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博會4天累計交易額3.5億元
廣州藝博會是中國最早創辦的藝術博覽會之一,歷經三十載的沉淀。本屆藝博會的作品范圍覆蓋了美洲、歐洲、東亞、非洲的國家和地區,現場展覽面積達2萬平方米,吸引1000家藝術機構和眾多藝術家參展,展出約20000件原創藝術作品,涵蓋傳統繪畫、雕塑、現代裝置藝術、影像藝術及數字藝術等多種藝術形式。
在本屆廣州藝博會上,4天的展覽吸引了超過10萬人次的現場觀眾,同時線上直播和短視頻的瀏覽量達到8456萬人次;有近七成的展商在現場達成銷售,4天累計交易額達3.5億元。這一成績充分展現了廣州藝博會在促進藝術市場交易和文化交流方面的重要影響力,為藝術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2月16日,為期4天的第29屆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以下簡稱“廣州藝博會”)在廣州海珠區南豐國際會展中心L1-L2圓滿落幕。本屆廣州藝博會的主題為“跨越”,提出了“藝術為基、人文融合”的發展主張,旨在實現地域跨越、學術跨越、質量跨越。
廣州藝博會現場
在本屆廣州藝博會上,4天的展覽吸引了超過10萬人次的現場觀眾,同時線上直播和短視頻的瀏覽量達到了8456萬人次;有近七成的展商在現場達成銷售,4天累計交易額達3.5億元。
國際視野與本土特色交融
廣州藝博會作為國際文化藝術交流的重要平臺,不僅展示了國際藝術的前沿動態,也凸顯了本土文化的深厚底蘊。本屆廣州藝博會通過精心策劃“國際/中國港澳臺藝術單元”“全國名家/嶺南藝術單元”與“特別策劃單元”的多元主題單元,打造了一場融合嶺南特色與國際多元文化的藝術盛會。
在本屆廣州藝博會中,來自美國、法國、英國、德國、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家和藝術機構的共同參與,讓展會現場呈現出廣闊的文化視野與多元的藝術美學。其中,“中法建交60周年藝術特展”是國際文化交流的亮點之一。
本屆廣州藝博會也注重本土藝術的展示。致敬大師板塊的“中國郵政郵票博物館郵票原創藝術展”,展出了《西游記》《紅樓夢》《牡丹亭》等經典文學作品系列的郵票原圖,這些作品由汪慎生、陳之佛、張仃、周令釗、胡絜青、劉旦宅、詹同、俞致貞、田世光、戴敦邦、洪怡、屈貞、黃永玉等藝術大師創作,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中央美術學院國際學院特聘教授李綱的“廢墟——李綱水墨方式的再解組”,涵蓋了影像、裝置、架上、科技等藝術材料表現形式,體現了中國當代藝術的最新發展。廣東名家主題展:“道合——孫洪敏、王永、張彥作品展”匯聚了廣東畫院、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廣州美術學院的杰出藝術家,共同展現了廣東本土藝術的風采。同時,廣州畫院、廣州雕塑院、福建德化瓷都畫院等單位的加盟,為藝博會增光添彩,展現了中國藝術的多元性和豐富性。
現場展出了達利、畢加索、夏加爾等全球頂級藝術家的作品,還有李鐵夫、李青萍、吳大羽、趙無極、吳冠中等中國藝術名家的作品。同時,還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現當代中國優秀藝術家的參與,展現中國藝術強大的發展后勁。
藏家群體呈現年輕化趨勢
藝博會期間,藝術品交易活躍,交易數額突出,顯示出廣州藝博會在藝術市場中的重要地位。
在買家組織方面,本屆廣州藝博會通過精心策劃和廣泛的宣傳推廣,吸引了來自全球的買家。這些買家不僅包括資深的藝術收藏家和投資人,還有來自各大藝術機構、畫廊的代表以及對藝術有濃厚興趣的新興藏家。藝博會組委會通過與國際藝術機構的合作以及利用多種渠道的宣傳,確保了買家的專業性和國際化,為藝博會現場交易的活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天來現場交易持續活躍,無論是傳統的繪畫和雕塑作品,還是現代裝置藝術、影像藝術及數字藝術等新型藝術形式,都受到了買家的青睞。同時,藝博會的買家群體也呈現出年輕化趨勢,其中“70后”“80后”在保持強勁消費力的同時,“90后”“00后”也加入了收藏藝術的行列,藏家群體呈現出年輕化趨勢,當代藝術收藏趨向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