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30日,廣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第20屆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籌備情況及亮點特色。第20屆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廣東省人民政府主辦,廣州市人民政府、廣東省廣播電視局承辦,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執行,將于12月4日至12月7日在廣州舉行。
國內國際論壇“干貨十足”
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局長劉瑜梅介紹,本屆紀錄片節的論壇活動主要設置為國內論壇和國際論壇兩大板塊。33場國內論壇將注重探討紀錄片行業的豐富層次和廣闊前景,聚焦發布行業動態。
開設主題論壇。舉辦“時代立傳——紀錄片的歷史責任與文化使命”主論壇,邀請行業主管部門、業界、學界領軍人物共同研究、探討新時代紀實創作的使命、方向。同時舉辦“2023年度中國影響力十大紀錄片系列推優活動”,持續推動國產紀錄片行業發展。
發布行業動態。匯聚國內主流衛視平臺及新媒體平臺,組織B站、優酷、愛奇藝等一系列平臺專場活動,共同探討紀錄片的新技術、新業態、新思潮。
國際論壇方面,本屆紀錄片節著重打造全球視野下的中國故事力量,設置了47場論壇。設置“國際產業速遞”板塊,匯聚國外頂級播出平臺,深入解讀紀實產業的最新動態,分享2024年度各大制作與播出方的最新項目以及戰略布局。
同時,邀請國際知名導演、制片人、攝影師、技術專家開設大師班與工作坊,為創作者打造深度學習場景,提供紀錄片全產業鏈的高端經驗分享,助力紀錄片領域人才建設。
與此同時,契合熱門話題,本屆紀錄片節設置AI技術專場工作坊,特別邀請屢獲艾美獎的科技高管和制片人,分享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領域的專業知識,為紀錄片人提供全新視角和故事線索。
此外,本屆紀錄片節還新增優秀微紀錄片單元,為尋求中國故事多元表達提供了新的賽道和表達渠道。
80多場專業紀實活動精彩紛呈
第20屆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以“光影紀實,文明互鑒”為主題,共有156個國家和地區的7280部紀錄片參展,其中,有58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3234部作品參展。境外參評、參展作品過半,數量和質量比往屆有所提升。屆時,將有約千家機構、4000多名專業人士參加本屆紀錄片節。
廣東省廣播電視局局長王曉介紹,本屆紀錄片節將著眼打造國家級專業節展和國際級投融資交易平臺,緊緊圍繞征集評優、市場交易、行業交流、專業論壇、國際培訓5大環節,推出80多場專業紀實活動。
繼續開展金紅棉優秀紀錄片評選,設置優秀紀錄長片、短片,中國故事優秀紀錄長片、短片等13類評優項目。推出“第三屆廣東故事”紀錄短片孵化項目,大力扶持廣東紀錄短片創作。舉辦第九屆大學生紀錄片大賽,發掘培養青年紀錄片人才。
推出“紀錄片的歷史責任與文化使命”主論壇和全球紀實產業峰會。專題設置“觀世、百家、漫談、術業、破壁、聞道”6大板塊,舉辦36場專業論壇,從主題創作、中外合拍、跨界合作、平臺傳播、生態構建、科技賦能等多個角度,探討紀實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方法路徑。
打破原有舉辦的模式,豐富開幕和閉幕活動,引入傳統文化如非遺項目等展示演出,豐富紀錄片節的形式內容。舉辦“紀錄片鑒賞之夜”,讓紀實影像走進大眾視野。在新媒體平臺開展優秀紀錄片線上公益展播,面向全球觀眾開放,提升公眾參與度。
與40多個國際著名紀錄片專業電影節和專業機構達成友好合作關系,共享專業節展資源。特別設置了亞洲內容合作專區,深化與亞洲國家的文化交流。計劃建立“海上絲綢之路紀錄片播出聯盟”,推動優秀紀實內容的播映交流。
舉辦3場“中國故事”國際提案大會和2場決策人面對面活動,對接市場資本和內容制作機構,促進中國故事提案孵化落地。邀請200多家國內外發行商入駐版權交易平臺,打造永不落幕的紀錄片版權交易服務。
大灣區214部作品報名參展
從2003年創辦以來,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連續六屆榮獲“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列入國家《“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是世界看中國、中國看世界的重要文化窗口之一。累計吸引3.3萬多部作品參評參展,上萬人次國際嘉賓出席,與40多個國際知名節展和機構達成友好合作關系,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共建人類精神家園的傳播效應進一步凸顯。
王曉表示,本屆紀錄片節將進一步提升國家級節展的影響力和傳播力。
據悉,本屆紀錄片節立足灣區,面向世界,共有來自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214部作品報名參展。同時還將發起“外國留學生看灣區”紀實影像訓練營,邀請外國留學生創作者和我國大學生共同在灣區完成紀實影像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