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廣州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綜述
星奔川騖,歲回律轉。
回首2024年,在廣袤的羊城大地上,一場場“接地氣”“冒熱氣”的理論宣講“聲”入人心;一場場惠民的文化演出直達基層,讓公眾樂享發展成果,一篇篇唱響實干旋律的新聞報道,升騰起昂揚精神風貌。
廣州市現代化建設離不開理論的指引、文化的涵養以及文明的支撐。2024年,廣州宣傳思想文化戰線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牢牢把握新時代的文化使命,深化理論的研究闡釋,以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發展壯大主流價值、主流輿論、主流文化,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扎實推進文化強市建設,奮力為全市加快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繼續在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領頭羊和火車頭作用提供堅強精神支撐。
點亮思想明燈 引領奮進方向
“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等新興產業的出現,使得大國的規模經濟效應比過去更突出……”去年11月19日,在廣州市委大院內,中國經濟學家彭文生圍繞“從規模經濟到創新經濟”主題,為全市領導干部作輔助報告。
這是由廣州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辦的集體學習會,也是去年第二次“廣州學習論壇”的現場。報告深入分析了當前經濟發展的總體態勢,并針對如何推動創新經濟發展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引發了領導干部們的強烈共鳴。
學之愈深、知之愈明,才能行之愈篤。
2024年廣州共組織了10次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帶動各級黨委(黨組)開展中心組學習1700多場次,學習內容既高屋建瓴,又切中肯綮,注重與實際的結合。學習方法既注重系統把握,又細分專題深入領會。在過去一年,廣州探索開展跨部門、跨系統交叉式中心組列席旁聽工作,豐富了學習體驗,加快了知識更新,為深思細悟篤行打下良好基礎。
深化研究闡釋工作,是理論武裝頭腦的前提和基礎。在過去一年,廣州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立項書記、市長圈題課題26項、社科規劃課題390個。新型智庫新增至16家,與各區黨委宣傳部、16家青馬基地與各區文明實踐中心結對共建,圍繞“花都汽車產業轉型發展”“荔灣推進廣州城市文脈商脈傳承發展”等問題開展調研,形成研究成果。
宣講是理論通達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如何把鮮活的思想講得更鮮活,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這是擺在新時代思政工作者面前的“必答題”。“我們都是一線職工,因此擁有許多共同話題。”近日,在黃埔區廣州科學城會議中心舉行的羊城職工思政課上,全國勞動模范、“最美奮斗者”巨曉林以這句溫馨的開場白,迅速拉近了與聽眾的距離。
廣州充分發揮“領導干部講政策、專家學者講理論、基層群眾講故事、青年先鋒講奮斗”的大宣講矩陣作用,從城市社區到鄉村沃野,從機關會場到企業工廠,從校園課堂到文化禮堂,理論的光輝閃耀羊城大地。
領導干部走進城市講堂,進一步發揮“關鍵少數”的示范表率作用。2024年,“新時代 新作為”羊城學堂系列講座統籌組織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教育局等8個市直單位“掌門人”,聚焦高質量發展、新質生產力等熱點主題以及結合單位職能,向市民群眾介紹廣州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
把宣講舞臺留給群眾、把話筒交給群眾、把鏡頭對準群眾。在第二屆“新時代 我來講”廣州優秀百姓宣講員大賽上,來自全市19個分賽區各行各業4000多名選手踴躍參與。宣講比賽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百姓宣講員,創作出了一批貼近群眾的宣講精品,真正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深入淺出把全會精神講清楚講到位。去年7月18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勝利閉幕,廣州在第一時間組建市、區兩級宣講團19個,舉辦宣講動員會暨集中備課會,領導干部帶頭宣講,深入城鄉社區開展對象化、分眾化、互動化宣講,迅速掀起學習宣傳貫徹全會精神熱潮。截至目前,廣州累計開展宣講4880余場,覆蓋人群超690萬,廣泛凝聚起全市上下抓改革、促發展的強大力量。
高昂主流旋律 匯聚奮進動能
“各位媒體朋友,歡迎蒞臨廣州市政府新聞發布會。”經過簡短的開場介紹,來自全市各職能部門的新聞發言人依次接過話筒,積極宣介廣州的最新政策與動態。
在過去一年,廣州堅持主動發聲、權威發布,41場主題新聞發布會內容涵蓋拼經濟、穩增長的具體舉措,展現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的具體實踐,關乎民生福祉的大事小情,成為講好廣州故事、傳播廣州聲音的重要窗口。
GDP總額突破3萬億元,《廣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賦予建設中心型世界城市的目標愿景……如今的廣州,在許多方面都承擔著“探路破題”重任,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更須在大局中謀劃推進,提振“廣州音量”,以匹配“城市體量”。
回首2024年,廣州迎來一樁樁大事,宣傳思想文化戰線時刻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圍繞新中國成立75周年、全國兩會、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等重大主題,唱響主旋律,凝聚團結奮進的精神動能。
踐行“四力”,深入一線感受時代脈動——
文變染乎世情,文章著為合時。過去一年,新聞工作者們以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書寫有思想有溫度的羊城發展故事。
去年5月14日,120余名央地媒體記者集結廣州,參與“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廣東主題采訪活動,他們圍繞“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主題,深入企業車間、鄉間地頭等一線,走訪調研,探尋構成新質生產力的“產業密碼”。
在白云區和番禺區,記者們先后走進氫能生產基地、新型儲能創新中心,以及億航智能的展廳,親身感受廣州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實踐。
去年廣州日報《現代化 中國“畫”》獲第34屆中國新聞獎三等獎。作品的背后是歷時63個日夜,跨越18940公里,奔赴全國21個城市的細細走讀,將鄉村稻田、城區街巷、工廠車間、山林灘涂、科研院所、文化地標、鐵路海港等走讀點揉進青綠交錯的畫卷。
唱響信心,經濟宣傳報道有聲有色——
2024年,廣州策劃組織全市高質量發展大會宣傳報道,推出《二次創業 勇立潮頭》宣傳片,打造廣州高質量發展系列融媒報道產品,全方位展現廣州經濟工作進展、成效和亮點,組織開展“干部作風大轉變 營商環境大提升”專項行動宣傳,推動市屬媒體開設專題專欄、曝光臺,助力營造產業友好型、企業友好型、企業家友好型營商環境。
技術賦能,人工智能創新傳播形態——
2024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期間,記者們通過運用聲紋模擬、唇形同步等先進技術,一鍵式實現多語種視頻報道。當前廣州市(區)融媒體云平臺引入AI助手功能,文生圖、文生視頻、圖生視頻、AI修復、虛實融合等技術更多應用到主題宣傳報道,推出《生生不息之城》創意3D視頻等融媒產品。
敞開開放懷抱 推動文明對話
仲夏之夜,燈火流螢。在意大利巴里普契尼歌劇院內,歌舞表演搖曳嶺南風姿,雜技木偶盡展中國技藝,粵劇粵曲唱出嶺南芬芳。在德國法蘭克福的美因河畔,現場的演出氛圍同樣熱烈。
這是去年廣州“2024魅力廣州——文化交流歐洲行”活動的一幕。廣州國際友城文化藝術團遠赴兩地,以文化大餐饗友城市民,博得陣陣掌聲喝彩。
文明的交流蘊藏于文化與文化的溝通。在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廣州城市推介影像展以50張照片展現出城市景觀、廣府美食和文化,讓當地民眾在家門口“打卡”廣州城市地標。在法國巴黎,中法合拍電影《康熙與路易十四》在第十屆法國中國電影節全球首映;在英國劍橋,《廣州大典》入藏劍橋大學圖書館,為更多學者所用,為更多世人所知。
2024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頒布五周年,立足灣區的廣州,也進一步敞開了開放交流的懷抱,透過這扇“南風窗”,讓世界各地的人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
去年12月2日至4日,廣州第五次成功舉辦了“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會議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向會議致賀信。本次會議匯聚了全球政商產學研各界的600余名嘉賓,9名總統總理級前政要出席會議并發表演講,重要外賓人數創歷屆之最。
會場內,全球1100余家媒體聚焦嘉賓大咖的發言,推出了3.85萬篇報道,傳遞出“中國發展成果惠及全球”的鮮明信號。
會場外,精彩的“廣州之夜”文化展演彰顯了多彩、創新、包容的城市風貌。“這次到訪,我們不僅深入了解了傳統的廣州,又看到了廣州現代化的一面。”來自智利的記者Maria Jose Alvarado表示,回國后也會繼續關注廣州,撰寫更多報道。
外媒對廣州的關注不僅限于“讀懂中國”會期。去年廣州策劃開展“洋眼看廣州”國際傳播專項行動,組織5批次、17個國家、42家外國媒體、近百名記者實地采訪,沉浸體驗廣州城市經典魅力和嶺南文化精粹。此外,2024年,廣州日報國際傳播中心、廣州市廣播電視臺國際傳播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助力廣州國際傳播影響力持續提升。
守護傳承文脈 注重保護發展
惟殷先人,有冊有典,弦歌不輟,薪火相傳。
在廣州的發展歷程中,文化的力量始終伴隨左右,開放、包容、創新、務實的精神氣質滋養著這座千年商都的城市根脈,為城市的持續前行提供了深沉的動力源。
廣州是全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擁有五六千年的人類活動史和2200多年的城市發展史。“四普”已經新發現不可移動文物160處,“三普”不可移動文物復查率達90.93%。黃佐墓、清代外國海員墓、錄順船塢、茶嶺遺址、陂頭嶺遺址等一批重要發現被納入文物線索。僅2024年,廣州就開展考古項目463宗。
如何在新時代文物工作要求的指引下做好精細化的考古發掘?如何在“保護第一、加強管理”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
廣州高度重視歷史文化遺產的開發保護,守護傳承歷史文脈。“推進廣州中軸線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寫進了市政府工作報告。五仙觀煥新開放、紫煙閣開館,讓“五羊銜谷”的古老傳說變成新都市浪漫。南越國宮署遺址、南漢康陵遺址分別入選全國考古遺址保護展示十佳案例和優秀案例。
五仙觀煥新開放。
廣州目前已經認定市級非遺傳承基地154個、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群體2個,還打造了全國首條非遺主題地鐵示范線,明確命名了全省首個非遺古鎮。廣州青少年醒獅表演賽等品牌活動,“非遺在校園”等長效機制影響廣泛。
廣州已連續兩年入選“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影響力城市年度榜單”。近年來,廣州積極拓展與相關城市的人文交流,構建起文化多元、民心相通的交流格局。2024年,印度尼西亞井里汶加入城市聯盟,廣州牽頭的海絲申遺城市聯盟成員達到35個。
聚力文化惠民 建設文化強市
城市承載文化,文化則是城市的靈魂。
“廣州拿出這么好的地方給老百姓打造免費藝術空間,著實讓人羨慕!”在參觀廣州人民藝術中心后,有外地游客感慨。
自2024年9月啟用以來,廣州人民藝術中心已舉辦20多場藝術展演,該場館集展覽演出、藝術普及、創作交流于一體,已經組織50余場文藝惠民活動,節假日日均參觀量超5000人次。
文化地標是城市“精氣神”的直觀體現。廣州持續推進文化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建設文化基礎設施,優化文化服務和產品供給,真正讓人民群眾“得實惠”。去年,廣州推進廣州博物館新館、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新館建設,支持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順利開放,打造廣州人民藝術中心、嶺南書院·隔山書院等城市文化新地標,是廣州公共文化服務直達基層的縮影。
推動公共文化直達基層,需要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的引領作用,也要激活社會力量的參與活力,需要強化標桿項目的創新思路,也要精準把握基層的文化需求。
廣州積極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兩權分置”改革。從2024年初開始,廣州市文化館探索社會合作、公開招募、公開招租、場地收費等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五種模式”,開展公益文化活動3400余場,推出零售、輕餐飲等便民項目,令這座全國面積最大的文化館既降低了運營成本,又提升了服務品質。廣州人民藝術中心探索“準公益+市場化”運營模式,引入社會力量參與運營,推出展覽1.8萬平方米,節約財政資金近2000萬元。
近來,廣州緊鑼密鼓推出了《廣州市關于推動公共文化設施社會化運營的實施辦法》《廣州市關于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實施辦法》《廣州市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和激勵工作指導意見(2024—2026年版)》等一系列政策,為形成開放多元的公共文化服務新格局提供了制度保障。13家文化文物單位被列入文創開發試點,將與社會力量展開深度合作。
普惠性的文化服務,則傳遞出城市的溫度。2024年,廣州新建19個“花城書房”特色閱讀空間,組織開展讀書月、羊城書展等全民閱讀活動。廣州圖書館2024年接待訪問1086.5萬人次,同比增長36.6%;外借文獻量1354.6萬冊次,同比增長25.8%。2024廣州藝術季演出歌劇、話劇、舞劇等優秀劇目117場,發放惠民觀演票超5萬張,補貼金額達千萬元,“群眾看戲、政府買單”。
小學生參與“花城書房”閱讀體驗。
由廣州歌舞劇院榮典首席舞蹈演員依力凡、龐冠宇領銜主演的舞劇《英歌》。
培育城市文明 樹立價值標桿
珠水悠悠,文明流淌。騎樓巷陌,言笑晏晏。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在過去一年,廣州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統籌推進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文明新風在城與鄉之間廣泛匯聚,文明花開香滿城。2024年,廣州位列十大“美好宜居”城市,連續三屆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成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同發展的生動例證。
聚焦理想信念,用好紅色資源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國不會忘記我,不會忘記我……”伴隨著歌聲,“英雄花開英雄城”廣州傳承弘揚紅色文化系列活動拉開了序幕。以3月木棉花開和10月國慶前后為主要時間節點,廣州依托全市100多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廣泛開展群眾性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如“英雄花開英雄城”2024廣州故事會活動、“灣區百琴頌中華”傳唱會等,唱響愛國主義同一首歌。
聚焦文明實踐,寫好惠民服務“答卷”。廣州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3157個、特色驛站229個,精心打造1個示范中心、11個示范所和55個示范站,實現文明實踐三級陣地建設100%覆蓋。文明單位與各級文明實踐陣地全面結對共建,打造“做新時代文明人”文明實踐主題月、“種志計劃”等品牌,精心策劃開展文明實踐主題活動,將“文化大餐”送到群眾身邊。
聚焦模范選樹,立起城市文明標桿。廣州共培育選樹各級道德模范190人,其中“全國道德模范”6人,“廣東省道德模范”27人,“廣州市道德模范”157人。在過去一年,39人次入選中國好人、廣東好人,何鏡堂、何淑娟入選第九屆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公示名單,以好人模范事跡帶動社風向好,培養剛健樸實的人民品質。
聚焦文明培育,擦亮城鄉文明底色。廣州進一步優化巡查機制,累計安排316人次開展督導,發現并整改問題6340個,深化推進“掃黃打非”工作,持續推進基層站點規范化標準化建設,系統集成推進“‘6+6’清風俠行動”,創新舉辦“清風俠護苗”嘉年華系列活動,打造全國“護苗”專項行動廣州范本。
織密“保護網” 澎湃正能量
伴隨著《龍舟鼓舞》的激昂鼓點,融合了粵式旗袍元素的國潮舞蹈《粵韻廣州紅》等精彩節目于去年11月4日晚在廣州報業文化中心悅江薈輪番上演,拉開了“非遺廣州紅 煥新粵生活”2024年網絡宣傳活動的序幕。這是近年來廣州不斷創新網絡宣傳活動,吸引了市民群眾尤其是青少年主動保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縮影。
回首過去一年,全市網信系統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廣州網信事業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去年9月,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開幕式等重要活動在廣州舉辦,廣州精心策劃籌備了12個方面的重要活動,港澳代表團首亮相,灣區內地九市齊參與,輻射人群超千萬人次。廣州還啟動了南沙(粵港澳)數據服務試驗區建設,并首次在網安周期間舉辦了多場供需洽談、創新創業投資和人才招聘專場活動,直接推動了多個優質項目集中簽約落戶南沙。
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經濟社會穩定運行,廣大人民群眾利益也難以得到保障。為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護航青少年健康成長,廣州堅持“糾樹并舉”,依法管網治網效能不斷提升。一方面糾治網絡歪風,“清朗”系列專項行動有力整治網絡謠言、網絡暴力等問題。另一方面傳揚網絡文明新風,開展“網絡中國節”活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實施“爭做中國好網民”工程,通過“網絡新風尚 榜樣我先行”2024年度廣州好網民故事征集等活動,選樹典型,塑造廣州網絡文明新形象,深化“i公益i廣州”網絡公益品牌,廣泛匯聚向上向善力量。
做強網上宣傳,持續鞏固壯大網絡主流思想輿論,也是新時代網信工作的應有之義。全市網信系統圍繞重要會議和主題,統籌組織市屬重點新聞網站和重要網絡平臺進行專題宣傳,推出多形式、多角度的融媒體報道,累計推文超3.2萬篇,總閱讀量逾3.69億次。
同時,廣州還持續開展“廣州紅 幸福城”“廣式生活”等網絡宣傳品牌活動,如“綠美廣州紅”“遇見廣州紅”等,全網瀏覽量超182.5億次,其中“廣州紅 幸福城”話題全網瀏覽量超151億次,“廣式生活”連續7年蟬聯全國城市IP新媒體關注度榜單第一,以“大流量”澎湃“正能量”。
生以啜芳華,行而沐春光。
回首一年四季,我們不曾停下追趕時間的腳步,在未來一年,廣州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將繼續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導,堅定文化自信,堅持守正創新,持續提升思想引領力、輿論影響力、文明塑造力、文化競爭力,力爭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份答卷上實現新突破。
數說
2024年廣州宣傳思想文化亮點
理論學習
組織開展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10次,帶動各級黨委(黨組)開展中心組學習1700多場次。用好“學習強國”廣州學習平臺,注冊上線人數超125萬人,全國訂閱總人數超2250萬人,2024年共刊發稿件約1.2萬篇、獲全國主平臺采用超過1800篇,累計閱讀量超12億。
理論宣講
全市組建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市、區兩級宣講團19個,組織發動宣講隊伍1155個,累計宣講4880余場、覆蓋人群超690萬。
文明鄉風
當前全市已建成12個全國文明村鎮、23個省級文明村鎮,區級以上文明村鎮占比為90.08%。
文明實踐
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3157個、特色驛站229個,精心打造1個示范中心、11個示范所和55個示范站,實現各區、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文明實踐三級陣地建設100%覆蓋。
城市品牌
組織開展“廣州紅 幸福城”2024年城市形象網絡宣傳,“#廣州紅幸福城”話題瀏覽量超28.9億次,全網曝光量超151億次,廣州獲評2024年十大美好宜居城市和“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稱號,“一城二都三中心”六張城市名片持續擦亮。
文藝惠民
廣州人民藝術中心自2024年9月啟用以來,已舉辦20多場藝術展演,組織50余場文藝惠民活動,節假日日均參觀量超5000人次。
全民閱讀
廣州新建19個“花城書房”特色閱讀空間,組織開展讀書月、羊城書展等全民閱讀活動,全市25個區級以上圖書館、文化館全部獲評國家一級館,全民閱讀指數連續5年居全省首位。
廣州圖書館2024年接待訪問1086.5萬人次,同比增長36.6%;外借文獻量1354.6萬冊次,同比增長25.8%。2024年8月4日廣州圖書館接待讀者量達到64867人次,創下了紀錄。
文脈傳承
2024年,廣州共開展考古項目463宗,其中調查334宗,面積為52224.11萬平方米;勘探108宗,面積為223.66萬平方米;發掘21宗,面積為14920平方米,清理古墓葬1034座,出土各類遺物3514件(套)。
演出之城
2024年1—11月,廣州市共審批營業性演出4569宗、124345場,其中審批5000人以上大型演出153場,穩居演唱會之城第一梯隊,最多一晚同時上演6場熱門演唱會,吸引觀眾超6萬人。
文化產業
2024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投資大會達成本土企業意向合作及投資簽約金額超18億元,較上屆增長414%;簽約企業22家,較上屆增長267%。
2024廣州文交會參展企業超1000家,預計簽約項目250余項,預計成交額約133億元;廣州電影產業博覽交易會成功舉辦吸引參展展商220家,達成簽約150項,交易額超60億元。
文旅活力
2024年,預計全年接待游客約2.5億人次,實現文旅消費3600億元。推動廣州塔旅游區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新增3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2024年國慶假期全市接待出入境游客25萬人次,同比增長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