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歸檔時間:2021年12月31日
新時代人民政協要有新樣子,政協委員要有新形象。這是時代的要求,使命的召喚。2019年以來,番禺區政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緊緊圍繞全區中心工作,聚焦民生關切,以“大灣區建設,委員在行動”“委員談短板”“委員在身邊”等主題活動為抓手,以強烈的政治責任和使命擔當,通過調研、建議、提案等形式積極履職盡責,努力在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上雙向發力,推動各項工作提質增效。
強化思想引領 夯實奮斗基礎
一年來,區政協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協工作會議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真正做到學懂弄通做實,始終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區政協定期向區委報告政協黨組工作情況,全方位接受區委對區政協工作的領導。在十四屆四次會議期間首次成立臨時黨委,在委員輪訓期間成立臨時黨支部,引領區政協各參加單位、政協委員和機關干部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增進“四個認同”,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區政協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全面覆蓋抓學習、撲下身子搞調研、刀刃向內找問題、真刀真槍促整改,推動主題教育取得良好成效。針對番禺區住房困難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開展深入調研,摸準問題癥結,形成《番禺區農民建房問題調研報告》,向區委提交《關于解決番禺區住房困難群眾煩心事、揪心事的建議函》,區委召開書記辦公會議專題研究,區政府采納并出臺政策指引,推動相關問題解決。
匯聚智慧力量 彰顯政協擔當
“黨委想什么,政協議什么;政府干什么,政協幫什么”。2019年以來,區政協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開展“大灣區建設 委員在行動”“委員談短板”“委員在身邊”三大主題活動,在凝心聚力和建言資政上雙向發力,為幸福美麗番禺建設廣泛凝聚智慧和力量。
積極開展“大灣區建設,委員在行動”。推動“發揮番禺優勢 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常委會建議案的落實,多條建議被納入《番禺區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開展大灣區建設“深調研”活動,常委會議調研人文灣區建設,形成“發揮番禺優勢、彰顯文化魅力、共建人文灣區”等4份調研報告,提出加強番禺地方特色文化保護利用、促進文商旅融合、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等意見建議。主席會議調研健康灣區建設,圍繞番港澳健康與養老服務產業合作、提升番禺區醫療服務水平、推進健康村鎮建設等方面建言獻策。舉辦3場大灣區專題講座、2次協商座談,宣講政策、聽取意見、凝聚共識,增強委員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組織各黨派團體為推動大灣區建設建言獻策,綜合整理10個方面30多條意見建議供區委、區政府決策參考。積極引導工商界委員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機遇加快發展,發揮港澳委員積極作用,影響帶動港澳青年到番禺創新、創業。深入開展“委員談短板”活動。常委會議圍繞“加強人居環境整治、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開展集中視察、協商議政。主席會議視察協商番禺區醫療衛生機構建設情況,就補齊醫療衛生短板提出意見建議。召開6次協商座談會,委員們就經濟建設、教育醫療、環境衛生、社會治理等方面短板提出意見建議,為相關部門改進工作提供了重要參考。委員們圍繞改善交通擁堵問題開展專題建言,區公安分局采納建議并對10個熱點路段路口完成了信號配時、車道匹配等一系列“繡花式”微改造。
廣泛開展“委員在身邊”活動。支持委員“五進”,參與“五社聯動”,協助全國、省、市有關政協委員開展進社區服務群眾活動。發揮鎮街工作室接地氣、通下情的優勢,鼓勵委員深入基層,認真傾聽群眾心聲,一年來,委員到鎮街村居接訪收集意見建議249條。各鎮街工作室圍繞鎮街重點工作和重點項目、安置區建設、餐廚垃圾治理、交通擁堵、人居環境等開展基層協商,助推解決一批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組織委員開展送文化、送科技、送醫療、送法律等為民服務活動,引導委員積極參加幫扶困難群眾等社會公益活動,零距離服務社區群眾。
創新協商議政形式 推進履職提質增效
協商議政,只有看得遠、看得準、看得清,才能說得對、說得精、說得好。區政協始終要求政協委員必須強化一線意識,既要站到建言資政的一線,也要到具體工作的一線中去掌握真實情況、把握現實問題、緊握關鍵要害,然后有的放矢、精準建言。
委員們利用“線上+線下”等形式,先后就優化營商環境、民營企業創新發展、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老城市新活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重點工作,通過小組討論、大會發言、提案、微信建議的形式協商建言。組織界別委員視察金光東隧道項目沉管預制廠、思科(廣州)智慧城、華南理工大學國際校區等重點項目建設,開展現場調研建言。主席會議聯合區人大視察區融媒體中心、區政務服務中心,聯合黨派團體調研視察丹山河、羅家涌水污染治理情況,開展監督性建言。
?。ㄞD自番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