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九鐵路紀念園位于廣州市越秀區大沙頭二馬路旁,這里的鐵軌枕木與綠皮火車有著濃郁的復古氣息。回望百年前,這里是中國境內第一條連接內地與香港的鐵路——廣九鐵路在廣州境內的起點。
如今,大沙頭火車站已成舊址,聯通港澳的使命由全新的廣深港高鐵與港珠澳大橋接棒擔負。
風雨中筑成粵港鐵路線
據《廣東省志·鐵路志》記載:“光緒二十四年(1898)八月,英國政府借口沙俄奪得蘆漢鐵路貸款權,侵犯英國在長江流域的勢力范圍,要求補償,向清政府提出5條鐵路貸款權,其中有廣州至九龍鐵路。”英國人由此取得了廣九鐵路的承辦權。中英雙方約定,廣九鐵路以羅湖橋中孔第二節為界,分為華、英兩段,自大沙頭至分界點為華段,分界點至九龍為英段。
華段工程于1907年8月21日動工,中國軍艦制造專家魏瀚任廣九鐵路總辦,華人鐵路建筑工程師詹天佑為廣九鐵路顧問。1911年9月28日,廣九鐵路華段竣工,10月8日通車。1910年10月1日,英段正式通車。1911年10月28日,廣九鐵路華、英兩段在深圳羅湖橋接軌,全線通車。與此同時,辛亥革命的烈火迅猛燃燒,不出兩個月,清政府統治與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帝制覆滅。
1936年,粵漢鐵路全線通車。《廣九百年記憶》中寫道,英國政府為進一步擴大政治、經濟侵略,極力謀求將廣九與粵漢鐵路接軌,因遭到廣州市商界人士的強烈反對而未果。后來,國民政府改在黃埔筑港,修建以粵漢線西聯站(廣州北站,今棠溪站)為起點,經沙河、石牌、魚珠至黃埔的支線。1937年1月,該線路開工。同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
日軍侵占廣州、武漢后,粵漢鐵路遭受破壞嚴重,運輸停頓,其間廣三、廣九兩條鐵路雖未遭嚴重破壞,但運輸也不正常。1938年11月,廣九鐵路華段全線被日軍占領。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不久,廣九鐵路第一班直通車就從廣州開出。
春天里連通粵港親情線、經濟線
1949年10月,廣九鐵路華段改稱廣深鐵路。為解決廣九車站客流量瓶頸問題,廣州先后四次上報建設新客站的計劃,并在1971年獲得批準。1974年4月12日,位于環市西路的新火車站建成,承接廣九站客運業務,被命名為“廣州站”。
《廣東省志·鐵路志》記載,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廣深鐵路成為內地與香港貿易及通過香港進行轉口貿易的一座重要橋梁。1979年4月4日,中斷了30年的廣九客運直通車恢復通車,1986年4月發展到日開4對。
據《廣州市志》記載,作為緊密聯系內地和香港的鐵路紐帶,1979年至1989年10年間,廣九直通車平均旅客運輸量每年遞增25%,累計運送旅客達1300萬人次。廣九直通車堪稱“一流的列車,一流的服務”,成為香港與廣東乃至整個內地血脈相連的“親情線”“經濟線”。
1974年后,廣州所有客運業務逐步移至環市西路的廣州站,不久后,廣九車站(大沙頭火車站)退出歷史舞臺。為了紀念這座歷史地標,2016年,廣九車站舊址附近的廣九鐵路紀念園建成開放,成為無數人了解廣州鐵路歷史的熱門打卡點之一。
園中擺放了中國最后一批量產蒸汽機車之一的“建設型”蒸汽機車頭,還陳設有當年廣九車廂的《餐車食品價目單》《營業收支一覽表》《簡明行車時刻表》《營業里程表》等,旁邊立有“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的塑像。2023年,廣九鐵路紀念園被評為廣州“最具創意口袋公園”。
廣九鐵路紀念園