保持設施自主驗收率、實現水土保持設施驗收報備全流程網辦。為推進水土保持區域評估落到實處,編制《廣州市水土保持區域評估工作方案(2021-2022年)》,計劃于2022年底前完成27個特定區域水土保持區域評估。
優化審批流程,保障民生重點項目推進。面對疫情影響,廣州市及時精簡優化水土保持方案審批服務,分類采取免于審批、“承諾后先行開工+疫情防控常態化后補辦”等舉措,支持了健康驛站、疫苗生產、生豬養殖等一批重點工程和應急項目復工復產和開工建設。
提升審批效率,簡化驗收環節。對水土保持方案審批實施即來即辦,報告表審批只需要一名省級專家簽署意見即可。因此,2021年度完成方案審批的數量比2020年增加26.3%。簡化水土保持設施自主驗收,對報告表、已投產兩年以上以及占地面積不足一公頃且挖填方總量不足五萬立方米的分期驗收項目,可不編制水土保持設施驗收報告,只需一名省級專家參加自主驗收會并簽署意見,2021年度接受報備項目比2020年增加62.8%。
落實市場輕微違法經營行為免處罰舉措。對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生產建設項目經監督檢查單位現場檢查水土保持措施已落實完善,且未見明顯水土流失情況及隱患,及未按時繳納水土保持補償費的,責令限期改正后能夠在期限內及時改正的,不予行政處罰。
據2021年省水土流失動態監測成果,我市水土保持率為95.12%,與2020年相比,提高0.08%;全市水土流失面積為362.53平方公里與2020年相比,水土流失面積減少了6.62平方公里,減幅1.79%。完成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約16.09平方千米,超額完成省下達的15平方千米治理任務,完成率為107.3%。完成白云區白云湖、從化區鴨洞河、從化區龍潭河等3個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
較真碰硬、嚴格水土保持執法
制定《廣州市集中打擊水土保持違法行為聯合執法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成立聯合執法工作專班,建立水土保持日常監督和水政執法長效機制,對違法線索及時立案查處。2021年,共約談生產建設單位和技術服務單位33家,列入水土保持“重點關注名單”10家,水土保持立案29宗。
開展監督性監測,選取10個典型生產建設項目,并采用現場巡視監測、無人機遙測、定點監測等方式開展監督性監測工作,發現問題及時反饋生產建設單位,指導和督促生產建設單位做好水土保持各項工作,累計現場監測148次。
認真開展履職檢查。由市水務局分管領導擔任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履職檢查組組長,邀請省級專家,對全市12個區(含空港區)水土保持監管履職進行檢查,并將存在問題以“一區一單”形式反饋各區,壓實各區水土保持監管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