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科大(廣州)二期力爭年內開工
廣州首條環線地鐵11號線即將年底開通,白云機場T3航站樓預計年底通水通電,全球首個飛行汽車基地小鵬匯天開工……11月22日,廣州市召開“拼經濟穩增長·項目建設加力給力”新聞發布會,會上記者獲悉,多個“大手筆項目”正持續提速。
重點項目是穩增長促經濟的重要支撐,也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抓手。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方面介紹,1~10月,全市1593個“攻城拔寨”項目完成投資4678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90.7%,超過時序進度7.4個百分點,近600個項目已全面完成,為實現全年重點項目工作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建設中的白云機場T3航站樓
發力投資建設
城市功能不斷強化 產業項目提質增速
據介紹,今年1~10月,廣州440個基礎設施項目加速推進,城市功能不斷強化。
一方面,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全面增強。白云機場三期擴建工程第四跑道成功試飛,T3航站樓預計年底通水通電;廣州港國際通用碼頭已完成陸域吹填,即將開展主體結構施工,廣州港20萬噸級航道工程獲省發改委立項批復,計劃明年上半年開工;地鐵3號線東延線開通運營,首條環線地鐵11號線即將年底開通,全市地鐵運營里程將突破700公里。南中高速通車運營,一橋聯通穗深中三市,推動構建灣區“半小時交通圈”。
另一方面,城市資源保障力度持續提升,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北江引水工程建成供水,“四源共濟”供水格局進一步鞏固提升;藏粵直流工程已全面啟動項目前期工作,建成后將顯著提高全市電力保供能力;南沙港糧食及通用碼頭改擴建工程竣工驗收,廣州東部糧油儲備加工中心建設加快,助力提高糧食安全保障水平。
此外,民生工程的全面推進,讓市民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花都院區、市十二人民醫院黃埔院區等一批醫療衛生項目建成投用,新增床位共計超過2200張。廣州科教城12所職校全部入駐,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二期力爭年內開工,一批城中村改造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新中軸、羅沖圍等重點改造片區項目啟動。
在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加速建設的帶動下,1~10月,全市基礎設施投資和工業投資均同比增長超過兩位數。據介紹,1~10月,廣州785個產業建設項目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93.3%,超過時序進度10個百分點。其中粵芯三期、華星光電T9等一批百億級項目加力建設;增芯項目投產,月產能力達2萬片;維信諾模組項目順利交付,年產能力5500萬片;全球首個飛行汽車基地小鵬匯天開工,計劃于2025年量產。此外,希音供應鏈一期、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交易中心等一批重大項目也在廣州開工建設。
搶抓政策布局
近期將印發抓項目促投資“1+3”政策文件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謀項目就是謀未來。記者在會上獲悉,廣州全市上下正全力開展重點項目“百日攻堅”,緊盯“確保完成重點項目全年投資計劃”這一硬性目標,加密調度頻次,高效協調項目推進中的問題,力爭超額完成項目年度投資任務,發揮好重點項目的壓艙石作用。
據悉,今年以來廣州已通過全國重點民間投資項目庫平臺推介兩批共12個項目,總投資430億元。下一步,結合即將出臺的《廣州市加快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政策文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已同步梳理了50多個氫能基礎設施項目,待條件成熟后將盡快向社會公開推介。
據介紹,廣州近期將印發抓項目促投資的“1+3”政策文件,圍繞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動在項目策劃儲備、統籌決策、協調推進、要素保障、信息共享等關鍵環節全面提升管理效能。同時,廣州還在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超長期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等各類政策性資金,不斷創新投融資機制,為重大項目建設提供資金保障。
廣州堅持加力企業技改、加力重點項目、加力社會投資。聚焦節能降碳、超低排放、數字化轉型等領域,廣州將重點謀劃一批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項目。聚焦“兩重”“兩新”領域及省、市工作部署,謀劃一批擬納入“十五五”規劃實施的重大項目。持續打造“產業友好型、企業友好型、企業家友好型”營商環境,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參與基礎設施、低空經濟、新型儲能等重點領域項目建設。
聚焦制度保障
項目建設何以跑出“加速度”?
重大項目能以超預期的速度落地,離不開項目審批、竣工驗收、保障用地等各環節提質增效,其背后是全市各區各部門的同頻共振。“在確保工程質量安全的前提下,廣州允許企業分階段靈活申報施工許可證,項目前期基坑施工和規劃報批可同步開展,實現‘拿地即開工’。”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分階段施工許可政策可為項目提前3~6個月的開工時間。
截至11月20日,全市住建部門共核發施工許可證2508宗,其中超70%的企業主動選擇分階段施工許可政策,白云區、海珠區等保障性住房、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科技產業示范區、東沙國際商貿港片區等1821個項目已按分階段施工許可政策先行開工建設,有效加快項目開工建設進度。
規劃和自然資源要素對于實體經濟的保障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廣州建立重大項目和萬億項目服務三級聯系工作機制,在市區聯動保障工作機制下,由市到區分派任務,將項目選址成果形成統一模板。
據介紹,近年來,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著力推進政務服務事項線上線下“全市通辦”,實行“五證聯辦”審批,縮減申請材料近50%,辦證時間最高提速83%,項目竣工可提前1年,投產可提前2年。
為提高產業用地保障水平,廣州市積極探索“工改工”微改造項目完善用地手續路徑,加快完善村鎮工業集聚區、舊廠房改造項目用地手續。截至11月20日,已經為19個舊廠房、村鎮工業集聚區項目完善用地手續127公頃,同比增長43%。
據介紹,今年以來,全市獲批新增建設用地487宗共38平方公里,新增用地報批面積居全省第一,超額完成年度任務,其中工業用地約10平方公里。廣州還持續加大工礦倉儲用地供應力度,截至10月底全市通過公開出讓供應工礦倉儲用地總建筑面積達2060萬平方米,總用地面積約572公頃。
透析增長“動能”
招商引資何以引流全球資源?
招商引資是拼經濟、穩增長最直接的動力。今年廣州市投資發展委員會辦公室正式掛牌成立。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這家將“投資”與“發展”寫進機構名稱的招商機構,對城市招商引資產生了哪些正面加持?取得了什么樣的實際成效?
廣州市商務局(市投資發展委員會辦公室)相關負責人用一組數據闡述階段性成果:今年1~9月,廣州全市新登記經營主體46.4萬戶,同比增長13%,第三季度增速比上半年提高6.5個百分點,在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中,廣州市新登記經營主體的數量和增速均居第一位;新設6223家外資企業,增長32.2%,占全國14.7%;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8%,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25.2%,占制造業投資的比重提升至54.2%。
“集團作戰”四個字,成為招商引資機制創新的關鍵。全市招商力量更集中、行動更主動、目標更聚焦、環境更優化、成效更明顯。市主要領導牽頭,市投資發展委員會“抓總”,市投發委辦、各區黨委政府、市屬國企招商平臺3大招商主體“主戰”,市行業主管部門、各類投資主體、招商中介機構3類協同主體“聯動”……“1+3+3”聯合作戰招商體系下,廣州市層面與各區、各國企緊密聯動,集團作戰態勢明顯。在本月初舉辦的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上,廣州簽約產業項目200多個,投資總額約3500億元,項目數和投資總額均居全省前列。
今年,廣州還出臺《關于新時期推動招商引資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意見》,指導規范全市招商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廣州今年引進百億級項目8個,包括全國最大的跨境電商供應鏈總部——廣州希音灣區供應鏈項目開工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