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當前位置:首頁 > 魅力廣州 > 文化廣州

廣州動物園又“挖”到寶

  • 聽全文
  • 2024-08-09
  • 來源:廣州日報
  • 分享到
  • -

現場直擊迄今廣州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東晉墓葬

  8月8日上午,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廣州動物園麻鷹崗墓地考古現場通報廣州動物園考古發掘項目的重要發現。

  本次考古發掘共清理各時期墓葬148座,年代從西漢南越國時期一直持續至新中國成立初期,達2100多年之久。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在發掘區域中北部發現了一座保存基本完整的東晉墓和一座保存較好的南朝墓。據介紹,其中出土的東漢帶字陶屋模型、唐代陶雞模型、清代翡翠翎管和朝冠頂珠水晶飾件及清代翠鳥銀發簪,是近年考古發現中不可多得的文物精品。

  時間跨度2100年 出土近年考古發現中不可多得的文物精品

  在考古發掘現場,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張強祿和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調查勘探部主任、麻鷹崗墓地發掘項目負責人程浩向記者介紹了本次考古發掘的背景和基本情況。本次考古發掘共清理各時期墓葬148座,其中兩漢墓葬4座,晉南朝墓葬8座,唐代墓葬15座,明清墓葬121座。出土陶器、瓷器、銅器、玉器、珠飾等各類文物196件(套)。其中,東漢帶字陶屋模型其實是東漢墓當中比較常見的模型明器,“但這件東漢時期陶屋的珍貴之處在于門上有‘大吉間’三個字,在門上有文字的陶屋是非常少見的。”程浩說。

52252d6ca61e244574bc.jpeg

東漢帶字陶屋模型

7a5780bf591fcbff3958.jpeg

清代翡翠翎管

  本次考古工作最重要的發現,是在發掘區域中北部發現了一座保存基本完整的東晉墓和一座保存較好的南朝墓。其中東晉墓規模較大、結構復雜,在長達10米的墓室頂部及四壁未發現明顯損毀,是迄今為止在廣州地區發現的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東晉墓葬。程浩表示,從盜洞來看,這座墓葬可能是在墓主下葬后沒多久就被盜了,“但比較難得的是被盜后的近1700年,這座墓葬沒有再受到其他擾動。”

e07f7540b12a257904c7.jpeg

東晉墓航拍

  南朝墓規模稍小,為雙后室的夫妻合葬墓,結構精巧,除雙后室頂部各有一個盜洞外,其他結構保存完整,也尤為難得。程浩介紹,“目前廣州市內發現的南朝時期墓葬絕大多數是沒有墓頂的,這座墓的難得之處在于,頂部基本保存完好。”他還表示,南朝墓相比東漢墓的墓內裝飾更講究,“墓里可以看到祭臺、假柱、假窗等,在雙后室共用的墻壁上還有相通的窗欞結構。”

02ec86a846b0d7f6ddd9.jpeg

南朝墓的前室及封門

eaab2d265f98ba15ab5d.jpeg

南朝墓外部

  這兩座墓葬的發現,對研究廣州地區六朝時期墓葬形制,墓葬分期和喪葬習俗以及晉南朝時期的建筑技術具有重要意義。張強祿表示,“在廣州城市中心發現保存這么完好的兩座東晉、南朝時期墓葬,充分體現了廣州的深厚歷史文化底蘊。”

  程浩介紹,此次考古發掘有三個“特別”。一是發現的墓葬分布密集,最密集的發掘區域東北部一帶300平方米范圍內就有70座墓葬;二是墓葬的年代跨度大、連續性強,墓葬的年代自西漢南越國時期,歷經東漢、晉南朝、唐、明、清、民國,一直持續至新中國成立初期,達2100多年之久。“這個時間跨度和廣州城的發展、變遷是同步的。”程浩說。三是墓葬的排列有一定的規律,特別是明清墓葬不僅規模、朝向頗為相似,墓葬的間隔也基本一致,說明這里是一處成規模、有規劃的墓園。

  記者在考古工地現場看到,148座墓葬目前大部分已進行了回填,程浩介紹,為了安全起見,現在露出來的是兩座意義重大的東晉墓、南朝墓及一些結構比較穩固的墓葬。張強祿透露,“兩座保存如此完好的東晉墓葬和南朝墓葬未來或將在廣州動物園進行原址保護。”

  本次發掘范圍是狐獴和小浣熊的棲息地

  動物園為何頻成考古現場

  本次麻鷹崗墓地的發掘范圍原本是廣州動物園(以下簡稱動物園)狐獴和小浣熊的棲息地。而自1956年以來,配合動物園建設,市文物部門先后在動物園內30多個地點發掘古墓葬近500座。“廣州動物園是我們廣州文物考古的老朋友。”程浩表示。

  為什么在動物園內有這么多的墓葬?

  程浩指出,這和動物園的地理位置以及自身的地形地貌是分不開的。廣州動物園所在地屬于廣州市“小北-建設新村-華僑新村-太和崗-區莊-麻鷹崗”地下文物埋藏區,是廣州市古墓葬重點埋藏區域之一。

  “從明清廣州城的城墻范圍來看,廣州動物園所在的麻鷹崗就在廣州城的東北側,距離廣州城的大東門也就是現在越秀路一帶大概有3公里,距離漢唐廣州城最東邊也就是現在倉邊路一帶大概不到4公里。這個位置非常適合當時生活在廣州城內的人去世后,家人親友將他們送葬出廣州城,并埋葬在這里。”程浩說。

  而從地形來看,廣州動物園由不同的山崗組成,北邊是高聳的白云山,往南可以看到珠江,這個范圍對于古代廣州人來說是背山面水的形勝之地。

  將來還能到動物園看文物、學歷史

  “此次考古發現充分反映廣州動物園一帶作為廣州古城的東郊區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下文物埋藏區,是蘊含廣州古代歷史文化遺存最豐富的區域之一。”張強祿表示,“動物園的職責是保護動物,保護大自然的物種多樣性;我們保護文物是保護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遺產的多樣性,‘保護文物’和‘保護動物’在廣州動物園的場館建設中得到完美的結合。將來到廣州動物園不僅能看動物,還能看文物,這將成為廣州動物園獨特的名片和品牌。”

  據悉,在此次考古工作過程中,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積極開展公眾考古活動,與廣州動物園密切合作,先后組織6批近百名青少年到工地參觀研學。青少年們走進考古現場,學習“活化”的歷史,近距離了解考古和歷史研究工作的重大意義,加深了對廣州歷史文化名城的認知。

  廣州動物園對文物保護工作亦高度重視、積極配合,主動履行保護職責,無論是犀牛區東漢墓的發掘和展示,還是熊貓館等場館建設區域的考古工作,都給予了大力支持。

相關附件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