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當前位置:首頁 > 魅力廣州 > 文化廣州

沙面老建筑 開門迎新客

  • 聽全文
  • 2022-09-05
  • 來源:廣州日報
  • 分享到
  • -

沙面“萬國建筑博物館”活化利用見成效 越來越多老建筑向公眾開放

  廣州荔灣沙面,是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島上保留著近代歐陸建筑群,被譽為“萬國建筑博物館”。但在過去,沙面為數眾多的文物建筑、歷史建筑只有少數對外開放,多數老建筑市民游客“不得其門而入”,只能欣賞其外表,留下不少遺憾。近年,荔灣區和沙面街大力推動沙面老建筑活化利用,引入建筑師事務所、藝術空間、展覽館等業態,以活化促保護,讓越來越多的老建筑向公眾開放,進一步發揮沙面建筑群的價值。

  “萬國建筑博物館”迎來國際建筑交流平臺

  沙面南街28號,是一幢新巴洛克式建筑,由著名建筑師帕內于1905年改建,百年前曾作為寶隆洋行。就在一年前,這里還是大門緊閉的辦公場所。今年7月,經過法國讓·努維爾建筑事務所(AJN)與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BIAD)攜手修繕活化,這里以合筑·中法建筑文化交流中心的全新身份向公眾開放。

  該建筑的一樓作為展廳,接連舉辦“開啟設計新場景,探求科創新未來”BIAD華南設計中心八周年作品展覽和“數字木構+設計邏輯”展覽。游客入內觀展的同時,還可以近距離領略百年建筑的風貌。

  BIAD華南設計中心執行總建筑師李敏茜帶記者參觀了用作辦公區的二、三樓,建筑內部的拱門、壁爐、圓頂玻璃窗等元素原汁原味展示出來。“我們認為,在歷史建筑內,可以更真切地感受到當代空間藝術與歷史文化的融合。合筑將建立一個建筑文化交流的學術平臺,其中一樓展廳將設置常設展覽和臨時展覽,并向公眾開放。”李敏茜介紹,合筑是響應廣州市政府“老城市、新活力——設計的力量”號召, AJN與BIAD共同打造的國際建筑文化交流平臺,同時,希望更多建筑人在此舉辦學術研討和專題展覽。

  “這里太棒了!”來自云南的魯琦是華南理工大學城鄉規劃專業大一新生,趁開學前與父母一同到沙面游覽,沿著沙面南街,看到28號敞開門,就走了進來參觀。細致參觀后,魯琦說這實在是意外驚喜。

  沙面島正吸引越來越多的建筑師事務所進駐,莫伯治建筑師事務所在沙面南街24號扎根多年,另一家設計師事務所哲逕建筑也在今年進駐沙面大街41號。作為沙面島地標建筑之一,其首層360平方米的空間被活化修繕,打造成燈塔(Lighthouse)多功能藝術空間,容納藝術展示、社交茶飲等不同場景的復合文化空間。開業一年,燈塔舉辦了多場音樂會、藝術作品展、文化交流活動,吸引了大批文藝愛好者,成為知名文藝打卡點,同時也獲得了多個設計獎項。

沙面大街41號 

沙面大街41號內部 

  在燈塔里,記者看到各種老式裝飾構件保持著當年的精致,新裝材料與老構件保持著一定距離,讓公眾在不接觸文物本體的同時,盡可能近距離欣賞老構件。對此,哲逕建筑、燈塔文化、筑茶聯合創始人方斐表示,希望到訪的客人發現老建筑的美。

燈塔(Lighthouse)多功能藝術空間 

  茶館、咖啡館多了歷史文化味

  沙面島很早就是廣州咖啡館聚集地之一,新近在老建筑里開業的咖啡館則多了幾分歷史文化味。沙面大街39號來回咖啡里掛著一幅大型山水畫,主要建筑構件按原樣進行修繕,能窺見百年前的風貌。而對面的沙面大街38號現在被打造成為茶室,除了品茗,還有豐富的普洱茶文化展示。

  沙面南街58號建筑于1912年建成,很長時間主要作為住宅樓。幾個月前,地上一樓作為潮州鳳凰單叢茶博物館向公眾開放,成為展示鳳凰單叢茶非遺文化的平臺。

茶藝師在展示茶藝 

  華洋里文化產業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區馨文是沙面大街36、38、39、41號物業的管理者,“沙面是一個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大IP,老建筑敞開門向公眾開放是第一步,要有持續的吸引力,需要注入更多的文化味,所以我們引進的都是具有相同理念、熱愛文化的機構,相信隨著越來越多老建筑開門迎客,沙面這個文化IP的顯示度會越來越高。”

  建筑是時代變遷的記錄者,沙面建筑群正是屬于廣州的“獨家記憶”,廣東旅游出版社文旅廣州分社副社長蔡璇說:“對于古建筑修繕而言,最大的難度是延續歷史價值的同時,積極融入當代生活。”

  雕花門窗、雅致長廊、馬賽克地板、旋轉樓梯、歐式壁爐……作為沙面備受矚目的文物建筑之一,沙面一街3號東方匯理銀行舊址經過幾年的保護性修繕,不久后有望向公眾局部開放。今年7月,著名歌唱家崔崢嶸在建筑一樓領銜上了一堂歌聲縈繞的“音樂黨課”,反響熱烈。

  該建筑的工作人員鐘女士和同事們對其精心呵護,如果某天沒有穿軟底鞋,工作人員就脫鞋上下樓梯,生怕破壞木樓梯和地板。

  “整個保護性修繕工程耗時四年,修繕采用修舊如舊的方式進行,在盡可能保留原有元素的基礎上,對缺失或者腐朽的元素進行補齊,修復的部分選料用色也十分考究,都進行了做舊處理,顏色古樸。二樓的門框部分做了翻新處理,部分保留原有的痕跡。此外,我們還保留了部分修繕前的舊樓板以及舊地磚,利用玻璃保護的方式最大程度地增加對原有建筑風格的可視性。”鐘女士說,在做好充分準備后,大樓局部將對公眾開放,其中一個功能是高雅藝術空間。

  持續推進沙面老建筑“保護與開放并重”

  “看到沙面老建筑得到保護利用,這是‘老城市新活力’的真實寫照。”荔灣區人大代表、海關總署廣東分署政工辦主任張其明此前建議保護與開放并重,引入專業機構推動沙面文物建筑和歷史建筑活化利用,讓更多的老建筑敞開門向公眾開放。

  經走訪調查研究,人大沙面街道聯組代表建議從兩方面加強沙面文物建筑的開放利用:一是堅持保護與開放并重,提升沙面街文化旅游發展業態;二是重點引入專業機構,全力打造沙面文化名片,讓百年沙面發揮文化底蘊,煥發文化活力。這個建議引起了沙面街道黨工委、辦事處以及荔灣區人大沙面街道工委的高度重視。通過廣泛集中民智,積極主動作為,持續推進歷史文化街區、文物建筑、歷史建筑保護利用,讓老建筑“保護與開放并重”。未來,沙面將有越來越多老建筑逐漸開放,讓文物和歷史建筑真正“活”起來。

  小資料

  沙面一街3號

法國東方匯理銀行舊址

  沙面備受矚目的文物建筑之一。主樓高22.3米,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折衷主義建筑風格,全部外墻表面作仿石裝飾處理,氣勢磅礴。經過歷時四年的保護性修繕,不久后有望向公眾局部開放。

  沙面大街39、41號

  曾作萬國寶通銀行、新志利洋行、沙宣洋行

  折衷主義建筑風格,規模宏大。首層西北部原是銀行,盡端有金庫。現在,39號作為來回咖啡開放,41號首層打造成燈塔多功能藝術空間,樓上作為建筑事務所辦公。

沙面南街28號

  寶隆洋行舊址

  著名建筑師帕內于1905年改建,百年前曾為寶隆洋行。原裝老樓為外廊式建筑,具濃郁的新巴洛克式風格。今年7月,這里以合筑·中法建筑文化交流中心的全新身份向公眾開放。

合筑·中法建筑文化交流中心 

沙面南街58號

  兩廣鹽務局舊址

  地上三層,半地下一層,新古典主義建筑風格。要經過兩段臺階才到地上一層門廊,內有保存完好的弧形扶手樓梯。今年,地上一樓作為鳳凰單叢茶博物館向公眾開放。

  沙面大街36、38號

  法國傳教社樓舊址

  是沙面早期特色建筑的典型之作,包括主樓和副樓。主樓目前分別被用作茶文化空間和藝術、商務空間。

相關附件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