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9日晚,夜色下的廣州塔二樓平臺燈火璀璨,“灣區百琴頌中華”大型傳唱會圓滿舉辦。100臺三角鋼琴在廣州塔下呈現“75”字樣,1000多名群眾以傳唱愛國歌曲的形式,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
9月29日晚,“灣區百琴頌中華”大型傳唱會在廣州塔舉行。
傳唱活動分為“歌唱祖國”“情滿珠江”“律動灣區”三個篇章,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歌唱家、粵劇演員、流行歌手、群眾代表相聚一堂,在百位鋼琴演奏者伴奏下,演唱《中國人》《木棉紅》《燈火里的中國》等經典歌曲,唱響愛國主義同一首歌,共同抒發對祖國的熾熱情感、對新時代的美好祝福,展示粵港澳大灣區踔厲奮發的昂揚姿態。
一片片紅色的海洋,一聲聲嘹亮的歌唱,一幕幕精彩的演出,一次次掌聲和歡呼……百琴合奏、千人同唱、觀眾自發掀起“人浪”……這是一場兼具藝術性和群眾性的灣區慶祝活動,是灣區各界人士集體參與、同臺演出、共抒情感的展現,滿滿的參與感和體驗感讓現場群眾充分感受到節日的歡樂和奮進的力量。
百琴合鳴 奏響愛國樂章
隨著《紅旗頌》前奏響起,“灣區百琴頌中華”傳唱會拉開序幕,100位來自不同領域、不同行業的鋼琴演奏者同臺齊奏100臺三角鋼琴,氣勢磅礴的演奏傳遞愛國情懷,禮贊新時代。
百琴合奏《我愛你中國》《我的中國心》《海闊天空》等歌曲,與廣州塔、珠江沿岸等璀璨夜景交相輝映,各界群眾代表群情激昂、揮舞國旗,匯成一片紅色的海洋,形成了一場“天空+地面”星光共絢爛的視覺盛宴,場面震撼人心。
參與傳唱的既有精神矍鑠的長者,也有朝氣蓬勃的青少年。記者注意到,活動現場有一位75歲的老人文倩鍰,在傳唱中她幾次眼泛淚光。
“因和新中國同歲,我對祖國有著一份特別的感情。我與新中國一同成長,見證了國家的滄桑巨變和輝煌成就,在母親懷抱經歷了75年的風雨歷程,也見證了75年的輝煌成就。能參加今天的活動,我感到無比自豪。”文倩鍰說。
歌唱祖國 禮贊盛世中華
“百靈鳥從藍天飛過……”廣州交響樂團女高音歌唱家崔崢嶸空靈婉轉的美聲唱腔,瞬間點燃了現場的熱情。在場觀眾情不自禁跟隨哼唱,大家一同沉醉于音樂的魅力之中,共同感受著歡樂祥和的氛圍。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粵劇演員吳非凡在鋼琴伴奏下,創新演繹極具嶺南韻味的中國傳統音樂經典代表作之一《彩云追月》,明朗流暢的旋律、跳躍歡快的節奏,充分展現了灣區輕快從容的生活,喜慶氣息撲面而來。
以歌傳情,以情感人,唱響愛國主義同一首歌。本次活動以傳唱形式,創新推動愛國主義的“硬核”力量,凝聚起奮進未來的磅礴能量,愛國情懷在群眾心中激蕩回響。
“當《我的中國心》音樂和旋律響起的時候,我的血液都在沸騰,祖國的錦繡河山在我心中重千斤。今天的活動更加堅定了我對環衛事業的熱愛和信心。祝福祖國母親生日快樂,愿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天河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第二保潔所環衛工人梁光寧說道。
情滿珠江 抒發家國情懷
珠江潮起兩岸闊,灣區奔涌向未來。廣州塔下、珠江之畔,1000多名灣區兒女齊聲傳唱,以不同的音律表達愛國情感,在你唱我和的歌聲中,大家緊緊凝聚在一起,現場氣氛熱烈非凡。
夢里的珠江緩緩地流,在開放包容、人文相親的灣區舞臺,中國音樂金鐘獎鋼琴金獎獲得者劉云天、星海音樂學院新疆維吾爾族學生迪拉熱·迪力木拉提、小云雀合唱團等先后呈現精彩的表演,奏唱出了中國氣派、灣區特色、嶺南風韻。從城市地標廣州塔,到紅了一城的木棉,再到燈火里的中國;從平湖秋月的詩意,到盛世如愿的吾輩自強,再到讓我們蕩起雙槳的美好生活……每一首歌,都奏唱出灣區兒女對偉大祖國的深情祝福。這不僅是一場豐富多彩的文藝盛宴,更是展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風貌的生動寫照。
每一首歌都唱出灣區兒女對偉大祖國的深情祝福。
“我們深情地唱出‘見你未見的世界,寫你未寫的詩篇’,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溫暖,彼此支持和相識,充滿凝聚力,共同前行追求夢想。祝愿祖國生日快樂、山河壯麗、繁榮昌盛、國泰民安。”黨的二十大代表、全國技術能手、廣州地鐵集團李方方說道。
律動灣區 奮進偉大征程
自信的風采,向上的力量。一張張神采奕奕、笑意盈盈的面孔,都彰顯灣區力量、灣區精氣神,澎湃著奮斗的動能。
璀璨多彩的夜景、優美流暢的琴聲、深情歡快的歌聲……無一不感染著現場觀眾,大家紛紛拿起手機拍照留念,并自發地跟隨音樂節拍一同歌唱,以歌聲向祖國母親深情“告白”。最后一曲《我和我的祖國》更是把氣氛推向了最高潮,引發全場大合唱。大家一起唱出了對偉大祖國的熱愛,唱出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唱響了灣區兒女昂揚向上、奮發進取的時代強音。
在最后一曲《我和我的祖國》中呈現出百琴合奏、千人同唱、觀眾自發掀起“人浪”的場景。
本次活動由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指導,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主辦,廣州珠江鋼琴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塔旅游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承辦。
臺前幕后:“中國紅”鋼琴曾參與新中國成立70周年聯歡活動
此次傳唱會活動現場,99架珠江鋼琴和1架紅色九尺珠江·愷撒堡鋼琴的組合,打造出獨具特色的舞臺。
在光影的映襯下,眾琴中的一抹“中國紅”格外顯眼。珠江·愷撒堡“中國紅”鋼琴,曾于2019年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聯歡活動、2023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家國同慶·情滿灣區”增城荔湖百琴音樂會等節目及活動中亮相。如今,最真摯熱烈的愛國旋律再度從“中國紅”鋼琴的黑白琴鍵中奏響。
值得注意的是,活動中的百架鋼琴都是由中國制造的,以凝聚著智慧與文化底蘊的中國琴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據珠江鋼琴相關負責人介紹,為確保本次活動順利舉辦,該集團迅速集合生產、市場全線力量,全力配合活動用琴的備琴工作。
為了能在一周內集合99架珠江白色三角鋼琴,珠江鋼琴在最短時間內調整生產計劃,將月度銷售用琴及活動用琴的生產數額合并,協調與抽調各領域高技能工匠人才,加速制造工序。此外,主辦方還從全國各地各大場館、單位協調并召回展覽、演出、活動等白色三角鋼琴共計30余臺,千里奔赴廣州花城,為活動的成功舉辦做好準備。
9月25日晚,7臺長貨柜鋼琴運輸專車從珠江鋼琴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出發,去往活動現場。由“南粵工匠”梁釗明、2023全國鋼琴調律大賽冠軍王翠娟領隊的近20名珠江鋼琴調律師,與50余名珠江鋼琴工作者全力以赴推進布場工作。在48小時內,協力完成高強度、高精度的一百架三角鋼琴的運輸、裝卸、定點、調律、檢查等工序,后分批跟進現場協調、維護、排演等工作,竭盡全力為2024“灣區百琴頌中華”傳唱會做好保障工作。
演員心聲:很榮幸能夠用音樂去贊美祖國
“難逢今夕風光,一片歡欣氣象……”在傳唱會上,吳非凡身著粵劇傳統服飾,演唱粵曲《彩云追月》,在江風的吹送下,粵劇服裝衣袂飄飄,氣質非凡。與以往演出有所不同,9月29日晚給她伴奏的不是高胡、二弦、竹提琴、琵琶等傳統樂器,而是一臺鋼琴,這也為演出平添了古今交織,東西融合的魅力。
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粵劇演員吳非凡在鋼琴伴奏下,創新演繹《彩云追月》。
“粵劇是廣州、廣東乃至大灣區的文化瑰寶,粵劇戲服、粵曲唱腔、中國紅鋼琴,在這樣的舞臺完美融合。在喜迎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更要體現粵劇這個文化符號。”吳非凡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今晚能在大灣區的舞臺上推廣嶺南文化,我覺得很幸福。”
在傳唱活動的最后,星海音樂學院教授趙瑾領奏《我和我的祖國》,全場跟唱。悠揚的旋律,溫暖的歌聲,共同組成一幅和美畫面。“《我和我的祖國》是一首非常有意義的歌曲,很榮幸能夠用音樂去贊美祖國,通過鋼琴的琴聲與大家分享這份喜悅,我為祖國的強大和自己作為中國人而感到驕傲。”
趙瑾從小在香港長大,如今在廣州工作和生活,她表示,除了美麗的自然風光外,灣區本身擁有豐富的傳統文化、美食、現代化的科技和建筑、開放和多元化的生活方式,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濃郁真摯。一直以來,這些元素為她提供了創作的靈感和演奏的熱情。“我會不斷學習、成長,并嘗試創作出更多優秀的、有大灣區特色的音樂作品。在未來的日子里,我會繼續為大灣區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大灣區一定會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趙瑾說道。
“我跟著你波瀾壯闊的節奏,匯成時代蓬勃的洪流……”傳唱活動中,來自廣州市越秀區少年宮小云雀合唱團的53個孩子齊聲合唱《夢里的珠江緩緩地流》,孩子們音色圓潤優美、配合默契,婉轉的旋律流淌著對珠江母親河的贊美和對家園的眷戀。
“我內心許下一個愿望,等到慶祝新中國成立100周年的時候,我依然可以站上舞臺,用歌聲為祖國慶生!”演唱結束后,小云雀合唱團成員、廣州中學初一16班學生黃紫煊興奮地說。“珠江是廣州的母親河,這首歌體現了人民對鄉土的歸屬感、文化的認同感,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這一重要節點獻唱,無疑增添了更多的紀念意義。”小云雀合唱團音樂總監、指揮鄧群說道,“對孩子們來說,這次演唱也是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堂,引導他們從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成為有擔當、愛祖國的新時代少年。”
為小云雀伴奏的星海音樂學院學生迪拉熱·迪力木拉提表示,自己對歌曲《中國人》有特別的感受。“這首歌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和?自豪,在演唱過程中,我內心充滿信心和力量。”她說,“作為中華兒女,我親眼見證家鄉的繁榮發展,我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自豪,祝福我們偉大的祖國母親繁榮昌盛、文明富強。”
“今天的曲目中,有內地經典歌曲,也有來自港澳地區經典的粵語歌曲,比如《海闊天空》《萬水千山總是情》等,只要旋律響起來,大家就不由自主地跟唱。”百琴活動總導演,廣東省青年聯合會常委、文化藝術界別秘書長王倫說,“這體現了在大灣區內,我們的文化同根同源,在發展中交融碰撞。”
滿城光影:點亮“錦繡華章,盛世華誕”主題
千人傳唱的歌聲從廣州塔二樓平臺飄揚,在夜空中回蕩。而當我們的目光從舞臺上延伸,越過波光粼粼的珠江,穿過廣州塔、琶洲西區、海心沙、獵德大橋、海珠廣場、一江兩岸24棟樓宇等廣州地標建筑,一場璀璨絢麗、震撼大氣的國慶主題燈光秀正點亮全城,為新中國成立75周年獻上祝福。
執光為筆,以影為媒。通過燈光的變化和互動,譜寫一曲氣壯山河的奮斗贊歌,喜慶祥和的節日氣氛不斷升溫。
從江灣橋起至海珠橋北岸,24棟樓宇共同組成一塊巨大幕布,無數五角星相向流動,緊密相擁,匯聚形成數字“75”,金色粒子攜帶無數五角星升起,在空中綻放形成五星的煙火,“喜迎國慶、祝福祖國、壯麗山河、愛我中華、舉國同慶、盛世中華”的巨大字樣浮現。
嶺南獨特的歷史底蘊也借由現代光影技術凝練成具象的符號。商街騎樓、廣州塔、海心橋等廣州特色建筑地標相繼浮現,隨后嶺南傳統建筑鑊耳屋搭配三雕二塑工藝出現,來自各地的非遺花燈升起。少頃,傳統元素轉入現代,在藍色燈光里,科技浪潮推動城市制造業蓬勃發展,機械臂生產如火如荼,無人機乘勢起飛,穿過樓宇。
在同一時間,海珠廣場與琶洲也亮起了華燈,三方光影遙相呼應,共繪一幅壯美的愛國畫卷。
在海珠廣場,廣州解放紀念像的戰士雕像屹立夜色中,只見兩側紅綢飛舞,光效流動,金色的機群飛馳而過拉開紅色歷史印記的序幕,“團結凝聚力量,奮斗鑄就偉業”的大字以3D視效呈現,而后又轉瞬化為長城、華表等,點亮“錦繡華章,盛世華誕”主題。
紅色記憶觸手可及,英雄精神潤澤人心。光影躍動在波光粼粼的江面,映照在市民游客高興的面龐,他們紛紛拿出手機、相機記錄這震撼的一刻。
在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科技創新,智創未來”是燈光秀的主題,創新格局、現代發展、未來愿景在光影中一一展現,市民游客在視覺盛宴中感受著時代進步,未來科技,愛國歸屬。
隨著“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十七個大字浮現,中國強度、中國高度、中國精度、中國跨度、中國進度五大光影篇章正式拉開序幕。“殲20”戰斗機帶著科技感的藍色光線劃破夜空,嫦娥六號在太空中的月球表面上降落,汽車從藍色光纖上穿梭在深中通道的海底隧道中,飛馳在代表港珠澳大橋的橋上……一幕幕激動人心的場景出現,進一步激發市民游客心中的愛國熱情。
煙火照亮夜空,白鴿在巨幕中飛舞。“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的字樣,為精彩的光影盛宴畫上注腳。據悉,國慶期間主題燈光秀將每晚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