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奮力書寫文化傳承發展答卷
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全面系統深入闡述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為我們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思想和行動指南。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一年來,廣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牢記囑托,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深入實施文化強市“八大行動”,廣植文脈之根,廣開交流之門,奮力書寫文化傳承發展的廣州答卷。
文脈綿延
市民游客追溯花城史 廣州各博物館入館人數創新高
鳳凰山麓,流溪河畔,一座宏偉典雅的文化殿堂聳立其中,一幅文沁嶺南的歷史長卷緩緩展開,廣州國家版本館成為傳承文明種子、賡續中華文脈的“文明燈塔”。剛剛落幕的第二十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廣州國家版本館首次進行重點館藏版本現場展示,展出明代汲古閣刻本《后漢書》、明代刻本《藝文類聚》等珍貴版本。
中國國家版本館廣州分館
經典展出的背后,是對傳統文化的進一步挖掘——2023年,廣州全年完成446宗考古項目,15626萬平方米調查,236萬平方米勘探,17879平方米發掘,發現古墓葬532座,出土各類文物2894件(套)。在南漢二陵博物館,以一系列廣州考古項目的新發現、新成果為核心內容的展覽正與公眾見面,讓市民游客得以追溯廣州歷史脈絡。
精品大展成功“破圈”,吸引更多人走進博物館,了解廣州、讀懂廣州、熱愛廣州。2023年,廣州各博物館入館人數約2100萬人次,創下歷史新高?!盀椴┪镳^奔赴一座城”成為年輕人出游新現象。
今年5月18日是第48個國際博物館日,在廣州藝博院新館,大家穿過高大的“博物館小鎮”門樓,在古意盎然的會場中展開一段文化旅途。穿梭于“街巷”之間,體驗漢服換裝、手工藝制作、趣味游戲, “穿越隧道”中親手操作數字互動體驗裝置,“足不出戶”便打卡遠程文博景點……2024年博物館日期間,廣州幾乎所有的博物館都 “打破圍墻”,深入到城市、社區之中,無縫對接博物館資源與當代城市生活。
廣州藝術博物院新館
博物館是城市記憶的存檔。通過一場場“文化盛宴”,公眾在博物館等城市文化地標里加深對歷史、藝術和科學的理解和探索,領略嶺南文化永不落幕的時代魅力。
精品迭出
推動文藝高質量發展 廣州文藝佳作頻出成全城熱話
“高燃!富有飽滿的生命力,溫暖且有信念?!薄皾M滿的嶺南風情,演員出彩!”五月的廣州舞臺上,粵語版音樂劇《雄獅少年》在廣州大劇院上演?!胺艞壙v有萬般理由,堅持只需一個就夠?!币淮瑾{人自強不息銳意進取的精神感動觀眾?!缎郦{少年》是由粵港澳大灣區知名班底制作、改編自現象級同名國漫電影IP的文藝佳作,是廣州集聚大灣區優秀文藝力量推動文藝高質量發展的優秀范例。
今年以來,佳作頻出的廣州文藝成為全城熱話。原創歌劇《馬可·波羅》載譽歸來,“歡朋滿粵——遇‘鑒’馬可·波羅”非遺作品展覽、分享沙龍同場舉辦,搭建起中意文化交流的多元舞臺。2024年廣州藝術季在5月如約而至,60臺優秀劇目共計140場次,類型涵蓋歌劇、音樂劇、話劇、舞劇、音樂會、雜技、戲曲等,“含穗量”首次突破40%——廣州粵劇院《雙繡緣》、廣州芭蕾舞劇院《睡美人》、廣州歌舞劇院《舞韻嶺南》、廣州話劇藝術中心和海軍政治工作部宣傳文化中心聯合制作的大型原創話劇《鋼鐵戰士》、廣東音樂曲藝團《賽龍奪錦》、廣東省木偶藝術劇院《神奇之旅》《匹諾曹歷險記》等廣州文藝精品,實現傳統文化創新表達的同時,全方位、多層次展示廣州城市文化高質量發展新面貌。
《賽龍奪錦》
今年,廣州將發展文藝新質生產力,為創作添上騰飛雙翼。重點打造歐陽山經典作品紅色話劇《三家巷》;重點創排以潮汕“英歌舞”為載體的舞劇《英歌》、以講述嶺南武術名家譚三通過吸納“南拳北腿百家掌”的武術精髓創立“蔡李佛拳”為主要內容的粵劇《南拳》等。此外,創排描摹大灣區奮斗者命運軌跡的芭蕾舞劇《灣區人家》、創排珍惜生態愛護地球主題的當代雜技劇《叢林2044》等,以不同藝術形式反映廣州以新質生產力牽引高質量發展的時代風采。
打造文藝精品,堅持“品牌”效應,廣州努力擴大中華優秀文化社會影響力和傳播面。截至2024年3月1日,近三年來7家市屬國有文藝院團深入華南國家植物園、團一大廣場、陳家祠、二沙島等多個景區、博物館和文化地標共計開展惠民演出937場,惠及千萬民眾。2024年,廣州國有文藝院團全年將開展惠民演出超過200場。四年一屆的羊城粵劇節也在緊鑼密鼓籌備中,將為海內外民眾盡情展現這一國內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影響最廣、最具權威性的粵劇文化盛事。這些文化惠民活動進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傳播力、影響力的同時,積極推動大灣區演藝文化高質量發展和我市國際演藝中心建設。
文化“出海”
以本土化講好中國故事 廣州品牌開放自信走向全球
著眼于“中法故事、國際表達”,廣州出品的紀錄片《康熙與路易十四》今年5月大放異彩。作為第十屆法國中國電影節10部精選的中國影片之一,《康熙與路易十四》在巴黎全球首秀,還在法國多個城市開展為期一個多月的展映。同時,《康熙與路易十四》亮相第77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中國電影聯合展臺。影片在法國放映結束后,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有法國觀眾表示,希望能向大家推薦這部影片。業內專家認為,這是“中國電影‘走出去’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實踐”。
同樣在第77屆戛納電影節上,國漫電影《落凡塵》、豬豬俠系列大電影《超級賽車》《海洋日記》《恐龍日記》等精品悉數亮相,向全球展示粵產動漫的風采,增強海外受眾對國產動漫的認知度和喜愛度。影片出品方代表、詠聲動漫相關負責人介紹,以動漫講好中國故事,離不開內容產品的“本土化”策略。強勁的IP產業化實力,也為豬豬俠系列大電影“出?!碧峁┏渥愕牡讱?。
作為中國動漫發祥地之一,廣州擁有超500家動漫企業,誕生了喜羊羊與灰太狼、豬豬俠、小飛俠等動漫IP形象。2023年,廣州動漫產業營收達250億元,約占全國五分之一。本土動漫IP堅持自主創新,用優質動漫內容推進嶺南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發展,撬動廣東文化產業發展新動能。
文化“出海”是文化產業出奇制勝的“法寶”。5月11日,《鳴潮》游戲動畫登陸紐約時代廣場,這款由廣州庫洛科技有限公司制作的游戲吸引了全世界玩家的目光。據悉,依托海外市場和自身實力,廣州游戲產業大放異彩——2023年,廣州共有游戲企業3000余家,游戲產業營業收入近1052億元,同比增長8.6%,約占全國游戲營收1/3,游戲出海蔚然成風。
游戲、動漫、電影……廣州的文化企業和文化IP正以更加開放、自信的姿態,走向全球。優質的文化產品持續“出?!?,推動嶺南文化走出去的同時,持續提升廣州國際形象高度、活躍度、美譽度、知名度和溫度。
數說廣州
文化建設
產業
2023年,廣州市文化及相關產業實現營業收入5582億元,同比增長15.9%。目前,廣州正全力打造動漫游戲、創意設計、文化裝備制造等3個營收千億級文化產業集群。
廣州文化產業穩步增長,作為文化產業聚集發展重要載體的文化產業園區更是呈現蓬勃的發展態勢。目前廣州市各類文化產業園區達700余家,其中國家級文化產業園區(基地)25家,省級文化產業園區(基地)23家,市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48家,產值超百億園區5家。成功創建天河區、番禺區兩個國家文化出口基地,成為國內少有擁有2個國家文化出口基地的城市之一。
文旅
今年“五一”假期,廣州策劃推出1800多場文旅活動,促進文化和旅游市場消費。
據統計,假日期間,廣州市接待市民游客近1104萬人次,同比增長4.4%,實現文旅消費超106億元,同比增長2.1%;廣州納入監測的30家文化旅游景區共接待市民游客近540萬人次,其中14家重點景區共接待游客超138萬人次;納入監測的8家紅色文化景區接待游客12.53萬人次,3個文化特色街區接待游客376.13萬人次。
惠民
截至2024年3月1日,近三年來7家市屬國有文藝院團深入景區、博物館和文化地標共計開展惠民演出937場,惠及千萬民眾。今年全年,廣州國有文藝院團將開展惠民演出超過200場。
電影
在電影方面,今年1~5月,據燈塔專業版數據,廣州市電影票房近6億元,放映場次超過140萬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