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當前位置:首頁 > 魅力廣州 > 文化廣州

黃埔軍校“入學調查表”現存約百份 “為犧牲來的”“因志愿在救國”震撼人心

  • 聽全文
  • 2024-06-17
  • 來源:廣州日報
  • 分享到
  • -

新生填表寫下“何以入校”

  百年前,大批熱血青年懷揣“到黃埔去”的信念,不畏艱難險阻,輾轉前來廣州報考黃埔軍校。

  當時,每一位進入軍校的學生都需要填寫一份“詳細調查表”作為檔案文件。在這份調查表中,最打動人的就是“何以要入本校”一欄。“磨煉革命精神造成一健全革命分子”“為犧牲來的”“因志愿在救國”……從那些各異的字體中,我們能一睹當時涌動的革命精神。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份“調查表”的背后故事。

當時入學的詳細調查表 每一位進入黃埔軍校的學生填寫調查表,表明自己報考的原因。

  陳賡手寫調查表:鍛煉一個有革命精神的軍人來為主義犧牲

  “磨練革命精神造成一健全革命分子!”

  這是1924年,22歲的蔣先云在“詳細調查表”中的“何以要入本校”一欄中,寫下的一句話。

  蔣先云,湖南新田人。1917年,他入讀衡陽的湖南省立第三師范學校,五四運動期間發起成立湘南學生聯合會,任總干事。1921年,他在衡陽由毛澤東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次年被毛澤東派往安源從事工人運動,與李立三、劉少奇等領導了著名的安源路礦工人罷工。1924年,經毛澤東等人的介紹,他投考黃埔軍校,為黃埔一期第一隊學生,任中共黃埔直屬支部第一任書記。他在黃埔一期入學考試和畢業考試中都考了第一名,1927年5月28日于北伐攻克臨潁城的戰斗中英勇犧牲。

  “詳細調查表”是每一位進入黃埔軍校的學生都需要填寫的檔案文件,現存百份左右。其中除了要寫明姓名、年齡、籍貫及住址、宗教信仰、教育水平等基礎信息外,還要填寫家庭主要成員、家族主要職業、家庭生活狀況等關聯信息。調查表一式十份,除了成績、備考兩欄之外,全部要求親筆填寫。

  在這份調查表中,最打動人的就是“何以要入本校”一欄。從那些各異的字體中,我們能一睹當時涌動的革命精神:“鍛煉一個有革命精神的軍人來為主義犧牲”(陳賡);“欲挽救中華民族之衰微,民權之旁落,民生之凋敝,非用有組織有主義的強有力能軍隊不可”(楊其綱);“期鍛煉健強、有主義、守軍紀的軍人,分擔革命事業的責任”(劉仇西);“就是赤誠地想去革命,而來受實地訓練革命的工作”(洪劍雄);“因志愿在救國”(劉云)……

  “那些文字應是各人經過獨立思考之后認真填寫上去的,”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原主任、省委黨校原副校長曾慶榴在《共產黨人與黃埔軍校》一書中如是評價,“中共黨員之投考黃埔,首先應是本人對當時的政治走向的選擇,尤其是學習軍事、從事軍隊工作的愿望推動的結果。”

  孫中山李大釗毛澤東積極為黃埔軍校引薦學生

  軍校建立后,將招考學生名額分配給各地,第一期最初計劃招生324名,實際招生人數則遠大于此。初期為4個隊,約500人。后由湘軍講武學堂合并到軍校的158人及四川送來的21人編成的第6隊學生也歸入第1期。

  不過,黃埔軍校的招生并非一帆風順。其中一個原因,是各省份多在大大小小的軍閥控制之下,不能公開招生,甚至有的軍閥竟下令學生不得出省一步。因此孫中山借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之際,委托代表回籍后代為招生,在廣東則公開招生。孫中山、廖仲愷、李大釗、譚平山、毛澤東等人都為黃埔軍校引薦過學生。曾慶榴在《共產黨人與黃埔軍校》一書中寫道,1924年3月,毛澤東負責黃埔軍校在上海地區的考生復試工作,長江流域及其以北各省包括湖南的考生,需要到上海復試。其間,他接待了張隱韜、楊其綱等考生。毛澤東是蔣先云、伍文生、李漢藩等進入黃埔軍校的介紹人,趙自選等人也是在上海經過他的考選、安排而到廣州投考黃埔軍校的。

  在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楊匏安故居等革命史跡的展覽陳列中,我們都能看到一份重要的文件——1925年11月1日中共中央指示各地組織選派黨員、團員、國民黨左派人士投考黃埔軍校的《通告第六十二號》。通告要求各地“速速多選”人員前往廣州投考,并強調“此事關系甚大,各地萬勿忽視”,還指明將報告人介紹信寄往楊家祠,由楊匏安轉交廣東區委。為保守黨的秘密,防范各地封建軍閥勢力對黨組織的破壞和確保黨員的安全,通告采取秘密方式下發。

  從這份通告中,我們能夠看到中國共產黨人對于黃埔軍校工作的重視。據不完全統計,有姓名可查的前六期黃埔軍校師生中為共產黨員的有近800人,其中很多人成為組建人民軍隊的骨干力量。

  第一門考作文 題為論中國當時貧弱原因和挽救良策

  當時,報考者一般要經過三關,第一步是各省份的初選,第二步是在上海、鄭州等地舉行的復試,第三步是軍校的總復試,也就是入學考試。在廣東之外,考生的初選和復試等環節往往需要保密。有湖南籍學生回憶:“我于三月的某天晚上,秘密地到清水塘去報考。入選后,“(何叔衡)囑咐我們行動要秘密,分散搭火車輪船到漢口后,再搭輪船到上海去見毛委員……于三月底參加長江流域和以北各省考生的復試,也是秘密進行的。”

  1924年3月27日,黃埔軍校以廣州文明路廣東高等師范學校為試場,舉行第1期新生入學考試。第一門考作文,題目是要求考生論述中國貧弱的原因和挽救之良策。之后還有數學、歷史、地理等科目的考試。各地投考的學員共1200余人,3天試畢,因考生學識較佳者頗多,故酌量多取。4月28日發榜,第1期共錄取正取生350人(還有說360人或372人),備取生120人(還有說117人或100余人)。

  當時許多熱血青年懷揣“到黃埔去”的信念,不畏艱難險阻輾轉前來廣州。有黃埔六期生回憶,從長沙到廣東由于戰時鐵路不通車,他們“在炎熱的夏天,著草帽,戴斗笠,背包袱,沿著大道向坪石、樂昌方向前進。日行數十里,甚至百余里”,晚上要用鹽水泡腳防止腳泡潰爛,皮膚曬得發黑起皮,發痧鬧病的有很多,該生認為“投考黃埔走上革命的道路,也是要靠堅強的毅力,奮勇前進才行”。

  在招生的過程中,發生了許多故事。1924年1月,徐向前到山西陽曲縣小學當教師,正要去上任,聽到了黃埔軍校招生的消息,于是悄悄約上幾個同鄉,前往上海報考。初試通過后,徐向前等從上海乘火輪到廣州參加總復試,最終他被錄取了。他的夫人黃杰則是黃埔軍校武漢分校第六期女生隊隊員。他們可稱是一對黃埔伉儷。

  陳賡可以說是“跳槽”入學的。當時,陳賡等人沿珠江長堤散步時,看到了黃埔軍校的招生簡章,認為“革命青年不應分散力量,甚或為私欲者所利用,而應集中黃埔訓練”。于是他率先退出了“湘軍講武學堂”,報考黃埔軍校。

  開國中將閻揆要是陜西佳縣人。在北京時從《新青年》上得知軍校在招生的消息,與幾位同鄉取道天津南下。因為身上沒有幾個錢,他們只買了最便宜的通艙票。船上管飯不管菜,他們便買了兩罐咸菜,從天津吃到廣州。船經過香港時,大家登岸游覽,發現一碗面條就要8個便士,菜更吃不起。他們以為醋不要錢,就以醋當菜。誰知加醋也是要另外加錢的,店員過來結賬時,醋錢不少,大家當時就愣了。雖然他們錯過了考期,后來還是獲準參加補考,最終得以入學。

相關附件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