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家曾振偉作品《擁抱世界》進入第17屆意大利拉古納國際藝術獎決賽
日前,第17屆意大利拉古納國際藝術獎決賽入圍作品揭曉,廣州藝術家曾振偉的大型城市公共藝術作品《擁抱世界》成功入圍。
本屆意大利拉古納國際藝術獎,共有來自全球藝術家與設計師的240件作品入圍決賽。在該獎項的10個參賽類別中,城市藝術板塊全球僅5位藝術家入圍,曾振偉是唯一入選的中國藝術家。決賽入圍作品將于3月11日至4月16日在意大利威尼斯北軍械庫進行大型聯展。屆時,《擁抱世界》將在國際舞臺上亮相。
入圍作品寓意:擁抱世界 擁抱未來
據悉,意大利拉古納國際藝術獎創辦于2006年,是藝術與設計世界里最有影響力的獎項之一,是目前全球當代藝術賽事項目中最全面的國際化年度賽事。
此次入圍拉古納國際藝術獎的作品《擁抱世界》,同樣運用到圓管人形象元素,和過往的純靜態作品相比,該作品加入了更多數字化的科技元素,也讓作品的互動性更強烈。
曾振偉作品《擁抱世界》
曾振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件作品中,兩個擁抱在一起的人,舉頭望向天空,寓意擁抱世界,擁抱未來。廣州擁抱大灣區,中國用大愛擁抱全世界。”
在這件作品中,由6000多根長度不一的精密鋼管構成人物頭部。該作品以跨界融合參數化設計及精良工藝技術,并結合多媒體交互裝置,通過不同長度的燈柱,讓光源呈現出曲線效果,再運用動態播放,讓畫面更具靈動感。光源部分也聯動后臺的控制中心,市民朋友可以通過微信小程序交互進入圓管人在另一時空中的魔法世界,定制屬于自己的“燈光秀”,打破雕塑和媒體的界限,以文化藝術激活城市活力。
為廣州創作大型公共藝術作品二十多件
提起藝術家曾振偉,廣州市民對他的作品一定不陌生。在廣州市的新中軸線上,《未來之門》《百鳥歸巢》《擁抱世界》等多個戶外大型公共藝術作品正逐漸成為廣州城市的文化符號,它們就出自曾振偉之手。
在廣州,曾振偉創作的大型公共藝術作品有二十多件。2020年,廣州市授予曾振偉“文化大師工作室”稱號。
在公共藝術領域,曾振偉擅用當代藝術的視覺語言來闡述具有區域特色的傳統人文精神,多年來結合行為心理學、色彩學、符號學、視覺心理學、形態學等理論觀點來塑造作品,以深刻的意象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從1992年開始,曾振偉多次在中國、日本、韓國、法國、意大利等國家舉辦展覽。其作品曾入圍2010年上海世博會永久性紀念雕塑方案,代表作品遍布廣州CBD核心地段,如《擁抱世界》《未來之門》《朋友》《百鳥歸巢》《鰲魚舞》《五洲英才》《走向殿堂》等。位于廣州國際金融中心門前的《未來之門》,是他在廣州創作的首個戶外大型藝術作品,是其代表作之一,該作品以童年時常見的“捕蟬”場景為創作靈感,巧妙將民俗文化融入其中。
法國著名評論家:
曾振偉的作品詮釋生命的沖勁與力度
談及城市公共藝術,曾振偉認為,要在城市的“建筑森林”注入活力和生機以及文化的訴求,對于藝術家來說是一種對文化表現力的綜合考驗。
什么是公共藝術?曾振偉認為,“公共藝術是構建一方水土和一方文化良性發展的重要土壤,是城市靈魂的表現,優秀的公共藝術作品一定是從本地城市文化中孕育而生的,藝術家設計出來的作品要有感情,要有寓意,要有未來,要有文化。”
在曾振偉看來,公共藝術作品與周邊環境是“唇齒相依”的構成關系。“只有在建筑物最恰當的地方設置與建筑物相對應的公共空間藝術品,才能讓城市空間里本來無關聯的物體相映成趣。這樣,建筑物才能獲得表情,城市才會有性格。”
對于曾振偉的公共藝術,法國國家文化騎士勛章獲得者、法國著名當代藝術評論家奧德·克勞斯曾評價:“曾振偉的作品包含了兩種具有強烈反差的元素:具有特殊書法韻味的抽象化以及十分杰出的形象化,兩種不同元素的融合與碰撞,使得我們可以從其作品中發現廣州的精神:廣州是一座企業家與商人匯集的城市,同時也保持東西方文化的交融,它詮釋著一種‘生命的沖勁與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