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5G基站建設持續加碼,計劃到2021年建成6.5萬座
日前,有國內媒體梳理了全國11個主要城市5G基站建設時間表。其中,北京預計到2019年底,全市將建設5G基站超過1萬個;上海計劃2019年建設5G基站1萬個,2020年累計建設2萬個;廣州將于2019年完成不低于2萬座5G基站建設目標,到2021年全市建成6.5萬座5G基站;深圳計劃2019年底累計建設5G基站1.5萬個;武漢計劃2021年建成5G基站2萬個以上……
橫向對比11個主要城市5G基站建設時間表,廣州有望在2021年成為全國建成5G基站最多的城市。從今年6月份提出全年建設1萬座,到7月份提出年底將建成1.46萬座,再到8月份提出全年完成不低于2萬座。廣州憑什么能在5G基站建設目標上不斷刷新,建設進度不斷加快?
建設目標不斷刷新已建成5G基站6945座
廣州有明確指定5G基站建設目標的文件,可以追溯至2018年5月15日公開的《廣州市信息基礎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征求意見稿),當中指定的工作目標是到2020年建設5G基站0.2萬座。
“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加快5G發展,5G上升為國家戰略,因此在省、市領導高度重視的情況下,廣州5G發展持續加快。”市工信局信息基礎設施推進處處長黃東旭介紹。
今年4月14日,粵港澳大灣區的第一通5G電話在黃埔區科學廣場展廳內撥出,市工信局副局長張宏偉表示,廣州將按照“重點部署,連片覆蓋”原則,年內建設5G基站1萬座,打造大灣區信息樞紐,力爭今年率先實現5G試商用。
6月5日,市工信局正式印發《2019年廣州市5G網絡建設工作方案》,再次明確2019年度建設1萬座5G宏基站,實現主城區和重點區域5G網絡連續覆蓋。
僅過了一個月,廣州5G基站建設再次提擋。在7月14日舉行的“2019·5G創新發展大會暨首屆中國信息通信行業企業家年會”上,市工信局黨組書記張曉波表示,廣州計劃2019年度5G基站達到1.46萬座,2020年度5G基站達2.41萬座,至2021年底建成5G基站6.5萬座。
而在8月15日全市召開的加快5G發展暨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會議上,廣州再次提出加快5G發展,今年確保完成不低于2萬座5G基站建設目標,實現交通樞紐、產業園區和市區政治文化商業核心等重點熱點區域的5G信號覆蓋。
目前,據最新消息,截至7月底,廣州已在珠江新城、生物島等重點熱點區域建成5G基站6945座,培育形成5G+智慧醫療、5G+超高清視頻等一批成熟應用,以廣州開發區為核心的5G產業發展生態圈已初具規模。
此外,廣州已設立全市信息基礎設施發展領導小組,編制了《廣州市加快5G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下稱《三年行動計劃》)。
經記者向廣州市工信局求證,“至2021年底建成5G基站6.5萬座”已納入《三年行動計劃》建設目標,該文件已經在廣州市政府15屆77次常務會議上審定通過,將修改完善后按程序報市委審議,擇日正式發布。
建成智慧燈桿114根 推動5G產業鏈強鏈補鏈
廣州5G基站建設,之所以能夠推進迅速,離不開“一桿多用”的智慧燈桿全面鋪開。
如今在天河南二路道路兩側,矗立有全市首批試點建設的35根智慧燈桿,集合了視頻監控、基站、道路指示牌等傳統功能,還新增了為新能源汽車充電、提供Wi-Fi連接等功能。
“路燈分布廣泛、均勻、密集的屬性,是城市布局5G基站的最佳載體。”南方電網廣州供電局計劃發展部負責人岑海鳳表示,智慧燈桿還能滿足5G基站的供電和通信需求。
根據《廣州2019年度智慧燈桿建設計劃表》顯示,廣州將新建(改造)智慧燈桿4157根,并首次提出開展在市區高燈桿開放用于宏基站建設的論證與研究,探索在高燈桿上掛載宏基站的可能性,以此來加大基站站址的儲備,豐富站址來源。目前,已完成了從化生態設計小鎮、天河南二路、廣鋼新城等試點建設,建成智慧燈桿114根。
張曉波表示,廣州將進一步完善智慧燈桿建設的規范及標準,分批開放桿塔資源,創新可持續發展運營機制,逐步形成智慧燈桿建設社會化參與的共贏格局。
除了將5G基站與市政基礎設施相結合,廣州也素有5G上下游產業基礎和先發優勢。
據統計,目前廣州全市約有60家5G產業上下游企業,聚集有包括京信通信、海格通信、風華芯電等一批5G產業核心企業。
以深耕無線通信及北斗導航領域的海格通信為例,該公司正聚焦“北斗+5G”技術融合,未來有望在機場調度、機器人巡檢、無人機等領域廣泛應用。未來,由北斗系統提供海量時空數據,通過5G實現實時傳輸,經云計算處理構建起完整的市政管網“神經系統”……這樣的應用場景,正在“北斗+5G”場景下變成可能。
同時,廣州也正開展靶向招標,引進國內5G龍頭企業,填補本土5G產業鏈空白。
今年初,杰賽科技、碩貝德兩家國內通信研發型企業先后發布公告,前者將在花都投建16.05億元打造產業園,以5G研發、產業化項目為建設重點,后者將在廣州開發區設立5G產業總部,投資總額約為10億元,主要從事5G硬件產品研發等業務。
“我們將重點培育一批細分領域的本土‘單打冠軍’,做優做強核心基礎產業,加強5G網絡設備、應用終端等關鍵工藝生產能力建設,推動5G產業鏈的強鏈補鏈。”張曉波說。
產業融合新生態千億級產業成5G重要賦能對象
高新技術產業化,特別需要扎實的制造業作為載體。5G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變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尖端技術,更是有賴產業大規模應用。
在信息基礎設施方面,廣州是三大通信樞紐和互聯網交換中心,固定寬帶普及率、寬帶接入能力、光纖入戶率、城區4G覆蓋率等指標居全國前列,為廣州制造業企業開展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轉型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為什么要發展5G?”在中國通信企業協會會長苗建華看來,5G打開了一扇通向工業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的大門,“它的超高速率、超大帶寬、超低時延,為下一步大范圍萬物互聯、數字經濟、智慧城市的建設,提供了基礎設施保障。”
“5G將來最重要的是用在產業上,最大的功能就是把生產制造現場產生的工業大數據實時進行數據處理。”工業富聯董事長李軍旗說。對于廣州而言,汽車制造、電子產品、電器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等千億級產業正成為“5G+產業”模式下重要的賦能對象。
當前,廣州正努力打造“全球顯示之都”,超高清視頻作為5G應用最廣泛的部分,也是“5G+產業”重要的應用場景。
其中,作為汽車制造業大市,廣州汽車制造龍頭企業廣汽集團正將5G與遠程技術服務相結合。前不久,廣汽本田聯合廣州聯通,首次在主機廠和特約店之間打通5G通信,特約店利用“5G+AR”技術實時傳輸維修畫面,主機廠技術專家通過高清視頻進行遠程診斷并指導維修,實現“遠程輔助”。
大到建設“無人工廠”小到操作一場遠程手術,5G正通過與各領域產業應用融合,打破時空限制實現行業創新。“5G和垂直行業的融合創新形成合力,有助于打造開放共贏的產業新生態。”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副司長劉郁林說。
無獨有偶,“提升5G產業鏈協同創新與集聚發展能力,促進5G與城市建設管理、社會治理及各行各業融合應用”,也成為廣州在全面推進5G發展上走在全國前列的關鍵舉措。
在全市加快5G發展暨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會議上,記者獲悉,即將發布的《三年行動計劃》提出打造5G“1+4+N”的發展格局。
據了解,廣州將打造四個5G平臺載體,包括建設“中國軟件名城”、推動科學城加快建設“基本數據與器件—終端—系統—運營”產業鏈及產業集聚區、建設量子通信產業園區,以及規劃香港科技大學南沙分校周邊物聯網、集成電路等若干個綜合性產業科技園。同時,加強5G在超高清4K/8K應用、智慧廣州、智能網聯汽車、AR/VR、智能制造等N個領域融合應用,推動新興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