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31日,當晨光穿透古榕樹的枝葉,廣州市海珠區小洲村北帝廟玉虛宮前已擺滿了果籃供品。金燦燦的菠蘿,紅艷艷的石榴,青翠的楊桃——這個被珠江環抱的千年水鄉,正以嶺南特有的水果盛宴迎接北帝誕辰。
上午9時,幾聲銅鑼震落榕樹上的露珠,巡游從北帝廟玉虛宮開始,巡游隊伍蜿蜒穿行于小洲村的巷陌,途經泗海簡公祠、瀛山簡公祠、簡氏宗祠、粵梅簡公祠、東池簡公祠、西溪簡公祠、慕南簡公祠、穗瀛簡公祠等祠堂,歷時接近三個小時。小洲村的北帝誕歷史悠久,歷經數百年歲月沉淀,早已成為當地民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傳統節日。
當日,古老而莊重的祭祀儀式是核心環節。儀式沿著村內縱橫的河涌,穿梭于蠔殼屋等11處古建筑之間。村民們懷著敬畏之心,舉行盛大祭祀,向庇佑一方的北帝表達感恩,祈愿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國泰民安。抬轎隊伍由8名已婚壯漢組成,他們肩負著全村的祈愿,押后隊伍中婦女擔著裝滿特色水果的果籃,記者現場看到,果籃里有龍眼、菠蘿、蘋果、香蕉、石榴、楊桃等小洲村的特色水果,展示著小洲村作為水果之鄉的驕傲,同時也寓意來年豐收。每到宗祠,舞獅隊便會進行“醒獅拜太公”活動,現場鑼鼓喧天,熱鬧非凡。巡游隊伍中,繡有“瀛洲”字樣的旗幟在小洲村巷陌飄揚,鞭炮聲、吆喝聲,共同在登瀛古碼頭續寫著小洲新故事。
在小洲村,婦女擔著裝滿特色水果的果籃,寓意來年豐收。
當天午后時分,在海珠區琶洲黃埔古村上演一年一度的三月三飄色巡游。巡游隊伍中,金龍翻騰、彩龍起舞,引得喝彩聲此起彼伏。緊隨其后的“色仔”們站在各自的“色架”之上,身著精致華服,裝扮成歷史、小說、神話故事中的各種人物:天女、哪吒、白娘子、林沖、花木蘭……或立繁花枝頭,或踏祥云之上,萌趣而靈動。古村的麻石道上,巡游隊伍穿街過巷,進出祠堂,所到之處,鑼鼓喧天。“色仔”們熱情揮手、撒花,與觀眾頻頻互動,引來陣陣掌聲。
色仔色女凌空而立,飄然若仙。
荔枝灣上演民俗大薈萃
有著至少900年歷史的嶺南古村——廣州荔灣泮塘村臨靠荔灣湖,至今保留北帝誕等特色民俗。3月31日上午,第十五屆“荔枝灣·新西關”民俗文化活動之“三月三·荔枝灣”在荔枝灣景區拉開序幕。活動以泮塘鄉情、民俗巡游、上巳踏青、長桌盛宴四大篇章,與市民游客共赴一場穿越時空的傳統文化之約。
3月31日10時,廣州荔灣仁威廟牌坊廣場上,舞龍、醒獅獻瑞,泮塘村龍獅隊的精彩表演為現場觀眾帶來了極具嶺南民俗特色的開場表演。來自中山的醉龍舞、潮汕的英歌舞,以及荔灣本土的精武西關表演,輪番登場,展現嶺南文化的多元與活力。隨后,“三月三,臨水祓禊”,10多位漢服佳人從文塔祈福歸來,依古禮行“祓禊禮”,為現場嘉賓以蘭草凈水洗去塵埃,重現古時祓禊場景。儀式最后,泮塘村長老們上臺進行醒獅點睛及切燒豬,祈愿風調雨順、福澤綿長。
民俗文化巡游打頭陣的依然是由泮塘村民率領的龍獅獻瑞方陣,泮塘村一直致力于傳承、推廣醒獅、扒龍船等民俗文化,至今生生不息。村內有以獅會友的傳統,每逢重大節慶,村民都會敲響鑼鼓,舞起龍獅來慶祝。去年大受歡迎的“泮塘五秀”方陣今年再度出游,深受市民游客喜愛與追捧。“泮塘五秀”指廣州荔灣泮塘地區自古種植的五種水生作物——菱角、蓮藕、馬蹄(荸薺)、茭筍(茭白)、慈姑,其歷史可追溯至宋代。依托珠三角水網密布的生態條件,這五類作物不僅是古代泮塘村民賴以為生的經濟支柱,更衍生出馬蹄糕、蓮藕糖等嶺南特色美食,并融入端午祭水神、中秋食藕餅等民俗,成為西關水鄉文化的地標符號,至今仍以非遺身份延續著“水生為秀,沃土成珍”的農耕智慧。
今年的巡游方陣既有代表廣州、荔灣文化符號的泮塘龍獅隊、“泮塘五秀”,粵劇粵曲方陣、西關木偶戲、西關小姐、精武西關等,又將灣區文化共融的理念融入巡游中,特邀深圳、中山等大灣區城市民俗文化元素,如深圳沙頭角魚燈舞、中山醉龍舞、潮汕英歌舞等進行巡游展示,可以說是一場民俗大薈萃。
西關木偶戲巡游。
在北帝誕巡游中感受嶺南文化的魅力
3月31日,廣州天河區石牌村的北帝誕巡游活動如期上演。在這場盛大的活動中,傳統與現代交織,傳承與創新并行,讓這座毗鄰廣州CBD的村落煥發出別樣的生機與活力。
當日6時,曙光初照,石牌村的北帝廟(玉虛宮)已是人頭攢動,街坊們已早早到場,為祈福儀式做準備。7時整,鐘鼓齊鳴,傳統的祈福儀式正式開始。街坊們共同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重頭戲”北帝誕巡游活動在8時拉開帷幕。北帝廟前,石牌村四支醒獅隊熱鬧采青納福。隨后,一聲鑼聲響起,巡游隊伍浩浩蕩蕩地出發游村。
這支巡游隊伍由18個方陣組成,涵蓋頭牌旗、大標旗、石牌村醒獅隊、石牌小學少年龍獅隊、石牌小學粵劇藝術社、石牌舞蹈隊、龍亭隊伍、父老隊伍等。從白發蒼蒼的父老到朝氣蓬勃的青壯年,再到稚嫩可愛的孩童,整個巡游陣容涵蓋了老中青少全年齡段。
一路上,由石牌小學學生組成的“少年龍獅傳承方陣”惹人注目。當天不時飄來細微的春雨,少年龍獅隊員們都披上了薄薄的一層雨衣,但難掩朝氣蓬勃的精神。
石牌小學學生組成的“少年龍獅傳承方陣”惹人注目。
石牌小學粵劇藝術社的學生也毫不遜色,他們身著華麗的粵劇戲服,精心扮演著各種經典角色。其中董同學扮演的角色是何仙姑,她說:“很高興可以參與這次巡游活動,今天早上六點就開始化妝了。雖然有點辛苦,但我很開心,覺得好驕傲。”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巡游沿途,眾多街坊圍觀,他們簇擁在巡游隊伍兩旁,歡呼喝彩,有的拿出手機拍照留念,有的隨著隊伍一起游村,沉浸在這場盛大的文化慶典中。
“我們從國外回來探親,沒想到遇上‘北帝誕’活動。”池女士一邊看演出,一邊給來自加拿大的外孫女愛莎講解石牌的民俗故事。愛莎是第一次回村里,她一直跟著巡游隊伍,興奮地說:“太好玩了,比游樂園還有意思。”
任女士來自新疆,去年偶遇了石牌村的“北帝誕”巡游后,被深深震撼。得知今年石牌村繼續舉辦巡游活動后,她特意帶著女兒前來一同感受。她表示:“和孩子一起參加這樣獨特的民俗文化活動,不僅是一場視覺盛宴,更是一次心靈的觸動,我希望這份嶺南文化的獨特魅力在女兒心中生根發芽,讓她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生活的這座城市。”
每年巡游活動期間,許多石牌村民都會從全國各地趕回家鄉,而一眾“新石牌人”也積極參與其中。北帝巡游活動不僅成為連接石牌村民情感的精神紐帶,更成為助力嶺南文化閃耀灣區、走向世界的重要載體。
在北帝誕活動后,接下來石牌村還有“娘媽誕”巡游祈福活動、端午龍舟系列活動、村民運動會等傳統文化活動。
沙灣獻上飄色“藝術大餐”
3月31日下午,盡管天氣微冷,沙灣古鎮卻熱鬧非凡,“文化賦能百千萬?沙灣飄色展風采”——2025年廣州市番禺區沙灣飄色巡游活動在此盛大舉行,眾多群眾紛至沓來,共赴這場民俗文化盛宴。
沙灣飄色巡游活動。
隨著激昂的鑼鼓聲響起,巡游拉開序幕。此次巡游路線從玉虛宮延伸至三桂路,全程1.7公里,21板飄色與4個特色方陣依次亮相,為市民呈上一場精彩紛呈的民間藝術大餐。每一板飄色都形態各異、造型獨特,從神話故事到歷史傳奇,從民間習俗到現代生活,豐富的題材在飄色上一一展現。
這些飄色均由沙灣東村、西村、北村以及沙灣飄色協會精心打造。創作過程中,大家齊心協力,從設計構思、人物造型,到道具制作、演員排練,每一個環節都傾注了無數心血,充分展現出強大的凝聚力與團結協作精神。
沙灣街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讓更多人了解沙灣、認識沙灣,感受沙灣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同時,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增強大家對家鄉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鼓勵大家積極投身家鄉建設。”
近年來,沙灣街積極推動文商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去年揭牌“沙灣非遺古鎮”文旅名片,廣東醒獅、廣東音樂、沙灣飄色、魚燈、磚雕等傳統民間藝術的知名度與影響力不斷攀升,古鎮優秀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時代光彩。
北帝,象征力量與正義。在嶺南,因其司水職能,被視作庇佑沿海和河網地帶居民的水神。農歷三月初三,嶺南水鄉有拜北帝、祈求風調雨順的傳統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