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海絲”起點到“一口通商”,再到改革開放,有著“千年商都”之稱的廣州勇立潮頭。邁進新時代,作為“老城市新活力”理論策源地的廣州,如何圍繞“四個出新出彩”,在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領頭羊和火車頭作用?
近日,一場以“老城市新活力”為主題的沙龍活動在沙面舉行。當天,來自不同領域的6位專家共同為廣州把脈建言,共謀廣州老城市煥發新活力的新路徑。
以產為先,加速城市更新經濟轉化率
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教授葉昌東
葉昌東
我們對廣州2008年-2020年的城市更新進行了系統梳理和研究后發現,與全國其他六大城市相比,廣州市城市更新工作力度更大、類型更多、覆蓋面更廣,城市更新政策和體系較為完善,創新性提出“微改造”模式、黑臭水體治理與“散亂污”場所清理整治等生態更新舉措。
對于廣州未來的城市更新工作,我想提六個建議。
一、樹立榜樣:可將視角放到全國,系統梳理廣州更新成績,總結廣州經驗,對各地有序推進城市更新有著重要參照意義、指引意義。
二、智慧更新:建議以“一把手”統籌城市更新工作,建議以“一盤棋”統籌全市城市更新利益,建議加強部門協同,打破部門間壁壘,構建城市更新“矩陣結構”政策體系,打出政策“組合拳”。
三、分區更新:結合區情及趨勢,各有側重快慢結合。
四、產業更新:以產為先,加速城市更新經濟轉化率。
五、激勵工改:用好省級支持,政策傾斜“工改工”。
六、人本更新:城市更新始終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
通過產業發展煥發老城市的新活力
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研究員朱元冰
朱元冰
老城市的衰敗是必然嗎?從全球的城市歷史看,確實存在這一情況。但也有諸多反例或特例,老城市完全有條件保持活力或重新煥發活力。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當屬新加坡。新加坡的城市發展能保持百年不衰,除了自身優越的區位條件外,與其適時把握產業計劃,及時更新產業規劃布局密不可分。
首先,通過產業發展能煥發老城市的新活力,“制造業立市,實體經濟為本”——這是廣州產業發展的必然。其次,也要抓住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機遇,尤其是推動數字創業產業,緊握住數字經濟的紅利與鏈條延展。其三,發揮老城區、老街區的教育、交通、綜合配套等優勢,形成總部經濟。
廣州是傳統商貿城市,近年來城市總人口仍然在增長,消費潛力依然看好。老街區需要重新梳妝,煥發新題材,讓人們愿意出來消費;另一方面,利用好互聯網語言,把握網紅經濟,抓住流量密碼,為廣州創造更多“出圈”機會。
聚焦虛實空間,提升城市活力
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副教授王波
王波
作為從事人文地理學和城鄉規劃學的科研工作者,尤其關注城市活力測度、時間和空間特征、從建成空間與虛擬空間提升城市活力的策略。我們通過采集百度熱力圖、微博簽到、大眾點評多源數據,并從空間強度和時間穩定度指標,分析廣州市城市活力強度和穩定度空間特征。發現廣州市區城市活力強度和穩定度從市中心(北京路老中心、和珠江新城-琶洲新中心)到區級中心(白云新城、金融城、長隆萬博商務區、市橋-番禺廣場等多個節點)到外圍地區逐級衰減。
我們分析基于虛擬平臺的虛擬城市活力,也發現空間不均衡現象。虛擬空間上的城市活力集聚程度會低于實體空間,特別是中心城區外圍的空間呈現出較強的虛擬空間活力。
在城市活力治理過程中,應當考慮如何借助虛擬平臺的作用,吸引更多的年輕消費者。步入智慧社會,規劃部門可以在文旅策劃和戰略貢獻更多力量。
激活千年商都價值,打造“東方米蘭”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深圳分院副所長白晶
白晶
廣州文化的歷史特質之一,即借助海上絲綢之路,以商貿文化影響全球。當前,廣州應進一步激活千年商都價值,結合城市更新、老區改造、微更新等專項行動,推動老城市、創新生、新活力。例如依托以中大布匹市場為代表的眾多紡織品及服裝輔料專業批發市場周邊地區,開展時尚之都建設專項行動,建設“東方米蘭”。結合工業遺產活化利用,加強空間活化利用,結合產業鏈的延伸與升級,大力發展服裝設計時尚產業,向宣傳、個性化設計、全球展演發布等進行延展,推動廣州千年商都走向時尚之都,推動千年商都的活力新生。
結合時尚之都建設,在商貿集聚區、大學集聚區等地,參考眾創空間、路演數量、口袋公園等創新指標,引導差異化、前瞻性的設施配給,建設商貿區路演平臺、共享辦公室、青年創業社區平臺等。
激發內驅力,探索促進多元主體參與
廣州市荔灣區翻屋企營造社區促進中心聯合發起人、理事長,象城建筑規劃設計(廣州)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李睿
李睿
“街坊”是廣州的基層單位,活力來源于利益相關人的內驅力。這些年來我們團隊一直關注廣州西關緩慢而漸進的城市保護和更新,發現從清末到民國的廣州除了官辦城市規劃建設外,還有一種“商人自開街”現象,形成了大家熟知的“街坊”。
然而經過了上百年的土地制度變化,這種“零丁”空間的利益相關者變得不明確了,空間被占用、閑置反而拖了社區品質的“后腿”。例如我們近期在越秀區科苑社區開展的公眾參與活動中發現,在“房改”之后的老舊社區出現的零丁空間由于各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利益糾葛變得缺乏高效率使用、高品質改造“動力”,老舊社區的文化展示、老年和兒童友好很難實現。
關于廣州“老城市新活力”的思考,我們覺得找到這種內驅力是十分重要的。在十幾年前我們剛剛開始在廣州做遺產保護實踐的時候,“疏散人口”是當時的核心議題;而在今天,我們覺得重心變成了如何吸引人,尤其是年輕人回到老城市、回到老舊社區。作為空間規劃設計師,我們相信高品質、多元化的空間更能吸引人。
提品質、強特色,不斷提升城市活力
廣東工業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碩士生導師、博士李世杰
李世杰
“國際化”和“人本化”,是提升城市活力的兩大著眼點。國際化體現的是城市在全球城市網絡中的影響力和競爭力,人本化則是包含了市民、游客對于城市空間和城市功能的多樣化需求。
營商環境是影響城市創業活力的關鍵因素,廣州應當以營商環境創新試點為契機,進一步推出更多創新性的改革舉措,以更大力度為經營主體投資興業破堵點、優服務,努力為全國營商環境建設作出示范,建設全球企業投資首選地和最佳發展地。
城市存量發展背景下,廣州一方面應當做好歷史街區和歷史建筑的活化利用,進一步深挖文化內涵,彰顯文化特色,塑造更具有吸引力的特色城市空間,另一方面應當重視綠色開放空間在激發老城市新活力中的作用,增加人們面對面交流的公共空間,加快推進公園城市建設,構建普惠共享的全域公園體系,提供全齡友好的就近活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