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當前位置:首頁 > 魅力廣州 > 文化廣州

南粵近代兵工業從這里起步

  • 聽全文
  • 2024-08-08
  • 來源:廣州日報
  • 分享到
  • -

廣州機器局曾造出倫道爾式炮艇“海東雄” 后成專門的武器生產機構

  1873年,廣州老城文明門外的聚賢坊響起了隆隆的機器聲。這個看上去不起眼的地方,是廣州近代兵工業的萌芽地之一——廣州機器局在這里掛牌成立,自行研發了第一批兵器裝備。其后,城外的增埗以及石井,都建起了兵工企業,尤其是石井兵工廠,以其規模宏偉,制造武器之先進,在近現代兵工業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604315788f43779c8c6c.jpeg

位于白云區石井的廣東兵工總廠舊址

  1.5萬兩白銀撐起廣東首個機器局

  從文明路德政路口往南走,用不了多久,就到了玉帶濠。穿過牌坊,走進老街,一路往前,一塊大石頭映入眼簾,石上用繁體字寫著“廣州機器局舊址”幾個大字,旁邊有一石碑,略述廣州機器局的歷史。細細一讀,才知道史料中說的廣東機器局的孵化之地——文明門外聚賢坊就是這里。難怪,老街兩旁的一些老房子,還掛著“聚賢坊某某號”的門牌。

  據史料記載,1873年,兩廣總督瑞麟向朝廷上了個奏折,稱“軍火采自外洋,所費甚巨,且輪船汽機時有損壞,必須赴香港修補,處理亦多周折”,故而上奏,請求自行設廠,制造軍火。清廷很快批準了這個奏折。同一年,憑著廣東善后局籌措的1.5萬兩白銀,廠房建了起來,設備也一一到位,廣州機器局就在文明門外聚賢坊開張了。

  廣州機器局建成后,急需一個“掌門人”,瑞麟相中了順德人溫子紹。溫子紹出自順德,他的祖父溫汝適在嘉慶年間曾出任兵部侍郎;父親溫承悌則曾擔任刑部主事。溫子紹自小熱愛軍械技術,還遠赴國外學習軍械制造技術。為了考一考溫子紹的實戰能力,瑞麟還特意給了他一個任務——與“陳聯泰”機器廠合作,試造一支后膛七響連環快槍。造槍實驗大獲成功,溫子紹順利“過關”,出任機器局總辦。

  從1874年到1882年,溫子紹執掌的機器局一共造出了27艘輪船與炮艇。其中最受矚目的是倫道爾式炮艇——“海東雄”。“海東雄”下水那天,整個廣州都沸騰了。消息傳出去,連李鴻章都想辦法來“挖人”,請溫子紹北上造艦。但溫子紹不喜歡北方寒冷的天氣,以“母病”為由,婉言謝絕。

  張之洞南下督粵 大手筆擴建機器局

  雖說廣州機器局取得了這樣的成就,但若要應對當時海陸防線的需要,那還是差了一大截。1884年,晚清名臣張之洞出任兩廣總督。彼時正值中法戰爭爆發,廣州機器局被令“趕造軍火”,卻因“機器太小,良匠無多”,無法完成趕制軍火的任務。這可把張之洞急壞了。他下定決心擴建廣州機器局。他經過一番調查后,將廣州機器局和軍火廠歸入城西增埗一處,合稱為“廣東制造局”。廣東制造局專門制造槍炮、火藥等軍火用品,原來修理魚雷、制造輪船等業務,則歸黃埔魚雷局、船局分別經營。從此,制造局“轉型”為專門的武器生產機構。

  不過,只是在增埗一處制造武器彈藥,張之洞還是覺得有點“小打小鬧”。1886年,他看中了廣州城大北門外石井墟的一塊地,著手在這里修建兵工廠。這塊地方方圓31畝,買地加修建廠房的開支,共花了約1.73萬兩白銀。石井兵工廠建成后,又被稱為“廣東制造西局”,而設在增埗的制造局則稱為“廣東制造東局”,兩者統稱“廣東制造局”。

  1889年,張之洞調任湖廣總督,但他為石井兵工廠打下了一個不錯的底子。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廣東制造局生產了120多萬顆槍彈,供應湖北,緩解了湖北江防的燃眉之急;1895年,廣東制造局又趕造了一批抬槍,供給前線使用。

  1901年,廣東制造局又花了7萬多兩白銀,從德國、英國引進設備,后來成功仿制當時德國比較先進的毛瑟槍。1907年,石井兵工廠旗下建成無煙藥廠。不久,兵工廠成功仿制了德國1904年式新毛瑟槍,武器制造水平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至1924年,石井兵工廠可生產各種口徑毛瑟槍、步馬槍等十五六種槍支,以及上述槍支所用子彈,還可生產飛機炸彈、迫擊炮彈、地雷等10多種。每月平均生產槍支900余支,各種子彈70萬發。

  抗戰勝利后,石井兵工廠被撤銷,在廣州近現代史上寫下濃墨重彩一頁的兵工企業就此完成使命,走進歷史的長河。

相關附件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