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歸檔時間:2021年12月31日
廣州市委組織部組織二處副處長黃永盛創新實踐“3+4”扶貧工作法
3年前,位于清遠市英德市南部山區的寶溪村,還是一個需要進行對口幫扶的貧困村。通過大力推進黨建、基建、特色產業和文化幫扶等舉措,如今的寶溪村面貌煥然一新,貧困戶人均年收入是扶貧前的4倍,于2018年底全部脫貧。來自廣州市委組織部的黃永盛也成了當地村民最感激的人。
走遍全村精準識別貧困戶
寶溪村是清遠市英德市九龍鎮下轄的一個行政村,是廣州市委組織部對口幫扶村。村委會下轄27個村小組,總戶數434戶,人口2306人。2016年,村集體收入為零,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726元。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現任廣州市委組織部組織二處副處長黃永盛被選派到寶溪村擔任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
駐村后,黃永盛迅速啟動貧困戶精準識別工作,走訪27個村小組,走遍全村貧困戶申報對象,訪貧因、“挖窮根”,掌握第一手資料。在脫貧攻堅一線,他創建了獨具特色的“3+4”黨建促扶貧工作法,突破幫錢幫物的傳統扶貧模式,以組建1支立體幫扶隊伍、建立1個黨建統領機制、描繪1張長遠發展藍圖的“三個一”打造機關黨建統領精準幫扶機制,實施以黨建為統領,基建、產業、文化協同的四輪驅動精準扶貧。
此外,通過“走進來”“請出去”相結合,黃永盛努力推進支部結對共建,組織“走進來”到村幫學,開展主題黨日活動30余次,幫助寶溪村健全黨務村務制度,在村內打造黨史黨建宣傳陣地,迅速促成鄉村振興講習所等系列黨建項目;同時,他也組織村“兩委”干部、村小組長到浙江、廣州等地學習調研,發動來自廣州地區的20多個單位企業黨組織參與黨建結對共建。
推動寶溪村形成特色產業
增加村民收入是扶貧開發的中心任務。為了制定符合實際的扶貧產業方向,黃永盛帶領扶貧工作隊,走村入戶了解實情、征求脫貧意愿,去廣州、浙江、肇慶等地取經,多方調研論證,確定了發展大棚種植、腐竹加工等主導產業項目,實施土雞、黃牛養殖等到戶項目,推動貧困村形成特色產業。
按照“科技、綠色、惠民”產業發展理念,黃永盛倡導設立扶貧產業黨員示范崗,積極發動村“兩委”黨員干部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成立寶溪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帶領村民借助廣州農業科研力量,整合涉農資源,盤活300多畝荒田。村里還與廣州農業龍頭企業綠垠公司實施生態大棚種植項目,與廣汽集團幫扶村合作成立連州祺連農產品公司實施腐竹產業項目。這兩項主導產業項目投入扶貧資金273.5萬元,協調廣州市科技幫扶資金100萬元,使村集體收入實現零突破,每年為村集體帶來扶貧資金收益、土地入股收益等30多萬元收入。
黃永盛還邀請省農科院專家、當地養殖大戶向貧困戶傳授養殖技術,實行科學考核獎勵,保證養殖成活率近97%。村里共養殖土雞6463只、黃牛38頭,投入資金30多萬元。目前,土雞銷售額達60萬元;黃牛將在未來一兩年長大。此外,他還發起了“愛心團購”40余次,并利用自己私家車運送扶貧產品,幫助貧困戶銷售扶貧雞、砂糖橘等農產品,金額達30多萬元,讓貧困戶收入大幅增加,引導他們實現由“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