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當前位置:首頁 > 魅力廣州 > 文化廣州

花都區(qū)三華村以文明實踐為抓手 活化利用文物建筑

  • 聽全文
  • 2024-05-13
  • 來源:廣州日報
  • 分享到
  • -

傳承文化之美 綻放文明之花

  在花都區(qū),擁有900多年歷史的三華村中曾有一座荒廢凋零的百年古祠堂。如今,借助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契機,在“村館校”合作共建的推動下,這座古祠堂得以修復,并為本地村民和游人提供個性化、別具特色的閱讀服務體驗。

  日前,記者來到花都區(qū)三華村福元徐公祠。每到下午放學時間,這里的小書包都堆積如山。往古祠堂里看去,仿古磚、滿洲窗等元素與原有的青灰磚、灰塑、壁畫等融為一體,琳瑯滿目的書籍在書架上整齊擺放。在這里,身穿校服的孩子們或專心寫作業(yè),或聚精會神地閱讀書籍。這座成功活化的古建筑,將繼續(xù)承載三華村的代代記憶。

  近年來,花都區(qū)三華村以祠堂群為陣地,以黨建引領鄉(xiāng)村文化傳承為向導,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黨群服務紅色驛站建設為抓手,深入實施鄉(xiāng)村文化振興,積極升級打造文化空間,讓鄉(xiāng)村文化“活”起來。

孩子們在古祠堂中學習

  修舊如舊:讓后人能感受歷史魅力

  廣州市花都區(qū)三華村是新華街較大的城中村之一,有著900多年歷史,村內(nèi)分布多間祠堂書院、古樹名木眾多。據(jù)悉,村中現(xiàn)有祠堂22座,共有15處文物保護單位,當中的資政大夫祠建筑群更是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此外,三華村還是中國同盟會廣東番花會的所在地,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就有16位為三華村徐姓族人。因此,它還被譽為“辛亥革命英雄村”。

  近三年,廣州市花都區(qū)加大了文物保護資金的投入,共投入1635.7萬元,用于開展文物巡查、修繕和搶險加固工作。其中,在三華村投入文物保護經(jīng)費208萬元,而村集體則自籌了1347萬元,用于中國同盟會廣東番花會舊址等4處不可移動文物的修繕保養(yǎng)。

  作為花都區(qū)新華街三華村黨委書記、村委主任,今年已62歲的徐金良對三華村感情深厚。他從小就在這片土地上長大,父親曾在徐公祠上學,而他自己也在古老祠堂的陪伴下度過成長的歲月。他說,這些祠堂作為見證三華村歷史的遺跡,是祖宗留下來的珍貴財富,承載著他們一代代人的記憶和情感。

  然而,由于歲月的侵蝕,這些古老祠堂曾一度荒廢凋零。徐金良上任后,將修復祠堂列為頭等大事,并希望能向后人述說三華村的傳奇故事,將祖先流傳下來的優(yōu)秀文化傳承下去。

  為了維護歷史遺跡的原貌,祠堂的修復須“修舊如舊”。徐金良強調(diào)了四項修復原則:“門戶、框架、磚瓦和梁”一律不動。他介紹,祠堂內(nèi)的地磚、壁畫等裝飾都會在尊重原始結構的基礎上進行修復。這些修復工作是為了保留歷史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讓后人能夠感受到三華村歷史的厚重與魅力。

  活化利用:古祠堂成學習游覽好去處

  古祠堂修復后,無可避免地面臨一個問題:如何不只是簡單地將古建筑保存下來,而是充分活用它們?

  徐金良指出:“我們需要找到一種方法,將三華村原有的文化資源與外部資源有效地整合起來,這樣一來,祠堂才能煥發(fā)出更多生機。”就這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成為一個絕佳的契機,伴隨而來的是相關政策的支持和推動。

三華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借著“東風”,三華村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農(nóng)家書屋等文化陣地,引入“公益嶺南”鄉(xiāng)村國學講堂,引導青少年品悟國學經(jīng)典、了解嶺南民俗、學習紅色革命傳統(tǒng),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三華村利用古建筑原有結構特點改造出農(nóng)家書屋,將其整體空間劃分設計為村史展示區(qū)、校史展示區(qū)、非遺展示區(qū)、研討區(qū)和閱讀區(qū)五大區(qū)域。古祠堂在改造時,內(nèi)部裝修設計保持古建筑要素和鄉(xiāng)村文化特色,并從中汲取設計靈感,加入了仿古磚、滿洲窗等元素,營造出莊重、大氣、典雅的空間氛圍。里面藏書近7000冊,由花都區(qū)圖書館工作人員指導上架擺放,配以非遺藝術品等裝飾點綴。經(jīng)過精心修復的三華村福元徐公祠,儼然成了村民閱讀學習、游客參觀旅游的好去處。

  此外,經(jīng)過調(diào)研,三華村黨委發(fā)現(xiàn),每天放學時段有許多家長在三華小學、幼兒園門口守候。因此村黨委直面“四點半治理”焦點,在組織座談、充分了解需求后,形成共創(chuàng)“家庭學校社會協(xié)同育人”新空間的共識。在紅色驛站配備既能答題又能充電的黨建知識充電站、凈水器和休憩座椅,既滿足了家長臨時休憩的需要,也滿足了家校社信息互通的需要。

  三華小學相關負責人感慨:“這里變成了三華村黨員干部滋養(yǎng)初心的好家園、三華人民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好去處、三華學子學習的好課堂。”

  文化傳承:常態(tài)化推進文明實踐活動

  三華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位于徐公祠內(nèi),其公告欄上張貼著每月站里的各類文明實踐活動的時間安排。這些活動包括了嶺南國學講堂、端午節(jié)活動等文明實踐。

  三華村融合“鄭國岱好人工作室”建設,引入2020年“廣東省十大新時代文明實踐專項賽”示范項目——公益嶺南鄉(xiāng)村國學講堂。公益嶺南鄉(xiāng)村國學講堂,2023年成功舉辦了2季英才班、4場嶺南民俗工作坊、1屆2期國學夏令營、6期經(jīng)典讀書會、聯(lián)合承辦了中國教育學會傳統(tǒng)文化教育分會2023年學術年會“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南粵行動教育教學成果展”。

  這些公益活動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的支持,在三華村不僅蓬勃發(fā)展,而且走出了三華村,輻射到全國各地。今年1月,第五屆“公益嶺南·民族一家親”國學冬令營(云端)結營,來自全國的300多名漢、藏、瑤、滿、蒙等民族的中小學生齊聚云端平臺,一起品讀中華經(jīng)典、體驗民俗文化。活動廣受好評,也為其他地區(qū)提供了寶貴的經(jīng)驗借鑒。

  “每周末我們都有公益國學英才班舉辦,優(yōu)先錄取好人家庭、困難家庭等。”花都區(qū)新華街三華小學校長江麗珍介紹,三華村目前依托村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充分結合資政大夫祠、水仙古廟等重點文物建筑,常態(tài)化舉行各類文明實踐活動。其中親子閱讀活動、特色民俗文化活動深受歡迎。

相關附件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